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伟

作品数:74 被引量:267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9篇学位论文
  • 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1篇淋巴
  • 30篇淋巴瘤
  • 26篇细胞
  • 13篇细胞淋巴瘤
  • 13篇弥漫
  • 10篇预后
  • 9篇肿瘤
  • 9篇淋巴瘤患者
  • 9篇化疗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弥漫大B细胞...
  • 7篇急性
  • 6篇血液
  • 6篇造血
  • 6篇造血干
  • 6篇造血干细胞
  • 6篇造血干细胞移...
  • 6篇干细胞
  • 6篇B细胞

机构

  • 55篇北京大学第三...
  • 18篇北京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平顶山市第一...

作者

  • 72篇赵伟
  • 43篇克晓燕
  • 35篇景红梅
  • 25篇王继军
  • 25篇万伟
  • 23篇王晶
  • 22篇董菲
  • 20篇胡凯
  • 18篇田磊
  • 16篇杨萍
  • 9篇刘彦
  • 9篇陈渝萍
  • 6篇李其辉
  • 4篇高子芬
  • 4篇王艳芳
  • 4篇马兰
  • 4篇高锦洁
  • 3篇张燕燕
  • 3篇李敏
  • 3篇李欣欣

传媒

  • 14篇中国实验血液...
  • 8篇白血病.淋巴...
  • 8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析107例A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CD_(33)、CD_(13)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_(14)有助于AML-M_4、AML-M_5与其他亚型的区别。CD_2、CD_7是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_(19)、CD_(22)是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17例ALL患者伴髓系抗原(My^+ALL)表达率为11.76%,85例AML患者伴淋系抗原(Ly^+AML)表达率为24.71%。My^+ALL和My^-ALL患者的CR率分别为0和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AML和Ly^-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33.33%和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_(34)^+AML和CD_(34)^-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40.74%和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AML和HLA-DR^-AML的CR率分别为48.15%和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表型分析对AL的诊断以及治疗指导、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蒋俊煌赵伟景红梅王继军万伟刘彦陈渝萍克晓燕
关键词:免疫表型间接免疫荧光法预后
全文增补中
110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NHL)的病理分型、预后因素和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0例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相关因子及各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110例患者男女比例1.56:1,中位发病年龄58.5岁。发病部位以胃为主,其次为小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是主要类型。可追踪病例75例,5年累积生存率62%,中位生存期36个月。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胃与肠道的NHL预后相似(P〉0.05),MALT型预后好于DLBCL型(P=0.003)。PGI—DLBCL中生发中心(GC)与non—GC的比例为1:2.82。3种主要的治疗方式中手术联合化疗与单纯手术、单纯化疗相比病死率最低。疾病进展死亡占总病死率的51.7%。结论本组PGI—DLBCL患者中non—GC比例升高,5年总体生存率较DLBCL总体生存率低;治疗应首选联合化疗,手术仅用于局部并发症的治疗及对巨块型病变的控制;系统性治疗后的患者仍需巩固维持治疗。
万伟王晶景红梅王继军刘彦赵伟陈渝萍克晓燕
关键词:胃肠系统预后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长期随访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本研究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疾病的疗效。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自199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运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56例,霍奇金淋巴瘤16例。预处理方案为:55例患者采用以全身放疗(TBI)联合环磷酰胺为基础,部分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再联合应用足叶乙甙和/或表阿霉素;另外22例患者采用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马法兰(BEAM)联合化疗方案。回输CD34+细胞均值为(6.6±4.9)×106/kg。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ANC≥0.5×109/L)平均时间为12±4.4 d,血小板恢复(Plt≥20×109/L)平均时间为14±4.9 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4.2%。移植后随访6-2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3.5个月。1年、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3±3.2)%;(81.4±4.9)%;(77.6±5.3)%;(68.9±6.8)%。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长期随访患者生存率较高,且安全性良好。移植前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未达CR患者。
胡凯王继军赵伟田磊万伟克晓燕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84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AML患者的预后因子,以及老年综合评估在中国老年AML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从而确定适合中国人的预测生存并指导治疗选择的老年综合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科诊断的年龄≥60岁的84例AML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临床、病理以及老年综合评估相关预后因子。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龄70(60-91)岁,男女比例为:1. 9∶1(55∶29),中位OS为9(1-125)个月,1年OS率为35. 3%,5年OS率为12. 6%。年龄分组、第1疗程缓解状态、是否难治复发、初诊白细胞数分组、乳酸脱氢酶和血肌酐水平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第1疗程缓解状态、是否难治复发、初诊白细胞数分组、乳酸脱氢酶水平、初诊是否合并感染、ECOG评分是影响DFS的危险因素。老年患者合并症的评估,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 2分法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但对于DFS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而造血细胞移植合并症指数(HCT-CI) 3分法、老年性疾病累积评分量表(CIRS-G)的4分法和3分法对于OS及DFS的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老年患者综合评估的年龄、合并症和白蛋的(ACA)指数对OS、DFS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身因素相关各指标以及疾病相关因素各指标均不是影响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故对于预后的判断需进行综合评估。结论:老年AML患者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选择需综合地考虑临床、病理以及老年综合评估各个方面因素。
万伟王晶董菲赵伟田磊胡凯李其辉杨萍包芳景红梅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预后分析
