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波
- 作品数:49 被引量:2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蒿琥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的机制探讨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抑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MDA-MB-231生长机制。方法:ART处理细胞3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CNA、VEGF、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RT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后,发现对其的抑制作用呈明显浓度依赖性,可导致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2μmol/L青蒿琥酯作用细胞72小时后,药物组同细胞对照组比较,下调PCNA、VEGF蛋白质的表达(p<0.05),有显著性差异,Bcl-2蛋白质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RT有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VEGF蛋白质的表达有关。
- 赵小波幸天勇高砚春
- 关键词:青蒿琥酯PCNAVEGFBCL-2
-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鉴别乳腺肿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别乳腺肿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取得病理诊断的73例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定性指标(采用目测法获得)和定量指标(根据时间一强度曲线获得),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产生方程,并生成新的预测值pre-1和pre-2,以此绘制出两个ROC曲线,评价两个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超声造影定性指标产生的回归方程中包含增强特征、径线扩大、达峰强度分级三项指标,其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预测准确率为91.8%;而定量指标产生的回归方程中仅有相对达峰强度一项指标,其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预测准确率仅为61.5%。2个新预测值所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1.3%与75.7%,经Z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性分析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能力优于定量分析。
- 安绍宇刘健高砚春赵小波侯令密谢婷
-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乳腺肿瘤
- 青蒿琥酯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增殖功能及形态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增殖、分化功能及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ART作用乳腺癌MCF-7细胞后,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相分布及细胞凋亡率。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ART对乳腺癌细胞MCF-7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P<0.05),呈浓度依赖及时间依赖,并可导致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抑制MCF-7细胞增殖,阻滞MCF-7细胞于S期和G2/M期。6μmol/L和8μmol/L ART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15%和8.43%。结论 ART可导致MCF-7细胞形态的改变,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生长,阻滞MCF-7细胞于S期和G2/M期,并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 赵小波幸天勇吴凯南
- 关键词:青蒿琥酯乳腺肿瘤细胞周期凋亡
- 腔镜辅助下注射式隆胸微创取出术12例报告
- 2011年
- 奥美定(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无色透明类似果冻状的液态物质。多用于注射隆胸美容术。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可疑致癌物之一,卫生部明令禁止使用。隆胸者多有由于术后乳腺硬结、变形等不适和担心癌变要求行水凝胶取出术者。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对12例共23只注射式隆胸行腔镜下微创取出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赵小波幸天勇高砚春
- 关键词:注射隆胸取出术微创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世界卫生组织
- 平消胶囊联合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 2016年
- 目的:观察比较平消胶囊与他莫昔芬片单用及联合应用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60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平消胶囊、他莫昔芬片、平消胶囊联合他莫昔芬片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平消胶囊联合他莫昔芬片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联合用药治疗组中,45岁以上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结论:平消胶囊与他莫昔芬片联合使用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较好,尤其是对45岁以上患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高砚春侯令密幸天勇赵小波
-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他莫昔芬片平消胶囊
- E6-AP基因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调节膜联蛋白A2的表达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检测E6-AP基因及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设计1条无关序列Negative-siRNA作为阴性对照组和针对E6-AP基因的3条特异性E6-AP-siRNAs片段转染至MDA-MB-231细胞内作为实验组,未经处理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加入脂质体处理的细胞为脂质体组,利用RT-PCR检测干扰E6-AP后在MDA-MB-231细胞中E6-AP和Annexin A2 mRNA相对表达水平。选择出转染效率最高的E6-APsiRNA1组及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继续行后续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E6-AP后E6-AP和Annexin A2在MDA-MB-231细胞中的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利用CCK-8试剂盒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干扰E6-AP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能力。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及细胞数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吸光度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转染72 h后,E6-AP基因干扰后各实验组(E6-AP-siRNA1组、E6-AP-siRNA2组、E6-AP-siRNA3组)及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脂质体组中的E6-AP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159±0.003、0.325±0.006、0.229±0.007、0.593±0.031、0.594±0.012、0.612±0.016,Annexin A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29±0.017、1.013±0.082、0.992±0.024、1.341±0.037、1.323±0.010、1.326±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0.792、417.447,P均<0.050)。转染72 h后,E6-AP-siRNA1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中E6-AP及Annexin A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分别为0.271±0.017、0.492±0.018、0.477±0.016及0.447±0.034、0.887±0.022、0.849±0.03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6.850、350.149,P均<0.050)。转染24、48、72、96 h后,E6-AP-siRNA1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间比较,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细胞吸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4.828,P<0.001;F=904.079,P<0.001);分组与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F=28.116,P<0.001)。转
- 侯令密谢少利陈茂山李敬东Emmanuel Ajedichiga Aduah王明浩邓世山幸天勇赵小波
- 关键词: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肿瘤侵润
- 生长抑素及其受体与乳腺癌的关系被引量:4
- 2004年
- 赵小波吴凯南柏敏霜
- 关键词:生长抑素生长抑素受体乳腺癌
- 老年肝癌患者肝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患者行肝叶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7月间进行肝叶切除的97例肝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28例归入A组,同期年龄<60岁的患者69例归入B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7.1%(2/28),B组为10.1%(7/69),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0/28),B组为11.6%(8/69),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平均住院日为(21.7±8.2)d(16~46 d),B组为(10.2±6.0)d(10~31 d),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术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减少失血量,同时注意围手术期管理的前提下,方可积极行肝叶切除术,以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 李敬东彭勇彭祥玉赵小波雷俊阳武国盛涛
- 关键词:肝切除肝癌老年
- 铜死亡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目的总结铜及铜死亡机制在乳腺癌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铜及铜死亡相关文献,对铜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铜死亡机制应用于乳腺癌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铜死亡是新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通过与三羧酸循环的脂酰化成分相结合,导致脂酰化蛋白质聚集和随后的铁簇硫蛋白丢失,从而导致蛋白质毒性应激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铜死亡可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介导个性化免疫治疗,参与内分泌治疗及化疗药物耐药。结论铜死亡在乳腺癌后续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化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能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有效策略。
- 任黎蕾赵小波高砚春侯令密
-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治疗耐药
- 青蒿琥酯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MDA—MB-231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ART处理细胞3d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ax,nm23,Bcl-2,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RT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后,发现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明显浓度依赖性,可导致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2μmol/L青蒿琥酯作用细胞72h后,药物组同细胞对照组比较,可上调Bax、nm23、P21WAF1/CIP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质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有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nm23、P21WAF1/CIP1蛋白表达有关。
- 赵小波幸天勇吴凯南
- 关键词:青蒿琥酯NM23P21WAF1/CI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