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图
  • 4篇诱发电位
  • 4篇脑电
  • 4篇脑电图
  • 3篇癫痫
  • 2篇听觉
  • 2篇听觉诱发
  • 2篇听觉诱发电位
  • 2篇皮层
  • 2篇潜伏期
  • 2篇EEG
  • 1篇电位
  • 1篇电位分析
  • 1篇眼挫伤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诊断及鉴别诊...
  • 1篇三叉神经
  • 1篇三叉神经痛
  • 1篇神经瘤

机构

  • 8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省脑立体...

作者

  • 8篇赵燕
  • 8篇殷晓梅
  • 8篇喻廉
  • 6篇徐莉
  • 5篇黄天虹
  • 4篇徐惠金
  • 2篇刘向
  • 2篇刘会林
  • 2篇施勤
  • 1篇沈平
  • 1篇王伟

传媒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功能性和立体...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9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BECT患儿录像脑电图表现和临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2011年
目的:总结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录像脑电图(视频脑电图,VEEG)和临床治疗的结果。方法:对139例BECT患儿的脑电图(EEG)表现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2~12岁134例,占总数的96%,13~14岁5例,占总数的4%。只在睡眠中发作122例,清醒和睡眠均发作者15例,仅在白天觉醒时发作者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CPS)3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SPS)34例,继发全身性发作(SGS)42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1例,或兼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发作类型合计22例,无法分类6例。剥夺睡眠后V-EEG描记发现:发作间期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棘(尖)波。经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2~5年后有69例临床完全不发作。结论:BECT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发作间期EEG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中颞区棘(尖)波。睡眠期EEG阳性率显著高于清醒期EEG。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良好。
刘会林喻廉殷晓梅徐莉施勤赵燕刘向沈平
听觉诱发电位N1-P2的强度依赖性
1999年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听觉诱发电位NI-P2的强度依赖性极有可能受到脑内5-HF抑制性神经元功能的调控,而NI的幅度和潜伏期又可以指示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这些指标对失眠、头痛或心理障碍患者、或正常老年人的大脑感知状态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在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道。为了此项研究能向临床拓展,我们在一批正常人中作了测试,旨在确立相关的正常值。八十三位受试者(47位女性和36位男性)被邀参加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刺激为四种不同强度70,80,90和100dB的clicks.这些chcks是按大约为0.5秒的刺激间隔而随机发放,这种间隔可引发出一个义务性的(obligatory)NI亚成份,而这个义务性NI常常表示受试者的唤醒状态或内在的注意力。P2的潜伏期在最高刺激理量时显著延长。NI-P2的峰对峰幅度和N1,P2的基线对峰的幅度都有显著的刺激强度依赖性,大多数受试者是“放大者”(augmenter)。本研究在幅度/刺激强度函数斜率和N1,P2的潜伏期等多项指标上确立了正常值。
赵燕殷晓梅徐惠金徐莉张璇黄天虹喻廉金恩凤王伟
59例听神经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特征及健侧耳峰间期改变。方法对59例听神经瘤(AN)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测定Ⅰ、Ⅲ、Ⅴ波潜伏期(PL)、峰间期(IPL),双耳PL、IPL之间差值(ILD)等数值。结合MRI、CT影象学资料进行分析,并与36例健康者对照。结果AN组与正常对照组BAEP各波PL、IPL测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N患侧BAEP异常率98.3%(58/59);主要表现:①Ⅰ、Ⅲ、Ⅴ波缺失;②Ⅲ、Ⅴ波PL延长;③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延长。AN患者健侧BAEP的异常率69.5%(41/59),主要表现:①Ⅴ波PL延长;②Ⅲ~Ⅴ及Ⅰ~Ⅴ波IPL延长;③Ⅲ~Ⅴ/Ⅰ~Ⅲ波IPL比值>1。肿瘤直径>2cm,BAEP的异常率有显著提高。不同大小肿瘤组间健侧BAEP测值比较:健侧Ⅴ波PL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Ⅴ及Ⅰ~ⅤIP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BAEP对AN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病变提供了定位诊断依据,尤其健侧Ⅲ~Ⅴ/Ⅰ~Ⅲ波IPL比值异常,是脑干受压的敏感指标。
