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冬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原位
  • 2篇原位角膜磨镶...
  • 2篇视网膜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透镜
  • 2篇网膜
  • 2篇斜视
  • 2篇磨镶术
  • 2篇激光
  • 2篇角膜
  • 2篇角膜磨镶术
  • 2篇儿童
  • 2篇飞秒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体
  • 1篇蛋白酶体抑制...
  • 1篇心理

机构

  • 9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覃冬
  • 3篇郭娟
  • 1篇徐常钦
  • 1篇秦岭
  • 1篇何元旭
  • 1篇蒙智慧
  • 1篇杨俊峰
  • 1篇舒智宇
  • 1篇梁明
  • 1篇苟文军
  • 1篇刘巾男
  • 1篇刘思源
  • 1篇廖志强
  • 1篇杨雯

传媒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西藏医药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胎盘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胎盘生长因子(PIGF)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242例PD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20)及对照组(n=119)。对照组行常规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在手术前3~6 d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定患者血清VEGF、PIGF水平、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厚度(CMT);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PIGF水平及CMT下降,BCVA上升,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自理、活动、心理等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可明显降低PDR患者血清中VEGF及PIGF水平,延缓新生血管的生成,提高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蒙智慧舒智宇覃冬
关键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血清
2种不同飞秒激光术治疗薄角膜近视散光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薄角膜近视散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薄角膜近视散光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FS-LASIK组(64例,128眼,接受FS-LASIK治疗)和SMILE组(64例,124眼,接受SMILE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视力水平[未矫正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3、6、12个月的屈光参数等效球镜(SE)水平,术前及术后1年角膜表面形态[角膜平均曲率值(K_(Ave))、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角膜扩张综合偏差分析指数(BAD-D)、角膜生物力学指数(CBI)、综合分析指数(TBI)]、角膜损伤程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术后散光矫正矢量指标[误差幅度(ME)、误差角度(AE)、矫正指数(CI)和成功指数(IOS)]的差异,并记录术后残余基质床厚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2组UCVA和BCVA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2组SE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以上时点的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角膜表面形态KAve、SRI、SAI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SMILE组低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BAD-D和TBI均较术前升高,CBI均较术前降低,但SMILE组BAD-D和TBI低于FS-LASIK组,CBI高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较术前降低,角膜内皮细胞大小CV较术前升高,但SMILE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FS-LASIK组,角膜内皮细胞大小CV低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ME、AE、CI和I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S-LASIK组残余基质床厚度为(302.01±55.03)μm,SMILE组为(
周传海王丽君何元旭覃冬
关键词:薄角膜近视散光
新斜视钩下穹窿结膜小切口斜视手术对水平斜视患者的疗效
2023年
目的探究新斜视钩下穹窿结膜小切口斜视手术对水平斜视患者眼球运动、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行新斜视钩下穹窿结膜小切口斜视手术的患者49例(98眼)。术后随访6月,观察患者疗效、眼球运动及视力情况、结膜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治疗有效率为93.88%(46/49);术后眼球运动自由48例(69眼)占97.96%,术前术后视力无变化;行结膜切口19例(38.78%);并发症:术后出现3例(6眼),发生率6.12%,包括结膜息肉2例(4眼)、结膜囊肿1例(2眼)。结论采用新斜视钩下穹窿结膜小切口斜视手术治疗水平斜视患者可显著提升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预后,可应用于临床。
覃冬梁明郭娟
关键词:水平斜视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对屈光不正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292眼)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70,140眼)和观察组(n=76,152眼),对照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观察组采用SMILE治疗,比较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角膜荧光染色素染色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KBUT)、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功能评分及眼红指数(HI).结果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NIKBU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角膜荧光染色素染色评分、TMH、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功能评分、HI、BCVA(logMAR)、UCVA(logM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和SMILE均可改善屈光不正患者视力,但SMILE对角膜知觉损伤更小,且对眼表影响较小.
覃冬杨雯秦岭郭娟孙毅
关键词:屈光不正飞秒激光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眼表
浅析小儿弱视治疗
2019年
弱视是临床常见的小儿眼病之一,早发现、早治疗、合理运用治疗方法是治疗弱视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小儿弱视的浅析,旨在回顾弱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小儿弱视的治疗提出建议。
周传海覃冬徐常钦
关键词:弱视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2024年
目的:分析影响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IXT患儿145例,根据中华眼科分会全国弱视与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斜视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患者手术疗效,过矫:≥+15PD;欠矫:≤-15PD;正位:第一眼位±15PD以内。以欠矫、过矫记为无效组(60例),以正位患者记为有效组(85例)。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XT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影响因素的准确度。结果:两组手术年龄、术前视近斜度、斜视类型及每天观看电子设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术前视近斜度、集合不足型IXT为影响IXT患儿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因素对IXT患儿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准确度,术前视近斜度、斜视类型、手术年龄ROC曲线下AUC均在0.75以上,具有中等水平的准确度。结论:术前视近斜度、斜视类型、手术年龄为影响IXT患儿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应针对患儿情况实施针对性措施,进而改善患儿术后视力恢复。
刘莉覃冬张宏艳
关键词:视力恢复间歇性外斜视眼位
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Smad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视网膜上Smad7表达的影响,研究Smad7的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为预防及早期治疗DR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选择6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M+MG132组和DM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1STZ的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自DM模型建立后第3天起,DM+MG132组大鼠每天给予0.1mg.kg-1MG132DMSO液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和DM组每天给予0.1mg.kg-1DMSO液腹腔注射。于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处死各组大鼠,然后摘出眼球,制成眼杯,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上Smad7蛋白的表达。各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q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Smad7蛋白高表达;DM组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大鼠视网膜上Smad7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分别是0.3408±0.0007、0.1193±0.002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793±0.0015和0.9605±0.0021)(均为P<0.01);DM+MG132组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大鼠视网膜上Smad7的OD值分别是0.4864±0.0015、0.5904±0.0122,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DM+MG132组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大鼠视网膜上Smad7的表达较DM组明显增加(均为P<0.01)。结论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有效抑制Smad7的表达,对DM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有望成为DR的新的治疗手段。
苟文军刘思源覃冬
关键词: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SMAD7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睑内翻矫正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及预后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睑内翻矫正术患者心理状况、舒适度及外观恢复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笔者医院接受睑内翻矫正术的85例上睑内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舒适度[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估]、外观恢复满意度[采用数字评分系统(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护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周及1个月研究组N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6,P=0.026)。结论:系统性护理可改善睑内翻矫正术患者心理状况,提高舒适度及外观恢复满意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武小鸥郭娟覃冬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睑内翻矫正术心理状况
儿童Wyburn-Mason综合征一例
2016年
患儿,女,9岁,因右眼视力差2013年7月14日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儿平素健康状况较差,5年前检查示多种维生素缺乏;1年前患儿自感右眼视物不见,未诊治。面部皮肤明显粗糙,毛细血管扩张(图1)。
覃冬杨俊峰廖志强刘巾男
关键词:综合征儿童毛细血管扩张维生素缺乏面部皮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