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洋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75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治疗41例伴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ASIA分级、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观察椎管容积率。结果手术时间180~290 min,术中出血量600~2 400 ml。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4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植骨均顺利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术后6个月ASIA分级:A级5例无恢复;B级9例恢复至C级2例、D级5例、E级1例,1例无恢复;C级13例恢复至D级5例、E级6例,2例无恢复;D级14例恢复至E级13例,1例无恢复。Cobb角:术前23.6°±2.7°,术后6个月为6.4°±0.8°,P〈0.01。椎管容积率:术前49.03%±6.04%,术后6个月为98.09%±0.98%,P〈0.01。结论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治疗合并有肺挫伤、关节交锁、后方韧带复合体结构断裂等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椎管容积及Cobb角度,减压彻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何明长林斌许洋郭志民施建东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
- 一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一期经单一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42例脊柱结核患者,记录后凸角、神经功能及融合率,监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手术时间为75~14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0~1 0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41个月.后凸角度矫正率术后为85.5%,末次随访时为79.8%.21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情况:2例A级恢复至B级1例、D级1例;5例B级恢复至C级2例、D级1例,2例未恢复;6例C级恢复至D级4例、E级1例,1例未恢复;8例D级恢复至E级6例,2例未恢复.术后3个月ESR为5.0~14.0 mm/1 h、CRP为4.0~9.0 mg/L.随访1年后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一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林斌何勇张毕许洋何永志何明长
- 关键词:脊柱结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间融合
- 桡骨短缩截骨及韧带重建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桡骨短缩截骨及肱三头肌腱膜重建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2012年5月对12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均行桡骨短缩截骨并一期行桡骨小头复位、肱三头肌腱膜重建环状韧带,术后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6个月~3年),所有桡骨小头均维持良好复位,10例术后肘关节活动与术前一致,1例术后肘关节屈曲功能较术前减少10°,1例前臂旋后功能减少5°,1例术后浅表钉眼感染。结论采用桡骨短缩截骨及肱三头肌腱膜重建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 何明长郭林新许洋郭志民林斌
- 关键词: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 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总结15例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采用TES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15例。其中行单一后路全脊椎切除12例:T11浆细胞性骨髓瘤、L1骨肉瘤、L1浆细胞性骨髓瘤、L3组织细胞肉瘤各2例,L2骨巨细胞瘤、L2单发浆细胞瘤、L2软骨肉瘤和T7骨肉瘤各1例;行后前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3例:L4骨巨细胞瘤并椎旁巨大肿块2例、L4纤维肉瘤1例。15例Tomita分期为Ⅲ-Ⅵ期,均有TES手术适应证。肿瘤切除后均一期脊柱重建。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测评,监测术后生存情况、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15例肿瘤均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36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00ml。本组15例术后均获12~60个月的随访,平均29个月。除1例复发外,其他14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且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复发的1例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14例均无瘤生存,总生存率为93.33%。神经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3.81±0.98)分改善至术后(4.89±0.19)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9,P<0.05)。1例L1浆细胞性骨髓瘤者术中出现淋巴管瘘,此患者术后1年出现断棒,导致脊柱不稳。所有病例未出现脑脊液瘘及切口感染。结论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原发性胸腰椎肿瘤,行TES术方法可靠、疗效满意、复发率低,但仍须进一步随访,提高手术技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林斌张毕许洋何勇何永志何明长郭志民
- 关键词:脊椎肿瘤胸椎腰椎脊柱
- 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28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身高、颌眉角、矢状面失平衡距离和截骨部位后凸角,以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8~226 min,术中出血量960~4580 ml。9例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经严密缝合裂口并放置引流愈合;3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痊愈;4例发生应激性溃疡,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症状消失。患者身高由术前110.6~135.4(122.6±11.2)cm 矫正到术后150.6~175.8(160.8±9.66)cm,颌眉角由术前62°~112°(66°±26.3°)矫正到术后5.2°~21.4°(12.3°±6.2°),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12~28(16.6±4.6)cm 矫正到术后4.5~13.8(8.6±3.2)cm,Cobb角由术前40°~145°(86.2°±20.3°)后凸矫正到术后-19.2°~21.4°(-2.6°±16.1°)前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6±0.5)年。末次随访时,患者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结论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可以有效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 林斌张毕许洋何勇何永志郭志民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
- 新型骨科手术器械:全脊椎切除间盘切割器
- 研制背景 全脊椎切除,对于脊柱肿瘤的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手术时间长、解剖结构复杂、椎间盘及韧带离断困难成为制约该手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T-saw"方法离断椎间盘、韧带时存在损伤周边重要组织的风险,我们研制了全脊椎切除...
- 林斌薛超何明长许洋史吉胜赵忠胜
- 关键词:脊柱全脊椎切除手术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