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
- 作品数:17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 许红叶向红郑新玲朱晓军楼跃仙吕春苗洪洋朱靓鉴
- 该研究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采用自行设计的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我院支架植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361例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大多数...
- 关键词:
- 关键词:支架植入术冠心病遵医行为干预机制
- 机性访谈对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
-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就医是因为运动耐力下降...
- 许红黄春艳叶莉芬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 三腔起搏除颤器植入患者的护理体会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仪(CRT-D或CRT-ICD)是同时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两种功能的心脏起搏装置。CRT-D不仅能改善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状态,提高心脏射血.纠正心力衰竭,还...
- 许红
- 关键词:护理体会恶性心律失常心脏彩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 文献传递
- 自我管理支持策略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支持策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入院、住院期间及出院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支持策略,包括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支持,包括电话、门诊随访及家庭随访。干预时间为6个月,分析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状况及患者的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全因死亡率。结果干预组的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支持策略的实施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心衰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复发,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许红叶莉芬吕春苗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护理
-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 心脏介入术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诊治手段之一,它具有诊断准确、疗效显著、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然而,该项操作毕竟属于创伤性方法,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显...
- 朱晓军许红
- 文献传递
- 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生存质量和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青年患者生存质量和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青年AMI患者5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按AMI临床路径规范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程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及精神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状况(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精力(VI)五个维度的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有利于提高青年AMI生存质量,改善其精神心理状态,实现社会与职业的早日回归。
- 许红吕春苗叶莉芬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青年心脏康复
- 防压疮床垫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压疮床垫,包括转动轴和弧形床垫,所述转动轴固定在弧形床垫内,转动轴沿弧形床垫长度方向设置,转动轴的两端均伸出弧形床垫,转动轴伸出弧形床垫的两端设有床架固定装置,所述弧形床垫包括靠垫层和支撑层,靠垫层...
- 金惠仙许红
- 文献传递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延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延误情况及护士和患者、家属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认知情况。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7年4-10月我院64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延误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知识的认知调查,对40名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及其他临床科室护士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认知调查。结果 64例再灌注延误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为(145.1±61.6)min;进门—心电图时间为(8.2±5.0)min;再灌注决定延迟时间为(47.3±26.0)min;64例患者及家属中,47例不知晓心肌梗死初始症状,无1例知晓再灌注治疗有时间依赖性,仅9例接受过急性心梗相关知识宣教。临床其他科室护士对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如急诊室及心血管内科护士。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前存在时间延误情况。应加强对护士的知识培训及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
- 叶莉芬许红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
- PTEN基因的沉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和体内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PTEN基因沉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并观察其在心肌梗死区域的存活和增殖情况。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更优良的种子细胞。方法:通过脂质体法将PTEN基因特异的siRNA转染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基因RNAi前后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制备细胞缺血缺氧模型,流式细胞仪(Annexin V和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情况。体内实验通过制备动物心肌梗死模型,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存活和增殖情况。结果:RNAI组的PTEN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TEN基因被明显抑制。体外实验:MTT法显示RNAI组的细胞生长活力明显增强。RNAI组的细胞周期向右偏移。RNAI组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明显增强。体内实验:荧光显微镜显示RNAI组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区域的数量明显增多。结论:PTEN基因的沉默能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向右偏移,同时能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体内实验也证实,PTEN基因的沉默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容易在心肌梗死区域存活和增殖,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
- 雷莹陈杭许红陈毅
- 关键词:心肌梗死PTEN基因RNAI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BNP、HRV及LEVF水平变化在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心功能(LEVF)及心率变异(HRV)水平变化对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107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47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6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记录分析两组住院期间的12导联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结果,比较两组的BNP、HRV及LEVF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住院期间与出院后半年的死亡率,对其关联性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研究。结果两组住院期间的LEVF水平无明显差异[(34.47±7.09)%vs(38.61±8.16)%,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1325.63±87.39)pmol/Lvs(757.52±98.38)pmol/L,P〈0.051,室性心律失常组SDNN、LF及LF/HF等HRV三项指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出院后半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14.89%vs5.00%,P〈0.05],经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BNP与HRV对两组的死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风险增大,BNP对伴或不伴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均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而HRV与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半年的死亡率明显相关。
- 雷莹潘利飞许红潘轶斌陈毅
-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B型利钠肽心率变异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