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家昊

作品数:35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政府
  • 10篇政府职能
  • 9篇引导型
  • 9篇服务型
  • 9篇服务型政府
  • 8篇政府职能模式
  • 6篇引导型政府职...
  • 6篇社会治理
  • 4篇伦理
  • 3篇行政
  • 3篇社会
  • 3篇社会管理
  • 3篇后工业社会
  • 3篇干预
  • 2篇行动逻辑
  • 2篇政府组织
  • 2篇人类学
  • 2篇思维
  • 2篇中心主义
  • 2篇西方中心主义

机构

  • 15篇陕西师范大学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中共如东县委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33篇郑家昊
  • 2篇田雄
  • 1篇刘祖云
  • 1篇张康之
  • 1篇王婷
  • 1篇李庚

传媒

  • 5篇探索
  • 3篇天津行政学院...
  • 2篇中国行政管理
  • 2篇哈尔滨市委党...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理论导刊
  • 1篇行政论坛
  • 1篇学海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南方论刊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 1篇阅江学刊
  • 1篇中国研究
  • 1篇唯实(现代管...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治理失灵”及其救赎——兼论两种不同的社会认知观及行动方案被引量:12
2016年
在人类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中,"好的社会治理"一直被奉为圭臬,是所有社会组织推进治理实践所追寻的终极目标。然而,实现"好的社会治理"首先必须正视治理主旋律中的"失灵"杂音,以"治理失灵"的救赎为契机去规划社会治理的行动。20世纪中后期以来,"失灵"在社会治理中不断蔓延,逐渐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并且形成"治理失灵"的总体性存在形式。在这种情形下,对"治理失灵"的救赎必须立足于当下社会治理的基本生态,对既有的社会认知观做出及时地归纳与反思,这是正确选用社会治理行动方案的认知前提。其实,"治理失灵"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面向未来的社会治理应当放弃既有的"保守主义"行动方案,继而在革新的意义上去不断刷新治理思维、促进治理主体间的合作以及创新治理工具的协同运用。
郑家昊
关键词:总体性
论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
对于人类社会治理而言,“政府职能及其模式”的问题得到了人们持续的关注,公共行政学甚至政治学的研究集中了很大的精力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在人类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中去研究政府职能模式,试图描绘出一幅政府职能模式的历史演进图谱。研...
郑家昊
关键词:政府职能模式引导型服务型政府
被裹挟的国家:基层治理的行动逻辑与乡村自主——以黄江县“秸秆禁烧”事件为例被引量:45
2016年
为深化国家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官僚组织运作方式,以及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本文融合"国家人类学"视角和"制度与生活"视角,以黄江县"秸秆禁烧"事件为案例,分析了基层官僚组织的内部动员及政策实施过程,力争弥补以往研究中忽视民众反作用力对官僚组织治理方式影响的不足。研究发现,国家希望通过官僚组织体系的"运动式治理"要求民众执行上级命令,实施秸秆禁烧政策,进而要求农民行为与国家目标保持一致,但国家治理逻辑与基层干部及农民的行动逻辑并非完全一致,导致了国家基层治理低效和"被裹挟的国家"状态的形成。型塑"被裹挟的国家"的原因既来自乡村社会的自主性,也与国家治理体系自身改革迟滞密切相关。由此,在社会复杂性增强的情势下,基层官僚组织体系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去不断调适其与社会间的关系,以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田雄郑家昊
关键词:民众行动逻辑
教育行政伦理研究的兴起、概念及话语重构被引量:1
2015年
20世纪后期,人类社会开启了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整个人类亟须通过重构教育行政伦理研究话语来更好地服务于后工业社会下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随着反腐和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教育行政伦理研究的重要性被更加凸显出来。从社会治理的意义上省察和反思教育行政伦理研究,可以发现:教育行政伦理研究兴起于20世纪后期,经过短期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概念谱系。当前,人们亟须按照后工业社会的要求,来解构和扬弃根植于工业社会话语体系所建立的行政伦理研究传统话语,最终建构起一种面向后工业社会的教育行政伦理研究话语体系。
郑家昊
关键词:教育行政后工业社会话语重构
论全球化中的行政创新
客观性的全球化使得整个世界有着在"中心-边缘"图式中延续和扩张的可能,但就后工业化这一特殊背景下特定内涵的历史过程而言,全球化不应该是资本主义制度开放和扩张的延续,而是一种需要突破"中心-边缘"结构的努力。这种努力的过程...
