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利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水汽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2篇温度
  • 2篇流层
  • 2篇甲烷
  • 1篇行星波
  • 1篇中层大气
  • 1篇中国降水
  • 1篇上空
  • 1篇剩余环流
  • 1篇水汽分布
  • 1篇统计特征
  • 1篇平流层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学
  • 1篇气温
  • 1篇气旋
  • 1篇热力
  • 1篇热力异常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毕云
  • 7篇许利
  • 5篇陈月娟
  • 3篇邓淑梅
  • 3篇周任君
  • 2篇钱永甫
  • 2篇易明建
  • 1篇房明惠
  • 1篇凌健
  • 1篇叶康
  • 1篇马燕凯

传媒

  • 3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热带东风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平流层绕极反气旋及波动的差异被引量:2
2013年
首先采用150~100 hPa气层20°W~180°,15°S~35°N区域的平均东风和单位面积东风贡献的动能两种办法定义了热带东风急流(TEJ)指数,并分析了1948—2010年TEJ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利用谐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平流层10 hPa绕极反气旋和波动的差异。分析表明,在急流显著偏强期平流层10 hPa 40°N以北的绕极反气旋偏弱,而急流显著偏弱期则偏强,差值约为100~150位势米。45°N以北1波占绝对优势,1波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与TEJ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急流显著偏强期1波的季节性调整早于显著偏弱期。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相比,极区65~85°N 1波平均槽脊位置有较大差异。45~60°N纬带1波在急流显著偏强期振幅明显加强,变化相对稳定,而急流显著偏弱期1波振幅和位相的变化要强烈得多。
毕云马燕凯许利陈月娟易明建邓淑梅
关键词:气候学统计特征谐波分析反气旋行星波
N_2O增加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模拟及其与甲烷和平流层水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环境中心(NCAR)的二维化学、辐射和动力相互作用的模式(SOCRATES),模拟了大气中N2O增加对O3和温度的影响,并从化学、辐射和动力过程讨论了影响原因,此外还与大气甲烷和平流层水汽增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大气中N2O浓度增加以后,将通过化学过程引起30km以上O3损耗,30~40km损耗较多;30km以上降温明显,下平流层中低纬度地区以及对流层O3增加并有微弱升温;30~40km附近,北半球中高纬地区O3减少以及降温幅度都大于南半球.对流层升温主要是N2O和O3增加所致,而平流层温度变化主要受O3控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动力过程对温度变化的反馈较其它地区明显,这种反馈对平流层中高层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温度和O3的变化都有明显影响.大气中甲烷增加引起的O3损耗在45km以上,45km以下O3增加.平流层水汽增加会引起40km以上O3减少,20~40km大部分地区O3增加.N2O增加造成的O3损耗正好位于臭氧层附近,其排放对未来O3层恢复至关重要.N2O增加引起下平流层15~25km中低纬度地区有弱的升温,这与其它温室气体增加对该地区温度的影响不同,CO2,CH4和H2O等增加后下平流层通常是降温.
毕云许利周任君陈月娟易明建邓淑梅
关键词:温室气体剩余环流
青藏、伊朗高原春夏季高层热力异常与我国夏季气温的关系被引量:21
2004年
首先利用EOF方法,分析了0°~180°E,0°~60°N范围内100,150,200,250,300,400,500hPa等层次上温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伊朗高原的热力异常在300hPa温度场上有明显的体现。然后利用SVD方法,分析了青藏、伊朗高原地区300hPa温度场异常与我国区域气温的关系,分析表明:(1)伊朗高原大部和青藏高原中部、西北部6~8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长江流域和江淮之间同期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青藏高原东部、西北部4~5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长江流域偏南地区6~8月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许利毕云钱永甫
关键词:青藏高原
利用HALOE资料分析中层大气中水汽和甲烷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07年
利用1991年12月至2004年5月的HALOE资料,分析了中层大气中微量气体水汽和甲烷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垂直分布特征是:水汽混合比在对流层顶和平流层底达到极小值(此极小值区被称为湿层顶),平流层里水汽混合比随高度增加,在平流层上层和中间层低层混合比出现明显的扰动,在中间层顶再次达到极小值,向上混合比又随高度增加。甲烷混合比从100 hPa附近向上混合比一直减少。经向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平流层中下层水汽混合比低值区在热带地区上拱,水汽混合比自低纬向高纬递增;而该气层甲烷混合比则是高值区在热带地区上拱,甲烷混合比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在低平流层副热带20°S-30°S(20°N-30°N)附近二者混合比水平梯度相对偏大。平流层中上层二者等值线在北半球夏季变成双峰形势,北半球冬季仍是单峰形势。中间层二者都主要表现为冬、夏季分布形势相反。在北半球夏季30°N,平流层中下层水汽和甲烷混合比纬向梯度很小,对流层上层以及中间层二者混合比纬向梯度明显。
毕云陈月娟许利邓淑梅周任君
关键词:中层大气水汽甲烷
青藏、伊朗高原地区300hPa温度场异常与我国降水的关系被引量:17
2004年
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地区下垫面的热力异常在300hPa温度场上有明显的特征,本文利用SVD诊断方法分析了300hPa温度场异常与我国区域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1)伊朗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4月份300hPa温度与我国黄河上游以南地区5月份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高原大部特别是其南部地区4~6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7月份降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3)高原大部特别是其南部地区4~8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黄河下游以南部分地区9月份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高原中部前一年6~10月300hPa温度与当年我国1月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5)伊朗高原特别是伊朗高原中南部前一年6~10月300hPa温度与当年我国4~5月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降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6)高原中南部9~10月300hPa温度与我国11月份长江中下游以南部部分地区降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毕云许利钱永甫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国降水SVD分析
平流层水汽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平流层温度的关系
平流层水汽含量虽少,但由于它的辐射、光化学效应等原因,使得水汽的分布和变化不但对平流层温度产生影响,还影响到对流层的气候变化。目前我们对平流层水汽的分布和变化特征还不是很清楚,因此研究平流层水汽很有意义。但常规气象观测很...
毕云陈月娟叶康凌健许利
关键词:平流层温度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上空H_2O和CH_4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采用UARS卫星1993—2004年卤素掩星试验的观测资料(HALOE),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空大气中H2O和CH4的分布和季节变化,也与同纬度其它地区作对比,找出它们的差异,并分析了H2O和CH4的多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原上空H2O混合比在对流层上层随高度迅速减少,在对流层顶和平流层底达到极小值,平流层里水汽混合比随高度增加。高原上空CH4混合比从140 hPa直至1 hPa随高度递减。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H2O和CH4混合比季节差异最明显。高原上空H2O和CH4混合比与同纬度带其它地区相比有不少差异,这种差异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更明显。分析还表明:高原上空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H2O和CH4的分布明显受到高原热力作用引起的垂直运动的影响,高原区域是平流层和对流层交换的活跃区。平流层中上层H2O和CH4的关系很密切,其原因主要是在平流层中上层CH4很容易被氧化成H2O。趋势分析表明,在对流层顶附近,水汽在1993—2004年呈下降趋势,而CH4在1998年以前和2001年以后也呈下降趋势;平流层中层1993—2000年H2O混合比呈增加趋势,CH4呈下降趋势,2000—2004年H2O混合比呈下降趋势,而CH4呈增加趋势。
毕云陈月娟周任君房明惠许利
关键词: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