伴NUP98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
2023年
例1,男,63岁,因发热伴下肢关节疼痛就诊。血常规:WBC 169×109/L,HGB 91 g/L,PLT 61×109/L,外周血原始细胞80%;骨髓穿刺干抽,骨髓细胞形态学:粒系占92.0%,原始粒细胞占74.5%,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原始幼稚细胞阳性,酯酶染色阴性。外周血染色体核型:46,XY,t(5;15)(q31;q26.1),t(7;11)(p15;p15)[20]。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NUP98基因双色分离探针重排阳性百分率为90%。NUP98-HOXA9融合基因定性阳性。
高锦洁董菲赵伟张朕豪王艳芳朱明霞王晶景红梅克晓燕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染色体原始粒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细胞
超高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超高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46例超高龄(年龄≥80岁)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超高龄老年DLBCL患者占本中心老年DLBCL患者的15.7%(46/293),患者中位年龄83岁,Ⅲ/Ⅳ期患者占78.3%(36/46),63%(29/46)的患者存在≥2个淋巴结外器官受累;53.7%(22/41)患者增殖指数Ki-67≥80%,27例患者经免疫组化及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除外双打击/三打击后显示双表达患者占37.0%。初始治疗总有效率(ORR)为63.0%,完全缓解(CR)率为36.4%,2和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9.9%和41.7%,2和3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54.6%和43.6%。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组ORR为81.8%,不含蒽环类药物化疗ORR为55.0%,3年OS率分别为50.0%和39.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的患者出现了Ⅲ级及以上的血液学毒性,56.8%的患者出现了感染;死亡的患者中,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高评分组的治疗相关死亡率高(43.8%比16.7%,P=0.03)。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评分,受累淋巴结区域≥3个,化疗周期是否满足6个周期,CCI评分,近期疗效及是否为难治复发状态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CI评分(HR=6.463,P=0.008)和近期疗效(HR=0.086,P=0.001)为预后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高龄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及病理均呈现高度侵袭性,化疗耐受性差,不良反应率高,未观察到蒽环类药物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预后。CCI高的患者治疗相关死亡率高,低CCI评分可能有助于识别适合较强化疗剂量的超高龄患者。
李春源杨萍董菲田磊万伟赵伟李其辉庞萌甄敬飞景红梅
关键词:超高龄
EBV阳性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附文献分析
<正>目的:探讨我国老年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EBV阳性老年DLBCL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老年EBV阳性DLBCL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和结论:老年EBV阳性DLBC...
刘彦克晓燕王晶高子芬何耀鑫王继军景红梅胡凯陈渝萍董菲赵伟田磊万伟
文献传递
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血液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血液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格拉司琼组(格拉司琼,3 mg,q.d.)和帕洛诺司琼组(帕洛诺司琼,0.25 mg,q.o.d.),各42例。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急性呕吐完全有效:帕洛诺司琼组37例(88.1%)、格拉司琼组34例(8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8>0.05)。延迟性呕吐完全有效:帕洛诺司琼组30例(71.4%)、格拉司琼组20例(4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以腹胀、便秘为主。结论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对急性呕吐疗效近似,对于迟发性呕吐帕洛诺司琼治疗效果优于格拉司琼,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均较轻。
张晓丽许惠丽赵伟万伟
关键词:帕洛诺司琼格拉司琼化疗止吐
EB病毒阳性老年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老年人EBV阳性DLBCL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老年人EBV阳性DLBCL高发年龄70~79岁,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可伴结外器官受累,可出现巨脾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伴有发热、体质量减轻等B症状,病理表现为多形性大细胞浸润,伴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细胞,特别是T细胞增殖。结论老年EBV阳性DLBCL患者肿瘤细胞CD20或CD79a阳性,EBV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疾病进展快,对标准化疗反应差。利妥昔单抗对CD20阳性病例短期有效,但疗效有限。患者的生存期短。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
刘彦克晓燕王晶高子芬何耀鑫王继军景红梅胡凯陈渝萍董菲赵伟田磊万伟
关键词:脾大呼吸功能不全
166例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66例双表达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因素。结果共收集DLBCL患者410例, 其中双表达淋巴瘤(DEL)166例(40.5%)。男82例, 女84例, 中位诊断年龄63.5(21~95)岁。110例(66.3%)患者初诊年龄≥60岁, 106例(106/163, 65.0%)患者诊断时LDH升高, 74例(74/160, 46.2%)诊断时β2-微球蛋白(β2-MG)≥ 3 mg/L, 107例(107/163, 65.6%)结外受累数目≥2个, 65例(65/166, 39.2%)有B症状, 131例(131/165, 79.4%)初诊时分期为Ⅲ、Ⅳ期, 41例(41/161, 25.5%)初诊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 38例(38/161, 23.6%)初诊时IPI评分3分, 82例(82/161, 50.9%)初诊IPI评分4~5分。DEL患者中9例(9/56, 16.1%)具有MYD88和CD79B突变。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60岁(P=0.004)、β2-MG水平升高(P=0.002)、IPI评分高(P=0.003)与较差的总生存(OS)相关, β2-MG水平升高(P=0.031)、LDH水平升高(P=0.017)、分期Ⅲ~Ⅳ期(P=0.001)、IPI评分高(P=0.013)、免疫组化p53突变型(P=0.049)和PIM1突变(P=0.039)与较差的无进展生存(PF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 IPI评分4~5分(HR=2.622, 95%CI 1.398~4.917, P=0.003)是影响DE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DEL与非DEL患者的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6%对75.1%, P=0.002), 而OS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对83.6%, P=0.226)。在DEL患者中, REPOCH方案的总有效率高于RCHOP或RCHOP样方案(81.5%对63.4%, P=0.004)。结论 DEL是一组侵袭性较强的淋巴瘤, 具有较差的PFS, 采用REPOCH方案化疗可能会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
唐书翰田磊赵伟王晶克晓燕
关键词:淋巴瘤预后BCL2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