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钦
-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容积弧形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癌的疗效
- 2017年
- 目的探讨容积弧形调强放疗技术(VMAT)联合替莫唑胺与单纯VMAT治疗脑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脑转移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单纯VMAT放疗,观察组予VMAT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根据治疗结束后影像学检查病灶变化情况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缓解率、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AT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癌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且可耐受。
- 李涛姜新孙小梅常鹏宇赵钦董丽华曲雅勤
- 关键词:脑转移癌替莫唑胺
- 术前同步放化疗对ⅡB-ⅢA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ⅡB~ⅢA期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对手术的影响及毒副作用。方法 2008~2011年共收集了41例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其中鳞癌35例、腺癌6例;ⅡB期23例,ⅢA期18例。随机分两组,试验组20例为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步顺铂(30~40 mg/m2/周)化疗。放射治疗采用盆腔外照射,靶区包括宫颈原发灶及宫旁淋巴引流区。对照组21例为术前单纯介入化疗,在局麻下采用右股动脉Seldinger技术,选择子宫动脉和肿瘤供血动脉。两组治疗结束休息4 w,评估后手术。比较两组的病灶缩小程度,观察两种疗法对手术的影响及毒副作用。结果按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CR+PR为有效,SD+PD为无效。试验组CR+PR为17例,有效率为85%;对照组CR+PR为11例,有效率为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切除率为70%(14/20),对照组手术切除率为43%(9/21),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B~ⅢA期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能使肿瘤缩小,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且并不增加其远期毒副反应及手术难度。因此,对于ⅡB~ⅢA期,甚至更晚期的宫颈癌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应成为首选。
- 郭潇赵钦张玉宇姜新曲雅勤
-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介入化疗手术
- 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62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2例,结肠癌11例,乳腺癌12例,其他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行放疗...
- 张玉宇赵钦姜新董丽华曲雅勤
- 间充质干细胞对延缓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进展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评价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进展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共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中选出36只大鼠,给予右侧全肺15 Gy X射线照射.造模结束后2h,随机数字表法将受照大鼠分为3组:PBS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治疗组和干细胞治疗组,每组12只,剩余12只未受照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于照射后第24周分别对受照右肺进行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测.后者包括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SMA及TGF-β1).分别获取受照大鼠的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样本中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受照肺组织内Ⅰ型胶原-α1(Collagen Ⅰ-α1)及Ⅲ型胶原-α1(CollagenⅢ-α1)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受照肺在造模后第24周出现高密度影,病变以右下叶最为明显.PBS对照组及成纤维细胞治疗组的大鼠右肺下叶受损程度较干细胞治疗组重.病理结果提示,PBS对照组及成纤维细胞治疗组的大鼠右肺下叶结构被破坏,表现为肺泡塌陷及肺泡间隔增宽.两组大鼠右肺下叶细胞外基质沉积明显;组织内Collagen Ⅰ-α1及CollagenⅢ-α1的表达量较干细胞治疗组提高(F =4.39、7.73,P<0.05).PBS对照组及成纤维细胞治疗组的大鼠右肺下叶α-SMA及TGF-β1的表达明显.ELISA结果提示,干细胞治疗组的大鼠血清中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HGF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组(F=14.97、41.13,P<0.05);TGF-β1的浓度低于其余两组(F=172.49、62.82,P<0.05).结论 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抑制放射性肺纤维化的进展,对受照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常鹏宇夏诚诚侯雪石硙岩宋宇哲张玉宇赵钦马利新曲雅勤董丽华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肺纤维化电离辐射
- 容积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在晚期宫颈癌放疗的剂量学比较及疗效观察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和固定野调强(IMRT)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剂量学参数、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局部晚期(IIb-IV)宫颈癌患者,其中22例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21例行固定野调强放疗,处方剂量50.4 Gy/28次,比较两组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急性肠道及膀胱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结果 与IMRT计划相比,RapidArc计划的靶区适形性指数CI略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计划的靶区均匀性指数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apidArc计划中膀胱的V40、V50以及直肠的V30、V40、V50均低于IMRT计划(t=-2.386、-2.397、-5.525、-2.883、-2.686,P 〈 0.05),RapidArc计划中股骨头的平均剂量低于IMRT计划(t=-2.395,P 〈 0.05)。RapidArc较IMRT平均MU减少了53.15%,治疗所需平均时间缩短了62.14%。两组患者肠道、膀胱急性反应发生率相近。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相近。结论 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采用RapidArc技术可以降低危及器官受量,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 孙小梅丁丽娟董丽华赵钦马利新曲雅勤
-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疗急性不良反应
- 不同放疗计划对局限期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正常脑组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脑室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和两野对穿放疗对局限期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正常脑组织的影响。方法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21例,给予局部病灶20Gy/10~11F诊断性放疗,确诊颅内生殖细胞瘤后给予第2疗程放疗,分别制定全脑室调强放疗计划、全脑室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和全脑两野对穿放疗计划,推量至50~54Gy/25~29F。比较3种计划下覆盖99%、95%全脑室靶区、局部肿瘤靶区的最小剂量和10、20、30、40Gy剂量下正常脑组织的辐射体积。结果 3种放疗计划覆盖99%、95%全脑室靶区、局部肿瘤靶区的最小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20、30、40Gy剂量下,全脑室调强放疗时正常脑组织的辐射体积(71.63%、55.07%、29.45%、6.98%)低于全脑室三维适形放疗计划(82.32%、64.22%、44.85%、12.69%)和全脑两野对穿放疗(100.00%、100.00%、94.18%、32.52%)(P〈0.01)。结论全脑室调强放疗用于颅内局限期生殖细胞瘤治疗可减少正常脑组织所受的高剂量辐射。
- 刘明博赵钦梁恒坡李亚琼王伟李会荣王跃伟
- 关键词:颅内生殖细胞瘤三维适形放疗
-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37例被引量:23
- 2012年
- 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应用,局部复发率从30%下降到5%~8%,但是直肠癌局部复发(locally recurrent rectal cancer,LR-RC)仍是造成手术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无手术指征或拒绝手术的患者。
- 赵钦曲雅勤姜新张玉宇郭潇冯奇
- 关键词:直肠癌局部复发卡培他滨同步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