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莉君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水稻
  • 4篇液泡
  • 4篇膜电位
  • 3篇稻根
  • 3篇电极
  • 3篇水稻根
  • 3篇细胞
  • 3篇离子
  • 3篇离子选择
  • 3篇根系
  • 2篇扬稻6号
  • 2篇叶片
  • 2篇幼苗
  • 2篇植物
  • 2篇水稻根系
  • 2篇水稻品种
  • 2篇水稻幼苗
  • 2篇微电极
  • 2篇细胞膜
  • 2篇细胞膜电位

机构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贾莉君
  • 11篇沈其荣
  • 10篇尹晓明
  • 9篇范晓荣
  • 5篇曹云
  • 1篇张攀伟
  • 1篇赖涛
  • 1篇王波
  • 1篇罗金葵
  • 1篇陈巍

传媒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6
  • 6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H_4^+的吸收对水稻根系细胞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利用微电极技术分别测定了2个水稻品种即武育粳3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幼苗根尖细胞在吸收不同NH4+浓度(0.0250、.05、0.1、0.5、1.0和1.5 mmol/L)下膜电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根系吸收NH4+引起膜的去极化,去极化到一定程度出现部分复极化,有一小部分根系还有超极化现象。去极化大小随外界处理液中NH4+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趋于平稳,吸收进程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特征。两个品种产生的去极化程度不同,武育粳3号产生的去极化大小平均为16.5 mV,扬稻6号产生的去极化大小平均为22.6 mV。在低浓度NH4+(<1.0 mmol/L)处理下,扬稻6号对NH4+较敏感,产生的去极化大小平均为17.5 mV,高于武育粳3号(去极化大小平均为10.9 mV),两个品种产生的去极化大小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扬稻6号吸收NH4+的能力比武育粳3号强,这与吸收动力学的结果是一致的。
尹晓明范晓荣贾莉君曹云沈其荣
关键词:微电极水稻根系NH4^+膜电位
离子选择微电极测定植物细胞跨膜电位和液泡中硝酸根离子活度的方法研究
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是一种在活体条件下,测定某一单个细胞内离子的活度和细胞内离子活度的动态变化,与其它测定方法相比,具有连续测定、记录瞬时变化和真实可靠的特点。不仅如此,利用微电极技术还可以测到一个细胞内不同细胞器内离子的活...
贾莉君
关键词:微电极跨膜电位植物细胞
文献传递
不同水稻品种根尖吸收NO_3^-过程中表皮细胞膜电位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05年
越来越多的结果表明给水稻提供部分硝酸盐营养可促进水稻的氮素总吸收量并明显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利用微电极技术分别测定了4个水稻品种即农垦5 7(粳稻)、泗优917(杂粳)、扬稻6号(籼稻)和汕优6 3(杂籼)幼苗根尖表皮细胞在3种NO-3 浓度(0 .1mmolL-1、1mmolL-1、10mmolL-1)处理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根系吸收NO-3 引起膜的去极化,去极化到一定程度出现复极化。去极化程度随外界处理液中NO-3 浓度的增加而加强,0 .1mmolL-1NO-3 处理产生的去极化值平均为7mV ,1mmolL-1NO-3 处理的平均为11mV ,10mmolL-1NO-3 处理的平均为2 1mV ;就复极化来说,0 .1mmolL-1NO-3 处理自动出现复极化,1mmolL-1NO-3 处理和处理10mmolL-1NO-3 处理只有当除去NO-3 时才出现复极化。就单位时间膜电位变化大小而言,扬稻6号对外界NO-3 较敏感,3种NO-3 浓度引起的去极化值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表现出对NO-3 的吸收能力较强;泗优917和汕优6 3表现出相似的去极化大小和相似的反应时间,而农垦5 7对NO-3 相对不敏感,3种NO-3 浓度引起的去极化值均低于其他3个品种,表现出对NO-3的吸收能力较弱。另外,有部分品种的水稻根在吸收NO-3 以后表现为膜电位先超极化后去极化。上述结果表明用根系对NO-3 响应的细胞膜电位变化来研究?
