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刚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肉瘤
  • 4篇恶性
  • 3篇肿瘤
  • 3篇骨肉瘤
  • 2篇预后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2篇骨肿瘤
  • 2篇恶性骨肿瘤
  • 1篇定制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置换
  • 1篇血清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发恶性
  • 1篇原发性

机构

  • 1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许刚
  • 7篇卫江华
  • 3篇杨帆
  • 2篇梁智中
  • 2篇关哲
  • 1篇步鹏
  • 1篇李峰
  • 1篇郗彦凤
  • 1篇袁勤钊
  • 1篇房永宏
  • 1篇王茂
  • 1篇吴月琴

传媒

  • 4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肉瘤患者血清miRNA-21水平与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骨肉瘤患者血清miRNA-21(miR-21)水平与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68例骨肉瘤患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化疗,随访1年。根据患者化疗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52例)和无效组(1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肉瘤患者血清miR-21水平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21预测预后的效能。结果有效组患者血清miR-21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效组(6.6±0.7比5.2±0.7),有效组肿瘤转移率低于无效组[33.9%(18/52)比37.5%(6/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位置、肿瘤大小以及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血清miR-21和转移是影响化疗敏感性的因素(均P<0.05)。血清miR-21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Youden指数提示血清miR-21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为6.25。结论骨肉瘤患者血清miR-21水平与化疗敏感性及预后有关,能够作为预测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卫江华许刚关哲李峰
关键词:骨肉瘤MIRNA-21预后
腹股沟部原发恶性软组织肉瘤的治疗
2019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腹股沟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总结该部位软组织肉瘤的治疗特点,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6年8月治疗的腹股沟区软组织肉瘤患者12例。手术方式:4例包括肿瘤连同累及周围的动静脉切除,1例肿瘤连同动脉切除,2例肿瘤连同静脉切除,5例行动脉置换手术。结果:随访期间出现并发症5例(41.7%),包括淋巴漏3例,切口皮瓣坏死1例,置换动脉血栓形成1例。2例(16.7%)出现局部复发,4例随访期间因肺转移死亡,1例带病生存,1例死于其他疾病。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评分平均为92.5%。Kaplan-Meier曲线预测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4.8%。结论:腹股沟区软组织肉瘤有着较高的血管受累概率。连同血管的整块切除可以减少肿瘤复发。肿瘤连同静脉切除后静脉不重建,通过适当的措施可以控制肢体肿胀。
卫江华许刚唐松梅关哲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腹股沟血管置换保肢
恶性黑色素瘤规范化治疗与姑息性治疗预后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规范化治疗及姑息性治疗对预后的区别。方法1994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56例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加化疗组(化疗药物:卡氮芥、长春新碱、氮西咪胺、顺铂),手术加化疗加免疫治疗组(免疫制剂:大剂量白细胞介素Ⅱ、a-2b干扰素)三组,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恶性黑色素瘤总的5年生存率为48.21%。单纯手术组、手术加化疗组、手术加化疗加免疫治疗组三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46.67%及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较有效方法。
卫江华许刚房永宏
关键词:黑色素瘤预后
脊柱转移瘤导致截瘫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及手术对截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脊柱转移瘤导致截瘫患者,给予前后路减压、肿瘤切除、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或钛网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风险.结果 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85例患者中,改善1级18例,改善2级34例,改善3级21例,改善4级6例,无改善4例,较术前加重2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2.9%(79/85).结论 手术可促进截瘫患者脊髓损伤的恢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卫江华王茂许刚
关键词:肿瘤转移截瘫外科手术
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定制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定制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均采取定制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研究组术中实施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瘤段骨切除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近期(1个月内)并发症(皮下积液、皮下积血、感染、局部皮肤坏死)发生率、术后12个月肢体功能优良率,并随访12~24个月,统计两组远期并发症(局部复发、肺转移病死、假体松动)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瘤段骨切除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0.26%)低于对照组(28.21%,P<0.05);研究组肢体功能优良率(89.74%)高于对照组(69.23%,P<0.05);研究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12.82%)与对照组(15.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定制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采取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虽会在一定程度延长手术时间,但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较好,近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且可取得良好远期预后效果.
杨帆许刚
SYT—SSX基因检测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滑膜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从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角度分析滑膜肉瘤(SS)的特征,并探讨影响S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考虑为SS的60例及可疑或倾向SS的34例患者资料,共94例。采用IHC EnVision二步法检测SS诊断中常用抗体Vimentin、CD99、AE1/AE3、EMA、CD34、Calponin、Ki-6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利用FISH检测SYT-SSX融合基因状态。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4例中Vimentin、CD99、AE1/AE3、EMA、CD34、Calponin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74.47%、36.17%、28.72%、17.02%、90.43%和60.64%。FISH结果显示81例存在SYT基因易位,其中54例考虑为SS,27例为可疑或倾向SS,且其阳性细胞数均在80%以上。基因易位与否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均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复发、转移均会对患者生存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是影响S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危险系数均〉1,均P〈0.05)。结论IHC联合FISH检测SYT—SSX融合基因状态在S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是影响S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袁勤钊吴月琴许刚梁智中郗彦凤
关键词:基因荧光原位杂交
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6
2015年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有内固定治疗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内固定治疗中由于PFNA固定更牢固、操作更简单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高龄患者行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结果满意[1,2].目前,尚无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Ⅲ、Ⅳ分型患者)60例,30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30例行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卫江华许刚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固定术治疗PFNA股骨距
瘢痕疙瘩的治疗体会
2011年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规范化治疗及疗效。方法:对山西省肿瘤医院1994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19例瘢痕疙瘩的患者,采用手术加放疗。结果:19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后加局部浅层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5年,3年时1例腹壁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加局部浅层放射治疗,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术切除后加局部浅层放射较以往治疗方法效果满意。
卫江华许刚
骨肉瘤患者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SCLO1B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HD-MTX化疗联合亚叶酸钙解救的骨肉瘤患者9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型,并分析基因型对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结果 SLCO1B1 rs 11045879 TT型和rs 4149081 GG型的骨肉瘤患者,其HD-MTX化疗后发生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明显增加,而与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不相关。结论 SLCO1B1基因型与HD-MTX不良反应相关。
杨帆许刚
关键词:骨肉瘤大剂量甲氨蝶呤基因多态性
软骨母细胞瘤23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特点、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2011年收治的23例软骨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软骨母细胞瘤患者中胫骨上端11例(47.8%),股骨下端8例(34.8%),股骨上端3例(13.0%),肱骨上端1例(4.3%)。给予囊内切除20例,边缘或广泛切除3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2.6个月,有1例复发,复发者为囊内切除术后,复发率为4.3%。边缘或广泛切除术后无复发,但患者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发生多见于青少年,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
杨帆许刚
关键词:软骨母细胞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