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牙种植
  • 1篇蛋白
  • 1篇血小板
  • 1篇软组织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窦
  • 1篇上颌窦底
  • 1篇上颌窦底提升
  • 1篇上颌窦底提升...
  • 1篇提升术
  • 1篇种植体
  • 1篇种植体周围软...
  • 1篇种植外科
  • 1篇周围软组织
  • 1篇钛表面
  • 1篇黏膜
  • 1篇外科
  • 1篇细胞
  • 1篇细胞黏附
  • 1篇纤维蛋白

机构

  • 4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4篇柳忠豪
  • 4篇许胜
  • 2篇周文娟
  • 2篇董凯
  • 1篇孟维艳
  • 1篇刘峰
  • 1篇韩晓鹏
  • 1篇陈琳
  • 1篇范倩倩
  • 1篇张晓洁
  • 1篇肖慧娟

传媒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口腔种植...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RANKL和OPG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及其伪受体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在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方法:选用6只1-2岁龄左右的雄性Beagle犬建立种植义齿动物模型,分别观测种植体植入后3d、7d、15d、30d、60d和90d,种植体周围的骨改建情况。取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取犬下颌骨进行大体标本观察拍摄X线片,取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RANKL和OPG随时间的表达变化及分布特点。结果:骨改建的最活跃期为种植体植入后的第7d,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中的RANKL和OPG mRNA及骨组织中的RANKL和OPG均随种植体植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高峰,而后均逐渐降低。RANKL和OPG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一致。结论:OPG和RANKL能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中表达,且变化规律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改建过程一致。种植体周围组织可以通过OPG/RANKL系统参与破骨细胞的形成,调节骨质吸收,影响骨组织代谢微环境。
周文娟柳忠豪许胜
关键词:牙种植RANKLOPG
一种经口外装置控制的静态引导系统在种植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1年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经口外装置控制的静态引导种植系统的临床精度与临床使用情况。材料和方法临床招募单牙缺失骨量充足拟行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45名,根据手术操作方式分为自由手组(A组)、静态导板组(B组)、口外静态装置组(C组),通过评估术后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操作体验评分,探讨不同术式的临床医患满意度,通过对比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与虚拟种植位置之间的差异,评价这种新型定位装置引导种植外科的临床精度。结果三组术式的入口偏差无统计学差异[(1.18±0.48)mm,(1.07±0.47)mm,(0.83±0.37)mm,P>0.05];口外静态装置组在尖端及角度方面的偏差明显小于另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尖端偏差:(1.60±0.76)mm,(1.42±0.40)mm,(1.03±0.54)mm,P<0.05;角度偏差:5.71°±3.54°,4.63°±2.52°,2.75°±1.90°,P<0.05]。三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0~1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操作体验感评分中,对于手术视野满意度评分浮动较大,为60~100;其余各项评分在70~90,90~100之间。结论单牙缺失骨量充足时,经口外装置控制的新型静态引导种植系统可以实现良好的精度,具有一定的患者满意度和医生体验感。
刘峰刘峰董凯许胜许胜周文娟
关键词:牙种植计算机辅助设计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提取液对钛表面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提取液(platelet-rich fibrin extract,PRFe)对钛表面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PRFe作为生长因子来源对种植体-骨结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含0.5%PRFe和不含PRFe的α-最低必须培养基,在钛片表面接种成骨细胞(每组每时间点设3个重复样本)。扫描电镜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接种24、72 h后细胞黏附及12、24 h后细胞骨架形态。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测定培养1、3、5、7 d的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诱导1、3、5、7 d的细胞分化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测定诱导3和7 d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 factorα1,Cbfα1)和骨钙蛋白的基因表达。结果扫描电镜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随时间延长,实验组细胞形态较对照组更伸展,肌动蛋白排列更致密。培养1、3、5、7 d实验组细胞增殖(A值分别为0.299±0.002、0.517±0.004、0.810±0.002和1.203±0.011)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0.198±0.003、0.399±0.002、0.588±0.002和0.897±0.005)(P〈0.05)。培养1、3、5、7 d实验组碱性磷酸酶A值(分别为0.162±0.004、0.289±0.001、0.491±0.006和0.647±0.005)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0.121±0.003、0.191±0.006、0.252±0.004和0.365±0.012)(P〈0.05)。qRT-PCR显示,实验组Cbfα1和骨钙蛋白基因表达量(3 d:分别为1.50±0.04和3.37±0.17;7 d:分别为1.94±0.06和3.92±0.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 d:均为1;7 d:分别为1.18±0.13和2.34±0.09)(P〈0.05)。结论 PRFe能有效促进成骨细胞在钛表面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张晓洁许胜孟维艳肖慧娟董凯柳忠豪
关键词:成骨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
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术后窦内黏膜厚度变化的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观察上颌窦黏膜增厚对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及种植体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16例患者(18侧),术前均无明显上颌窦炎症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锥形束CT检查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5~8 mm,且上颌窦黏膜增厚>2 mm行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通过锥形束CT不同层面记录比较上颌窦黏膜厚度变化、对比上颌窦开口通畅情况,并观察种植体成功率.结果 16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18枚.锥形束CT检查14例上颌窦底提升后黏膜变薄,2例黏膜厚度增厚.术前检查上颌窦开口均通畅,术后1例开口阻塞,但无上颌窦炎临床症状发生;术后半年,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完成种植修复,全部成功(18/18).结论 上颌窦黏膜增厚不是上颌窦底提升的禁忌证.
范倩倩陈琳许胜韩晓鹏柳忠豪
关键词:上颌窦牙种植上颌窦底提升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