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边杰芳

作品数:52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动脉
  • 16篇静脉
  • 15篇血管
  • 9篇肢体
  • 8篇下肢
  • 7篇外科
  • 7篇反义
  • 7篇负压
  • 6篇自体
  • 5篇肢体负压
  • 5篇缺血
  • 4篇蛋白
  • 4篇血管造影
  • 4篇移植静脉
  • 4篇再狭窄
  • 4篇造影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栓塞
  • 4篇自体移植

机构

  • 49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科隆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作者

  • 52篇边杰芳
  • 23篇王岭
  • 20篇马中
  • 16篇宁莫凡
  • 13篇王廷
  • 13篇姚青
  • 12篇凌瑞
  • 10篇袁时芳
  • 9篇张聚良
  • 8篇王西玲
  • 7篇杨振东
  • 7篇贠军
  • 6篇葛进
  • 5篇李南林
  • 5篇张柏根
  • 5篇易军
  • 4篇钱虎声
  • 4篇李晓军
  • 3篇陈江浩
  • 3篇彭涌

传媒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 8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4篇199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87例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和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例(89条患肢)诊断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行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条患肢均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多普勒超声确诊,术前均未行肢体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全组治愈78条(87.6%),患肢血供保持良好;好转4条(4.5%),未缺血坏死或截肢;截肢5条(5.6%);2例患者(2.3%)死亡。发病后48h内入院的66例(68条患肢)均治愈(治愈率100%);48h以后入院21例(21条患肢)中,10例(47.6%)治愈,4例(19.0%)好转,5例(23.8%)患肢坏死、截肢,2例(9.6%)患者死亡。结论为防止误诊,对疑有肢体动脉栓塞者应施行超声多普勒检查;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一经确诊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应尽早手术取栓,以减少肢体坏死的危险。
贪军王廷边杰芳王岭凌瑞姚青易军
关键词:气囊扩张术血栓栓塞
REDON负压引流瓶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REDON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7年5月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347例,按使用REDON负压引流瓶与否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195例,对照组152例,实验组于术后不加压包扎,对照组加压包扎,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于术后5~7d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皮瓣和(或)腋窝积液4例(占2.1%),对照组发生伤口和(或)腋窝积液20例(占13.2%),两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皮肤坏死2例(占1.0%),对照组发生轻度皮肤坏死11例(占7.2%),两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REDON负压引流瓶能明显降低并发症,操作简单、省时,值得临床推广。
贠军王廷吕勇刚边杰芳王岭凌瑞姚青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后并发症
肢体负压对犬血液中前列环素的影响被引量:2
1997年
我们对犬缺血模型后肢行肢体负压治疗,经血浆6-酮-前列腺素Flα(6-k-PGFlα)、血栓素B_2(TXB_2)测定,证实肢体负压与血中上述两种产物含量变化相关。
边杰芳杨振东宁莫凡葛进南耘王西玲
关键词:肢体缺血负压前列环素
反义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片断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相关基因表达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研究有效的防治血管术后再狭窄的方法,以及应用反义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片断来封闭其相应基因表达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并合成cmyc、PCNA正义、反义及四个碱基错配的反义寡核苷酸,经体外稳定性检测和细胞转染实验证实其有效性后,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应用逆转录PCR半定量测定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观测其对cmyc、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设计合成的寡核苷酸在血清培养基中1~5天未被完全降解;寡核苷酸能顺利进入VSMCs内;10μmol/L浓度的反义cmyc、PCNA作用于VSMCs后1~5天,其相应的cmyc和PCNA基因表达减弱,计算机图像分析表明其表达产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正义和错配反义寡核苷酸无此效应(P>0.05)。
边杰芳张柏根陈诗书钱虎声
关键词:反义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血管平滑肌细胞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1997~2004年收治的78例(92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的临床疗效。结果65例(76条)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恢复满意;8例(10条)术后症状减轻;3例(4条)术后无改善;2例(2条)术后肿胀加剧,经彩超证实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3.5%(86/9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2/92)。结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对重度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外科治疗的有效术式。
马中王岭边杰芳袁时芳宁莫凡
关键词: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瓣膜成形术
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重建缺血下肢循环的价值被引量:5
2004年
笔者对 1 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架桥术重建下肢血液供应。术后 2~ 3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 ,1 8例术后缺血症状均消失 ,踝肱指数均值由 0 .53升为 0 .89,其中 1 2例术后可扪及静脉移植物搏动 ,严重缺血肢体挽救率 1 0 0 % ,术后 1~ 3年移植血管累计通畅率分别为 94% (1 7/1 8) ,89% (1 6/ 1 8)和 78% (1 4 / 1 8)。提示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合理手术方式。选择合适的流入道血管 ,积极改善流出道条件 ,增加血流量和血流压力 。
马中凌瑞边杰芳袁时芳姚青王岭
关键词:血管重建大隐静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有关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562例,依据细菌学检查的要求,观察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及切口感染发生率。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的有关因素。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562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0例,感染率为7.12%,其中,细菌培养确诊28例,分泌物涂片确诊12例。不同年龄、体重、糖尿病情况、切口种类、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显著(x。值为3.68、4.22、5.79、4.27、3.74、5.08,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肥胖、糖尿病、Ⅱ、Ⅲ类切口和手术时间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9.6、10.3、9.7、9.8、10.4,P〈0.05)。结论应强化对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王西玲王宇余玲邓琪边杰芳
关键词: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疾病
颈动脉体瘤的MRA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确诊的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MRA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结果MRA清楚显示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实质性肿块及其与周围动脉的关系,24例CBT均为ShamblinI型和Ⅱ型;CBT单纯剥离18例,CBT联合颈外动脉切除3例,CBT联合颈内动脉切除颈外动脉转流2例,CBT联合颈内动脉切除自体静脉移植1例。全部患者术后无偏瘫及严重颅神经并发症。经1~8年随访,24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MRA是临床诊断CBT的重要手段,可疑CBT患者术前应常规行MRA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CBT的最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或重建颈内动脉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马中边杰芳袁时芳李晓军王廷常英娟贺洪德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外科治疗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评价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46例患者共 5 4条患肢行单纯激光治疗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激光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的静脉曲张均闭塞。 19.5 %患者出现肢体淤斑 ,81.5 %患者肢体发生沿大隐静脉行程条索状硬结或硬块 ,11.1%患者皮肤局部麻木 ,1例患者发生皮肤浅表烧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 6个月 (3~ 8个月 ) ,均痊愈。无深静脉血栓 ,无局部复发 ,疗效满意。结论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选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激光治疗则更安全。
袁时芳边杰芳王岭凌瑞姚青马中李南林
关键词: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腹主动脉瘤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通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腹主动脉瘤(AAAs)组织中的定位表达,探讨MMP9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MMP9在20例AAAs瘤体组织中的定位表达,并与15例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AODs)的病变管壁及10例正常动脉管壁组织中的MMP9组织学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AAAs动脉壁中富含大量MMP9颗粒,MMP9阳性表达率达95.0%(19/20);正常动脉管壁组织未检测到MMP9的表达;AODs病变血管壁内可见散在分布的MMP9阳性颗粒,MMP9阳性表达率为26.7%(4/15)。与AODs和正常动脉管壁相比较,MMP9在AAAs瘤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意义(P<0.01)。结论腹主动脉瘤体组织中MMP9的高表达,促进主动脉中层细胞外基质崩解进而导致动脉弹性下降、动脉扩张及进一步的瘤体形成,在AAA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马中王岭边杰芳宁莫凡Joerg.Heckenkamp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基质金属蛋白酶免疫组织化学体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阳性表达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