尹晓明范晓荣贾莉君沈其荣
关键词:水稻品种汕优63扬稻6号超极化膜电位
微电极法测定水稻叶片液泡中硝酸根离子的再调动被引量:11
2005年
作物液泡中硝酸根离子的再调动和再利用与作物氮素高效利用关系密切。利用硝酸根离子微电极技术测定了在外界继续供应和停止供应硝态氮后,不同水稻品种叶片细胞质和液泡中硝酸根离子活度在24h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继续供应硝态氮后,水稻植株组织水平的硝酸根离子浓度没有显著的变化,而停止供应硝态氮的植株体内硝酸根离子浓度却有随缺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2)水稻叶片细胞质和液泡中硝酸根离子活度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停止供应硝态氮的24h内,水稻叶片液泡中的硝酸根离子浓度逐渐降低,而细胞质中的硝酸根离子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浓度且基本稳定;(3)扬稻6号液泡中和细胞质中的硝酸根离子活度均高于农垦57,且在停止供应硝态氮的不同时间段,液泡中硝酸根离子的释放速率也均高于农垦57。上述结果表明在受到硝态氮营养胁迫时,水稻先前积累在叶片液泡中的硝酸根离子可以在细胞中进行重新的利用和分配,而且籼稻品种扬稻6号对液泡硝酸根离子再调动能力显然高于粳稻农垦57。
贾莉君范晓荣尹晓明曹云沈其荣
关键词:水稻叶片电极法测定液泡扬稻6号籼稻品种缺氮
双阻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测定活体不结球小白菜叶片细胞中硝酸根离子的活度被引量:22
2005年
详细介绍了用双阻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活体测定小白菜叶片活体细胞中硝酸根离子的活度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微电极与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呈对数曲线的关系,斜率为48~58mV,对硝酸根离子浓度有较低的检出限,是一种选择性高、灵敏、经济的测定植物活体细胞中离子活度的方法。小白菜生长至六叶期时,用含有5molm-3NO3-的营养液诱导48h。测定结果表明,叶片细胞中硝酸根离子活度分布在活度高低明显不同的两个区间内,在细胞质中是0.24~10molm-3,液泡中20~110molm-3,且两个区间在细胞跨膜电位上也有差异。液泡占整个细胞体积的90%,所以,植物所吸收的硝酸根离子都集中在液泡中。
贾莉君范晓荣尹晓明曹云沈其荣
关键词:叶片细胞活体
用微电极测定水稻根系质外体的pH值被引量:3
2006年
尹晓明范晓荣贾莉君沈其荣
关键词:水稻根系质外体PH值
两个生菜基因型根系液泡硝酸盐调动与植株生长的关系被引量:5
2008年
王波赖涛贾莉君沈其荣
关键词:生菜液泡硝酸盐
不同水稻品种对NO_3^-同化差异的比较被引量:24
2005年
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了不同形态氮素下 4个品种水稻 (汕优 63、扬稻 6号、泗优 917、农垦 57) 的生长量及其水稻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 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GSA)。结果表明, 1mmol·L-1 NH+4 培养下, 水稻生长无明显差异, 而 1mmol·L-1 NO-3 培养 28d后, 各品种水稻生长差异显著, 其中, 扬稻 6号生长最优, 农垦 57最差; 籼稻体内的NRA和GSA比粳稻更高, 其中籼稻叶片的NRA比粳稻高出 58 7%, GSA高出 34 6%, 籼稻根系GSA是粳稻根系的 3 2倍, 说明籼稻对NO-3 的吸收利用优于粳稻。
曹云范晓荣贾莉君尹晓明沈其荣
关键词:水稻
硝酸盐在两个小白菜品种体内的分布及调配被引量:19
2005年
硝酸盐在作物体内的分布及调配规律研究是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提高植物体对硝态氮利用效率的基础理论问题。本试验采用水培和植物电生理方法测定了两个小白菜品种的不同器官组织硝酸盐含量和液泡中硝酸盐浓度(活度);氮亏缺条件下叶片、叶柄和根系组织硝酸盐含量、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叶片、根系的液泡和细胞质中硝酸盐活度。结果表明,叶片、叶柄和根系液泡中硝酸盐活度分别是组织硝酸盐含量的4.6、2.0和7.4倍,液泡硝酸盐活度远高于细胞质硝酸盐活度;亮白叶1号叶片、叶柄和根系液泡硝酸盐活度分别是上海青的2.4、1.9和3.6倍;不同器官组织硝酸盐含量呈叶柄>叶片>根系,而各器官液泡硝酸盐活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小白菜组织及液泡硝酸盐含量随氮饥饿时间急剧下降,而细胞质硝酸盐活度及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则基本维持稳定。硝酸盐主要累积于液泡内且可以再利用;叶柄及根系组织硝酸盐在氮亏缺时均可被运至叶片,而液泡硝酸盐则被释放至细胞质中,维持了细胞质硝酸盐浓度的稳定,使叶片硝酸还原酶得以稳定。高硝酸盐累积品种亮白叶1号液泡硝酸盐活度高,氮亏缺时其组织硝酸盐下降速度较慢,这可能由其硝酸还原酶活性低引起的。
陈巍罗金葵尹晓明贾莉君张攀伟沈其荣
关键词:小白菜液泡细胞质
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离子选择微电极(Ion selective microelectrode)起初是用于化学分析和电化学研究,随着电生理学的发展而发展。离子选择微电极的制备和工作原理主要有:1)双电极制备过程包括离子敏感剂(Sensor)的配制、电极拉制、硅烷化和敏感剂Sensor的灌注、电极的标定等;2)离子选择微电极的工作原理与其它类型的电极主要不同在于,微电极中所灌敏感剂的离子浓度和细胞中离子的浓度存在着浓度差,因此会产生离子及其所带电荷的移动,并且敏感剂只对某种离子有专一的选择通透性,离子专一地穿过生物膜、敏感膜而产生的膜电位差值和该离子的活度存在对数曲线的关系,离子的活度可以通过修正后的能斯特方程计算出。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在植物营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NH4+、NO3-、K+、Ca2+等穿膜运输的生理过程和能量驱动以及在细胞内的区域化分布;不同营养条件下质外体养分离子、pH值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逆境条件下电信号的传导等方面。今后,离子选择微电极应进一步提高专一性、选择性,并简化仪器装备、使之能走出实验室,为作物的营养诊断提供技术支持,以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尹晓明贾莉君范晓荣沈其荣
关键词:植物营养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