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输血
  • 4篇配血
  • 4篇微柱
  • 4篇交叉配血
  • 3篇微柱凝胶
  • 2篇多次输血
  • 2篇肾病
  • 2篇肾脏
  • 2篇肾脏病
  • 2篇凝聚胺
  • 2篇凝聚胺法
  • 2篇微柱凝胶法
  • 2篇聚胺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溶血
  • 1篇新生儿溶血性...
  • 1篇血型
  • 1篇血型鉴定
  • 1篇血型鉴定和交...
  • 1篇血性

机构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6篇钟月华
  • 6篇谭静
  • 5篇许瑞珺
  • 5篇黄华华
  • 3篇陈荧
  • 1篇罗铁军

传媒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次输血对肾脏病患者的影响
:探讨肾脏病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的影响. 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49例肾脏病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抗球蛋白(DAT)试验. 结果:①输血2-5次的肾脏病患者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
钟月华黄华华许瑞珺谭静
关键词:肾病患者交叉配血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对20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对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患者进一步作抗人球蛋白试验;观察比较这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相合符合率、自身红细胞抗体的类型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相合率为84.5%;凝聚胺法为90.3%(P<0.05);②存在次侧凝集的32例肝硬化患者,其自身抗体的类型分别是抗-IgG+抗-C3d占56.3%,抗-IgG占31.3%、抗-C3d占12.5%;③交叉配血相合的176例肝硬化患者及交叉配血出现次侧凝集的32例肝硬化患者输血后均未观察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凝聚胺法比较,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敏感性更高;肝硬化患者输血后出现的自身抗体其抗体类型多为抗-IgG+抗-C3d。
钟月华罗铁军黄华华谭静
关键词:肝硬化交叉配血试验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
多次输血对肾脏病交叉配血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肾脏病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49例肾脏病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抗球蛋白(DAT)试验。结果 (1)输血2~5次的肾脏病患者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6次以上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6次以上的患者(P〈0.05)。(2)输血2~5次的21例肾脏病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两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6次以上的28例肾脏病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10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5例不相合,两法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病患者配血相合率与输血次数呈负相关,与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可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钟月华黄华华许瑞珺谭静
关键词:输血肾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相关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81例ABO血型不合,拟诊为HDN的新生儿标本用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结果试管法、微柱凝胶法检测结果分别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结果相符27例、21例,符合率33.3%、25.9%,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试验符合50例、56例,符合率61.7%、69.1%,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释放试验符合57例、64例,符合率70.4%、79.0%,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直接抗球蛋白实验,传统试管法比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在游离试验及放散试验中,微柱凝胶法比传统试管法灵敏度高。微柱法操作简便、标准化,耗时短,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等优点,尤其表现在放散试验和游离试验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钟月华谭静黄华华许瑞珺陈荧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
肿瘤患者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309例肿瘤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①输血2~3次的肿瘤患者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4~8次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4~8次的患者(P<0.05)。②输血2~3次的176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4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输血4~8次的133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3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9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配血相合率与输血次数呈负相关,与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可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钟月华陈荧许瑞珺谭静
关键词:肿瘤抗体交叉配血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为减少、避免输血的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用微柱法和聚凝胺法做抗体筛查进行比较,用谱细胞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 12例受血者中抗体筛查微柱法和聚凝胺法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两法比较无差异;抗体效价检查微柱法比聚凝胺法灵敏度高(P<0.05),Rh系统阳性率为41.6%,其他系统阳性率为8.3%。结论两法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测的符合率及谱细胞检测阳性率均无差异,但对抗体的灵敏度微柱法比聚凝胺法灵敏度高,并且微柱法操作标准化、自动化、重复性好,所需标本量少,结果易判读,应作为抗体筛查的首选方法。
钟月华谭静陈荧黄华华许瑞珺
关键词:输血微柱法聚凝胺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