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久法

作品数:28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肝炎
  • 9篇病毒
  • 7篇衰竭
  • 6篇肝衰
  • 6篇肝衰竭
  • 5篇血清
  • 5篇肝病
  • 5篇丙型
  • 5篇丙型肝炎
  • 4篇细胞
  • 4篇肝炎病毒
  • 4篇病毒感染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影响因素
  • 3篇输血传播
  • 3篇输血传播病毒
  • 3篇清和
  • 3篇外周

机构

  • 15篇蚌埠医学院第...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5篇蚌埠医学院
  • 2篇蚌埠市传染病...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 1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安徽省五河县...

作者

  • 28篇赵久法
  • 6篇崔琢
  • 5篇赵守松
  • 4篇王淑民
  • 3篇田维铨
  • 3篇余裕民
  • 3篇林尔昕
  • 3篇邬亦贤
  • 2篇李志军
  • 2篇郑玲霞
  • 2篇高春明
  • 2篇李向荣
  • 2篇张莉
  • 2篇高春明
  • 1篇唐德风
  • 1篇刘传苗
  • 1篇程光亮
  • 1篇刘怡
  • 1篇刘森桂
  • 1篇谢琪芳

传媒

  • 8篇蚌埠医学院学...
  • 4篇中华全科医学
  • 3篇安徽医学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5
  • 3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麻醉后化脓性脑膜炎被引量:1
1990年
脊髓麻醉时将细菌带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率很低,但危害性极大,后果严重,教训很深。本病国内有报道。本文报道我院5年来收治的4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问题。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在腰麻下行手术(疝修补术2例,阑尾及足趾手术各1例)。例1及例2为同日在同一医院手术后发病。发热在术后第2~5天出现,均有头痛,但其中2例开始先为腰痛。
林尔昕郑玲霞王翠兰赵久法蔡晋源张启英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脊髓麻醉脑膜炎
Treg和Th17细胞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 B-induced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ACLF)主要由免疫介导损伤引起的肝功能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在HB-ACLF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和Th17细胞起源于相同初始CD4+T细胞,但在分化及功能上相互制约。研究表明Treg细胞、Th17细胞及Treg/Th17比值失衡与HB-ACLF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吴丽蒙赵久法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辅助性T细胞17发病机制
212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212例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的病因构成、确诊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FUO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212例病例,分别以性别和年龄分组,探讨FUO病因在性别和年龄中的分布。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算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2例FUO患者经相关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终明确诊断171例,确诊率为80.66%,出院未确诊者41例(19.34%)。病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98例(57.31%),其中结核病占25.51%(25/98);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27例(15.79%),其中成人斯蒂尔病占44.44%(12/27);肿瘤性疾病17例(9.94%),以淋巴瘤为主35.29%(6/17);其他疾病29例,以药物热最多见41.38%(12/29),坏死性淋巴结炎占24.14%(7/29)。CTD以女性多见,肿瘤性疾病以男性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其他疾病及未明确诊断疾病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中均为首要病因,以60岁以上年龄组多见;CTD以30~59岁年龄组多见,恶性肿瘤性疾病以60~86岁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1,P=0.025)。结论 FUO病因复杂,感染性疾病为其主要病因诊断,结核杆菌感染占重要地位,结核病中肺外结核是重点、难点;CTD及肿瘤性疾病在FUO病因诊断中分别居第2、3位。大多数FUO患者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一般能够明确诊断。
吴取梅赵久法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性疾病成人斯蒂尔病
人工肝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对肝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90例肝衰竭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改善情况、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实验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经过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治疗前(494.78±706.03)U/L,治疗后(100.12±136.62)U/L]、天冬门氨酸转氨酶(AST)[治疗前(362.23±353.98)U/L,治疗后(99.46±71.95)U/L]、总胆红素(TBil)[治疗前(465.90±126.26)μmol/L,治疗后(263.35±146.41)μmol/L]均降低(P〈0.05);胆碱酯酶(CHE)[治疗前(3421.87±1354.15)U/L,治疗后(5587.21±759.02)U/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治疗前(34.55±12.84)%,治疗后(61.02±28.64)%]均升高(P〈0.05)。90例肝衰竭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共274例次,其中10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予以对症治疗后缓解均完成治疗;其中63例患者有效,27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70%。结论 血浆置换在治疗肝衰竭中有重要价值,是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的手段。其中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晚期)、伴有肝硬化、伴有并发症和治疗前血清TBil、CHE、PTA水平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李易灿高春明张莉赵久法