程倩郑家昊
文献传递
论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被引量:1
2013年
20世纪后期,"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不仅挑战了既有的社会治理模式,也提出了政府转型和政府职能模式创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政府率先迈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创造性地选择了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提出源于对如何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实践以是否获得服务型政府理论支持而呈现为不同样态。历史事实证明,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主体归属于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将依赖于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理论自觉。
郑家昊
关键词:政府职能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服务型政府
“失灵话语”及其隐喻——以社会治理为视阈被引量:3
2019年
失灵作为一种现象获得人类的自觉认知,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历史时期。但是,作为社会治理现象的失灵逐渐得到系统化探析,却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发展至今,关于社会治理中的失灵现象的描述已经构成一种"失灵话语"。它是人们在探索好的社会治理历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反思性阐释所形成的话语体系,其具象之意体现为问题性、分析性、批判性和未来性,寓象之意在于要求政府重视治理生态的质变和社会治理的基本矛盾,积极开展合作治理的行动。在失灵话语的建构方面,西方学者在场性很强,中国学者应当在批判性审视相关成果的前提下,自觉运用总体性的哲学方法对失灵现象开展反思性阐释,以揭示失灵话语的重要隐喻、拓展和丰富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以及促进中国治理现代化目标的顺利达成。
郑家昊
行政伦理学研究中的“古今中西”之辨——读张康之教授《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有感被引量:1
2010年
张康之教授在其新著《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中,从探寻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演进规律出发,认为中国的行政伦理学研究亟需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来加以定位。笔者结合张康之教授在书中的相关论述,以行政伦理学的理论建设为主题,探讨中国行政伦理学的现实基点,论证行政伦理学建设中的"古今关系"和"中西关系"等问题。
郑家昊刘祖云
关键词:行政伦理学中西关系
从政府职能出发理解中国道路——兼论中国特色的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被引量:2
2013年
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风险社会"不期而至,向世界各国提出了社会治理变革的诉求。正值西方发达国家疲于应对这一诉求而陷入发展的困境时,中国不仅有效化解了危机而且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于是,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崛起并尝试性地发现中国道路的奥秘,以求为全球经济复苏与社会进步提供一剂良方。遗憾的是,传统的中国道路研究因缺失了"立足中国""学科融合"的政府职能视角,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在政府职能视阈下解读中国道路,可以发现:中国道路的奥秘就是中国政府创造性地使用了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引导型模式不同于主导型模式,在主体上归属于服务型政府且具有全球性价值。
郑家昊
关键词:政府职能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服务型政府
公共行政概念的历史流变与本土化构图——兼论张康之教授等对“公共行政概念”的学术考证
2014年
概念的科学界定和规范使用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就公共行政的实践和研究而言,对"公共行政"概念的界定和认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社会治理生态高度复杂化的情势下,推进中国公共行政实践和研究的创新发展,必须及时纠正学界对公共行政概念认知的莫衷一是的局面,在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中国发展的现实,来构想本土化的公共行政理论图谱。对此,张康之等学人在社会治理的宏观历史视野中对"公共行政"概念的历史流变进行全景式透视,不仅向我们呈现出了形成关于本学科的基础性共识的可能,而且对本学科的未来发展给出了一个本土化的理论图谱,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路径选择。
郑家昊
关键词:公共行政本土化服务行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