殷晓梅喻廉赵燕黄天虹徐惠金徐莉
关键词:听神经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潜伏期
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皮层脑电图监测
1998年
我院自1990年1月~1996年12月间,术前采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CT及术中运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对26例顽固性癫痫病人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人均系本院住院手术病人,其中男17...
徐莉喻廉殷晓梅徐惠金赵燕黄天虹金恩风
关键词:癫痫外科手术脑电图
SEEG监测对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2008年
目的探讨睡眠脑电图(SEEG)监测对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6月间,在本院常规进行视频脑电图描记,其中清醒期脑电图(EEG)无痫样放电的183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52例可疑癫痫患者的S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痫组S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4.7%(155/183),可疑癫痫组痫样放电检出率为34.6%(18/52)。82.1%的痫样放电出现在睡眠Ⅰ和Ⅱ期。结论SEEG监测可显著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癫痫发作类型的分型。
喻廉黄天虹殷晓梅赵燕徐莉刘向施勤刘会林赵磊
关键词:癫痫睡眠脑电图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的变化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TN组)进行患侧和健侧TSEP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正常组)左右两侧TSEP进行比较.结果 TN组TSEP检测,患侧各波潜伏期延长,各波间期正常;部分伴有不同程度波幅下降;异常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患侧与正常组比较,N13、P19波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30波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组患侧和健侧各波潜伏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SEP检测有助于了解三叉神经传导通路的功能状况;患侧各波峰值潜伏期顺应性的延长是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价值的电生理指标.
殷晓梅喻廉赵燕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
正常早产儿脑电图特性初步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正常早产儿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的特性,以便研究EEG对早产儿早期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上海诺诚Nation9200型便携式16导脑电图机,对12例2005年11月~12月在笔者医院产科自然分娩的、出生时无窒息史及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的早产儿(27~34周孕龄)进行EEG描记,对其中随访了解正常生长至今(1年零5个月)的8例正常早产儿回顾性分析EEG特性。结果所有早产儿EEG均有波形交替,脑电图波幅<15μV的部分连续不超过37 s,在全部EEG描记时间段内占45.3%;而15μV ̄50μV的活动部分可连续25 s,占到37.5%;>50μV的高波幅活动部分连续不超过24 s,占17.2%。主要以2~3 Hz的δ波上叠有7~12 Hz节律的波为主,两侧导联对称性比较,在枕叶有较好的对称性,而在颞叶则对称性较差,右侧导联波幅高于左侧(>50%)的占50%。结论正常早产儿EEG有特定的频率类型,了解和认识这些特性,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喻廉殷晓梅赵燕
关键词:早产儿EEG
眼挫伤后视力损害患者视觉诱发电位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在评价挫伤后视力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74例挫伤性视力损害患者进行图形翻转刺激VEP测定,并与自体健侧眼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74例患者中,单眼挫伤57例,双眼挫伤17例,共91眼受伤,受伤眼均有不同程度视力损害。VEP检查结果:91 眼中波形不典型者5眼(6%);P100波幅下降异常者54眼(59%);P100潜伏期延长者23眼(25%)。其中单纯潜伏期延长12眼(13%);单纯波幅下降异常43眼(47%);潜伏期延长伴波幅下降者11眼 (12%),总异常66眼,异常率为73%。所有挫伤后视力损害者,与自体健侧服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100 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VEP为挫伤性视力损害的视功能评价、临床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伤残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殷晓梅喻廉赵燕徐惠金黄天虹徐莉
关键词:眼挫伤视力损害视觉诱发电位视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