关键词:血浆置换肝衰竭影响因素
血清前清蛋白联合甲胎蛋白预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预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接收的82例乙肝相关ACLF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42例,死亡组40例。收集所有入选的82例患者入院24h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PA及AFP),以及入院后12周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定血清PA联合AFP水平对预测乙肝相关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入院时PA和AFP水平分别是[181.4(140.5,235.3)ng/mL、264.5(131.4,435.6)μg/L],均高于死亡组的[78.5(71.4,99.8)ng/mL、9.2(4.0,24.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A≥241.910ng/mL且AFP≥80.025μg/L时,预测乙肝相关ACLF预后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7(敏感度为90.82%,特异度为100%)。结论血清PA联合AFP水平在预测乙肝相关ACLF患者的预后方面,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且更可靠。
郑敏高春明赵久法
关键词:前清蛋白甲胎蛋白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
各型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8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症肝炎加肝硬化及肝癌组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与对照组及急性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赵久法崔琢王淑民
关键词:肝疾病血清肝纤维化病毒性肝炎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6年
目前,全世界范围大约有20亿人曾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其中约有4亿人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病毒感染者。全球每年约有超过100万人因为HBV感染及其引起的相关并发症而死亡,其中HBV DNA在感染者体内持续复制是导致慢性肝炎患者病情不易控制,引起肝硬化、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根本原因。
吴取梅赵久法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耐药率成本-效益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病人共79例,予以ETV口服0.5 mg/d,每3个月随访病人肝功能、HBV-DNA、乙肝两对半。结果:HBV感染病人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分别为45.6%、60.8%、8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67.24%、86.20%、96.55%,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治疗史、肝硬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状态和HBV-DNA基线水平与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有关(P<0.05~P<0.01)。在治疗12周时,初治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为52.3%,高于经治组的14.3%(P<0.01),24周和48周时,2组间检测下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硬化和HBV-DNA基线水平≤7.00log10copies/m L组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高于有肝硬化组和HBV-DNA基线水平≤7.00log10copies/m L组(P<0.05~P<0.01);HBeAg(-)组在治疗12周和24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高于HBeAg(+)组(P<0.05和P<0.01),48周时2组低于检测下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例病人在随访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病毒突破及反弹病例出现。结论:ETV治疗HBV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见,初治及HBeAg状态对ETV治疗HBV感染者早期疗效有影响,但对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无肝硬化、HBV-DNA≤7.00log10copies/m L对ETV治疗HBV感染者远期疗效有影响,可为病人使用本药物提供预判依据。
吴取梅赵久法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恩替卡韦
2009年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调查蚌医附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9年11月10日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将数据汇总、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住院患者1697例,发生医院感染54例,例次感染55例,现患率3.18%,例次感染率3.24%;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1.82%;培养出病原微生物10株;抗菌药物使用率55.75%。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利于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崔琢谢琪芳朱敬蕊赵久法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
76例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76例肝衰竭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及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76例肝衰竭患者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ALT、AST、TBiL、Cys-C、PT、INR、MEL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HE、PT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根据血浆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分为治疗有效组(n=45)和无效组(n=31),治疗前无效组TBiL、Cys-C、MELD评分较有效组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而TBil、Cys-C水平、MELD评分可用来评估患者预后。
吴取梅刘晓红赵久法
关键词:血浆置换肝衰竭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