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洪虎
- 作品数:8 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探讨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12月50例行胃癌根治术切除的328枚和10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的22枚(共计350枚)淋巴结标本,以CEA、CK-19和CK-20为引物进行qRT-PCR检测其微转移情况,分析微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50例胃癌患者中有31例共33枚淋巴结检测出有微转移;10例胃溃疡的22枚淋巴结标本HE染色检测和qRT-PCR检测均为阴性。淋巴结微转移的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qRT-PCR是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且特异的方法,对胃癌临床分期、判断预后以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谢洪虎朱海颖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实时荧光定量PCR
- 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使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胃癌淋巴结的微转移,探讨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到6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切除的4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10例,共320枚淋巴结;采用CEA、CK19、CK20为引物进行实时定...
- 吕成余谢洪虎王蓓陈维袁爱华殷信道
- 关键词:淋巴结微转移PCR
- 文献传递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并探讨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6月期间40例行胃癌根治术切除的281枚和10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的39枚,共计320枚淋巴结标本,以CEA、CK-19和CK-20为引物进行qRT-PCR检测其微转移情况,并分析微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40例胃癌患者中有28例(70.00%)、31枚(15.35%,31/202)淋巴结检测出有微转移。10例胃溃疡的39枚淋巴结标本,HE染色检测和qRT-PCR检测均为阴性。淋巴结微转移的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qRT-PCR是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且特异的方法,对胃癌临床分期、判断预后以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吕成余谢洪虎王蓓陈维袁爱华殷信道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实时荧光定量PCR
- RASAL1表达及ras活性与胃肠道肿瘤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大约有20%的人类肿瘤与ras的突变有关。ras蛋白调控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增殖、分化、生存及凋亡等。ras蛋白属于小GTP结合蛋白,通过响应细胞外信号产生活性。RASAL1是一种ras GTP酶激活蛋白,可以抑制ras的活性。调节ras以及RASAL1的活性,可能是肿瘤靶向治疗的方向之一。检测ras以及RASAL1的活性有助于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本文从ras的结构、功能及突变与肿瘤的关系,RASAL1作为ras的效应分子抑制ras的活性,ras、RASAL1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三方面来综述了RASAL1表达及ras活性与胃肠道肿瘤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
- 吕成余谢洪虎樊红
- 关键词:RAS肿瘤预后
- 第458例——发热、血细胞减少、腹痛、多发肠道溃疡穿孔被引量:2
- 2017年
- 报道1例有20年反复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和虹膜炎病史的48岁女性,4年前确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近期出现高热及剧烈的腹痛。外科手术发现肠道多发溃疡,最终诊断MDS合并肠道白塞病,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
- 林艳谢洪虎赵伟吴敏顾伟英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塞病
- 351例胃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351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以及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和术后化疗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辅助化疗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对于有淋巴结转移或处于TNMⅢ期的胃癌患者,术后化疗可以提高其生存率。
- 王蓓吕成余谢洪虎
- 关键词:胃癌预后因素生存率
- 958例胃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了解近6年来就诊于我院的胃癌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资料的特点,为疾病的诊断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5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肿瘤病理类型、发生部位、临床分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58例胃癌患者中,男697例(72.8%),女261例(27.2%)。年龄26~91岁,平均62.6岁;高发年龄为46~65岁组,占49.4%(473/958),其后依次为≥66岁组及≤45岁组,分别为42.3%(405/958)和8.3%(80/958)。病理的大体分型上,BorrmannⅡ型占大多数(70.1%);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占82.3%,印戒细胞癌占7.8%;分化程度以低分化为主,占46.9%。发生部位以贲门居多,占53.0%。TNM临床分期中以Ⅲ期为主,占47.4%。结论①胃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以贲门部低分化腺癌多见,贲门癌发病率明显高于胃窦癌;②在胃癌患者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低分化、印戒细胞癌中所占比例最高者为相对较年轻的患者(≤45岁组);③行手术治疗的大部分为中晚期患者,胃癌的早期诊断有待进一步提高。
- 谢洪虎吕成余陈维王蓓
-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流行病学发病率手术治疗
- 胃癌神经旁浸润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胃癌神经旁浸润(PN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178例行胃癌根治术后的胃癌组织石蜡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或神经束膜判定为PNI阳性.分析PNI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NI阳性78例(43.8%).PNI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和TNM分期(P<0.01)有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分化程度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与PNI、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1);PNI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期(28.6个月)明显短于PNI阴性患者(44.3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NI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相对危险度为2.257,95%CI为1.268~4.019,P=0.006).结论 PNI与肿瘤的进展有关,胃癌术后检测PNI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 谢洪虎吕成余黄文斌
-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