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巧娟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毒蕈
  • 1篇毒蕈中毒
  • 1篇断指
  • 1篇序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神经元
  • 1篇血清神经元特...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灌流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净化治疗
  • 1篇血液滤过
  • 1篇血液滤过透析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性脑动脉...
  • 1篇隐球菌
  • 1篇隐球菌性
  • 1篇隐球菌性脑膜...
  • 1篇预后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郑巧娟
  • 2篇林忠荣
  • 1篇谢辉
  • 1篇曾晋平
  • 1篇张忠源
  • 1篇林德琳
  • 1篇杨健

传媒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序贯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并横纹肌溶解症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序贯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并横纹肌溶解的疗效。方法 22例急性毒蕈中毒并发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中,12例(治疗组)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持续性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序贯性血液净化1周,10例(对照组)采用HP联合血液透析1周,比较两种血液净化模式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肾功能、CK、CK-MB、LDH、GAB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HP联合CVVHDF序贯血液净化1周后肌肉酸痛、茶色尿等症状明显改善,CK、CK-MB、LDH、GABA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联合CVVHDF是毒蕈中毒并横纹肌溶解的有效治疗方法。
谢辉杨健郑巧娟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症毒蕈中毒血液灌流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在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在早期结核性脑膜炎与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组患者在入院1周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血清腺苷脱氨酶(ANA)及T-SPOT检测。结果 PPD、结核抗体、ANA及T-SPOT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入院1周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5%、25%、50%、100%。PPD、结核抗体、ANA及T-SPOT检测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入院1周检查阳性率分别为50%、12.5%、25%、25%。T-SPOT比PPD、结核抗体、ANA在结核性脑膜炎组中阳性率较高,组间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检测可作为早期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辅助方法,但应先排除颅外结核感染。
郑巧娟徐峰平林忠荣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NOTCH3基因突变及临床表现特点
目的:研究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 NOTCH3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来自8个家系的8例临床拟诊为CADASIL的患者及1名无症...
郑巧娟
关键词:CADASILNOTCH3基因
文献传递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作为脑卒中昏迷患者预后判断指标的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动态监测脑卒中昏迷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其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4h内、3、7d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NSE水平,并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探讨NSE水平与昏迷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程度昏迷患者各时段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两组各时段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SE检测可用于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
林忠荣林德琳郑巧娟曾晋平张忠源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昏迷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