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宪邨

作品数:32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溃疡
  • 6篇血清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脂肪
  • 5篇脂肪肝
  • 5篇胃癌
  • 5篇螺杆菌
  • 5篇免疫
  • 5篇发病
  • 4篇血清游离
  • 4篇血清游离脂肪...
  • 4篇血清游离脂肪...
  • 4篇游离脂肪
  • 4篇游离脂肪酸
  • 4篇游离脂肪酸谱
  • 4篇细胞
  • 4篇消化性溃疡
  • 3篇信号
  • 3篇药物性

机构

  • 17篇山东医科大学...
  • 13篇山东大学
  • 3篇济南市第三人...
  • 2篇山东医科大学
  • 2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济南市人民政...

作者

  • 30篇赵宪邨
  • 14篇李延青
  • 5篇贾晓青
  • 5篇李文婕
  • 5篇阎明
  • 5篇孟繁立
  • 5篇张燕
  • 5篇吕瑞娟
  • 4篇褚传莲
  • 3篇赵斌
  • 3篇高扬
  • 2篇郭建强
  • 2篇阎明
  • 2篇荆梦杰
  • 2篇左秀丽
  • 2篇李君曼
  • 2篇张海燕
  • 1篇吕国苹
  • 1篇吕翠霞
  • 1篇郝洪声

传媒

  • 14篇山东医药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年份

  • 3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4
  • 6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体液免疫因子与消化性溃疡发生部位关系的初步研究
1993年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Gu)与十二指肠溃疡(Du)。多年来,对于二者的发病机制的异同一直有争论。本文试图通过了解胃与十二指肠两个病变部位体液免疫因子的分布状况,探讨其相互间关系。并试图得出二者发生机制异同的提示。
阎明赵宪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体液免疫因子
肝硬化患者尿中微量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1993年
肝硬化时肾小球损害十分常见,但多数呈隐匿状态,较少出现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这给诊断带来了困难,而肾脏病变一旦出现,则治疗十分棘手。为寻找一种肝硬化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我们对肝硬化患者用放免法测定尿中3种微量蛋白。现报告如下。一。
李延青赵宪邨高扬王秀问
关键词:肝硬变蛋白尿放射免疫测定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李延青禇传莲张燕李文婕赵宪邨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
胆红素和胆汁酸调节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表达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胆红素和胆汁酸是否通过调节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的表达来加速自身的代谢。方法 :应用原始鼠肝细胞培养和Northen斑迹杂交技术 ,观察胆红素和胆汁酸处理肝细胞前后UGT同工酶mRNA的变化。结果 :用胆红素处理肝细胞 2 4h ,UGT1A1和UGT1A5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 ,分别为对照组的 16 3%和 133%。当肝细胞暴露于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猪脱氧胆酸和石胆酸时 ,UGT2B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分别为对照组的 15 4 %、16 0 %、138%、15 3%和 149%。猪脱氧胆酸亦增加UGT2B3mRNA的表达。结论 :胆红素和胆汁酸可调节UGT的表达 ,这种调节可能会在清除病理性增高的胆红素和胆汁酸中起代偿作用。
毛燕燕李延青郝洪声赵斌于涛张尚忠赵宪邨
关键词:胆红素胆汁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肝细胞培养
腹部冷刺激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感觉阈值的影响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探讨腹部冷刺激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内脏感觉阈值的影响。方法 通过脐部放置冰袋加直肠球囊内充气 (时相性 )和直肠球囊内注入冰水 ,观察 46例IBS患者症状变化及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 ,并与 13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1)脐部放置冰袋加直肠球囊内充气可诱发部分患者症状的产生 ,如腹痛、腹部不适等 ,但对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无明显影响。(2 )直肠球囊内注入冰水后 ,除便秘型IBS的排便阈值稍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外 ,其余患者初始感觉阈值及排便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以腹泻型变化最明显。结论 腹部冷刺激对IBS患者内脏感觉阈值无明显影响 ,而直肠内冷刺激可明显降低初始感觉阈值 ,说明IBS患者感觉过敏并非整体痛阈降低所致 。
李延青王梅艳吕国苹顾晓萌左秀丽郭玉婷张海燕李君曼赵宪邨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感染情况,探讨胃癌组织中ERK的表达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ERK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改良Giemsa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和H.pylori-IgG检测胃癌组织中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ERK1、ERK2在胃癌组织的细胞质和/或细胞核中表达,ERK1、ERK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2.5%和77.5%,在高-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和未分化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RK1、ERK2的表达与胃癌的分期无关(P>0.05)。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ERK1、ERK2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0.05)。结论:人胃癌组织中ERK1、ERK2的表达与H.pylori感染有关,H.pylori感染可能通过ERK信号传导途径诱导胃上皮细胞的增生,与胃癌发生有关。
褚传莲李延青张燕李文婕赵宪邨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胃癌组织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胃上皮细胞
ERK_1、ERK_2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2年
对 38例胃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和 2 0例大致正常的胃粘膜组织进行 Western印迹检测 ,同时将其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以上组织中细胞外信号激酶 1.2 (ERK1 、ERK2 )的表达 ,并结合胃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ERK1 、ERK2 在胃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 ,而对照胃粘膜组织中呈弱表达或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与 Western印迹结果具有一致性 ;ERK1 、ERK2 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认为胃癌组织中 ERK1 、ERK2 的表达增强 。
褚传莲李延青李文婕张燕赵宪邨
关键词:胃腺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
胃癌及胃溃疡患者血清组织中白介素-1水平及意义被引量:5
2000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机体的抗肿瘤反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免疫正向调节和直接杀瘤效应,但是在胃癌患者中是否存在IL-1低下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IL-1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我们检测了胃癌(GC)及癌前病变即慢性胃溃疡(CGU)患者血清、组织培养上清中的IL-1水平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①胃癌及胃溃疡:随机选择门诊或住院GC 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36岁~72岁,平均年龄58.4岁±9.6岁;CGU 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7岁~73岁,平均年龄51.8岁±14.1岁。以上病例均由内镜和病理证实。②正常对照组(n)共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6岁~61岁。
于成功赵宪邨闫明郭建强荆梦杰
关键词:胃肿瘤胃溃疡IL-1
药物性脂肪肝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药物性脂肪肝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变化. 方法以40%CCl4腹腔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药物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谱. 结果药物性脂肪肝模型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谱中多不饱和脂肪...
阎明孟繁立吕瑞娟贾晓青赵宪邨
关键词:药物性脂肪肝血清游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研究现况
1990年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程短,病死率高。引起FHF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以肝炎病毒最为常见。FHF中病毒性肝炎占83%,其中以乙型肝炎最多见,其次为甲型、丙型、戊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与乙肝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致更严重的肝损害。在非病毒病因中,首推药物性肝损害,如氟烷、异烟肼。
赵宪邨李延青
关键词:肝衰竭病因病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