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传本

作品数:15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孢粉
  • 6篇盆地
  • 5篇早白垩世
  • 5篇白垩世
  • 4篇松辽盆地
  • 4篇孢粉组合
  • 4篇化石
  • 3篇地层
  • 3篇第三纪
  • 3篇孢粉化石
  • 3篇古气候
  • 2篇油气
  • 2篇植物
  • 2篇穆棱组
  • 2篇白垩纪
  • 1篇地层研究
  • 1篇地堑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大庆石油管理...
  • 1篇华北油田

作者

  • 15篇赵传本
  • 6篇乔秀云
  • 4篇万传彪
  • 2篇陈春瑞
  • 2篇任延广
  • 2篇杨建国
  • 1篇宋之琛
  • 1篇赵秀兰
  • 1篇黄嫔
  • 1篇金玉东
  • 1篇党毅敏
  • 1篇孙跃武
  • 1篇安金珍
  • 1篇张国斌
  • 1篇徐衍彬
  • 1篇焦玉国
  • 1篇吕茜
  • 1篇蒙启安
  • 1篇黄清华
  • 1篇迟焕远

传媒

  • 5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石油学报
  • 2篇古生物学报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8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北部昌五地区沙河子组孢粉组合被引量:7
2003年
无论孢粉类型还是孢粉数量,昌五地区沙河子组发现的孢粉化石均可称得上是松辽盆地北部同层位中最丰富的。研究区沙河子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克拉梭粉(Classopollis)-拟云杉粉(Piceites)组合和三角瘤面孢(Lophotriletes)-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组合。其组合特征明显,可以作为研究区内地层划分对比的生物地层学依据之一。孢粉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的地质时代应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尽管没有出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但也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Barremian)的可能。
任延广万传彪乔秀云焦玉国迟焕远赵传本
关键词: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沙河子组孢粉化石
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被子植物花粉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4
2004年
在系统研究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被子植物花粉产出时代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的被子植物花粉具有地区分布广、东西部差别大;化石时代分布完整的剖面少;属种类型与化石数量由少增多,递增迅速;个体小、萌发器官多样,三沟粉占主要位置;经历了两个演化阶段;南北分区明显等规律。中国陆相白垩系极其发育,被子植物花粉产地点多面广,因此开展中国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研究,对全球被子植物花粉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提供地区性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理论价值;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早期被子植物花粉演化规律的研究成果,可以解决地层的细分和全球地层时代的精确对比,以及古植被古气候演变等信息,因此也具有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万传彪赵传本乔秀云吕茜张国斌张莉茹
关键词:早白垩世被子植物花粉地质意义
宁安盆地穆棱组孢粉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宁安盆地是一个开始早期油气勘探的盆地,本文首次利用孢粉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该盆地穆棱组的生油指标进行了研究和评价。通过孢粉分析资料的研究,得出穆棱组下部一至三段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有机质丰度较高,一至三级的样品约占64.6%;类型较好,Ⅱ1和Ⅱ2干酪根的样品约占40.0%;成熟度高,孢粉颜色指数均为2.5~4.5,全部进入生油门限,表明宁安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赵传本乔秀云
关键词:穆棱组孢粉地球化学
中国各时代油气形成母源体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油气形成是多源的,探讨了中国各时代油气形成主要母源体。这些母源体中富含形成油气的主要母质即孢粉素与木质素。干酪根主要是母源体中的孢粉素与木质素在埋藏环境中不同热变质阶段的残留物,是油气形成的母源物。中国前寒武纪至志留纪油气形成的母源体主要是疑源类与葡萄藻;泥盆纪至侏罗纪油气形成的母源体新增加了蕨类植物及其孢子、裸子植物及其花粉等;白垩纪至第三纪又新增加了最为主要的母源体-沟鞭藻,还有盘星藻、被子植物及其花粉等。
万传彪乔秀云赵传本陈春瑞金玉东王平
关键词:油气形成干酪根母质
黑龙江省龙爪沟地区侏罗系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1998年
文章结合笔者等两次野外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果,讨论了黑龙江省龙爪沟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及侏罗系层序,其结论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建国赵传本
关键词:化石侏罗系古生物油气勘探
依兰-伊通地堑第三系孢粉再沉积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对依兰-伊通地堑第三系再沉积孢粉化石的分布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再沉积的孢粉化石来自晚白垩世地层及其主要的鉴别方法。
赵传本闫凤云
关键词:第三纪地堑孢粉化石地层
黑龙江宁安盆地穆棱组及其孢粉型组合新发现被引量:8
1993年
黑龙江宁安盆地是一个具有油气勘探远景的中小型盆地,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新发现了一套相当于邻区穆棱组的地层,孢粉化石十分丰富,建立了5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对两口石油探井生物地层的研究,建立了该盆地新的地层层序,并对穆棱组的时代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
赵传本乔秀云
关键词:孢粉组合穆棱组早白垩世
松辽盆地白垩纪孢粉颜色指数与有机质成熟度被引量:10
1981年
The relatiouship between posen colour and the degree of maturity of organic material is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s typified by Daqing oil field in Cretaceous system, central Songliao basin, Northeast China. Colour variation of pollen is considered as a funct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metamorphism. Pollen colour is divided into seven grades and the degree of metamorphism is studied in terms of this colour index.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len colonr index of the strata at depth of 1000-3000m (stratigraphieally from the first section of Liangjiang formation to the upper Quantou formation) ranges from 2.5 to 5, corresponding to an ancient temperature of 60--140℃. This is the most.optimum strata for oil-generation. Strata beneath the lower Quantou formation under 3000 m with colour index in excess of 5 and ancient temperature of over 140℃ should be favorable for gas accumulation. For strata at shallower depth than 100O m, stratigraphically above the second section of Liengjiang form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lour index of 1--1.5 and a temperature of lower than 600℃, the maturity degree is lower than that necessary for oil-generation.
赵传本
关键词:白垩纪松辽盆地有机质成熟度孢粉化石
松辽盆地白垩纪三大生物群评述被引量:9
2006年
松辽盆地白垩纪生物群发育,分布广,在盆地演化的不同时期,先后出现过热河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和明水生物群。文中较系统地总结了每个生物群的主要特征,揭示了盆地内整个生物群发育的总体面貌,纵向演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地层、生态环境、古气候研究中的意义。
孔惠陈春瑞党毅敏杨建国黄清华赵传本
关键词:热河生物群白垩纪松辽盆地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被引量:32
2003年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 :哈氏三角孢 -微细云杉粉 ( Deltoidospora hallii-Piceaepollenites exilioides)组合和澳洲无突肋纹孢 -卵形光面单缝孢 ( 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 L aevigato-sporites ovatus)组合 ,分别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和二段 ,组合特征明显 ,可以作为研究区内地层划分对比的生物地层学依据之一。两个孢粉组合中见有属种繁多的海金沙科孢子及其他繁盛于早白垩世的孢子花粉 ,结合在数以千计的岩心样品中没有发现可靠的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情况分析 ,推测产这两个孢粉组合的大磨拐河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沃期 ( Valanginian— Hauterivian) ,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 ( Barrem ian)
蒙启安万传彪乔秀云孙跃武单玄龙徐衍彬任延广赵传本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早白垩世地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