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靖 作品数:10 被引量:8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潮棕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本文以下辽河平原潮棕壤农田生态系统(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撂荒地和人工林)为对象,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主要温室气体在作物生长季和非生长季节的CH<,4>和N<,2>O通量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同时测定了相关土壤因... 郑靖关键词:土壤因子 棕壤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植物系统 文献传递 下辽河平原潮棕壤撂荒地和人工林N_2O、CH_4排放研究 2007年 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下辽河平原潮棕壤撂荒地和人工林N2O、CH4排放进行了为期1年的原位测量,同时测量了土壤温湿度、气温,土壤NO3--N、NH4+-N含量等相关因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内人工林地土壤的N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撂荒地。撂荒地是大气CH4的源,而人工林则是CH4的汇。对人工林的观测结果表明,N2O排放与CH4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2=-0.351,p<0.05,n=36);而撂荒地两种气体排放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N2O排放通量和温度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当土壤含水量在200g/kg以上时,土壤含水量与CH4气体排放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王重阳 郑靖 顾江新 史奕 陈欣关键词:撂荒地 人工林 N2O CH4 我国东北地区生物源温室气体(N_2O和CH_4)排放规律研究 陈欣 陈冠雄 黄国宏 于克伟 侯爱新 陈利军 徐慧 史奕 徐星凯 张颖 黄斌 岳进 焦志华 张秀君 李玥莹 梁巍 张力峰 杜睿 白璐 李楠 梁战备 郑靖 王重阳 吴杰 该项目阐明了东北玉米田N_2O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提出相应减排措施。首次报道植物自身排放N_2O现象。并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大豆、玉米N_2O释放,阐明了影响植物排放N_2O的主要环境因子并提出了光调节机理模式。首次发现并...关键词:关键词:温室气体 通量 不同施肥与耕作处理对黑土POM-C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002年 Based on two long-term fertilization(1985-) and tillage(1990-) experiment, the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and tillage on soil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carbon(POM-C)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conventional tillage condition, the largest POM-C and TOC content in 0~20cm soil layer was f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N and P fertilizers + recycled nutrients among six fertilization simulated models. As blent residue into the whole 0~20cm topsoil, POM-C content of the deep ploughing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The order was:association,prevalent and rotary tillage. 史奕 鲁彩艳 郑靖 陈欣关键词:施肥 耕作处理 黑土 土壤有机质 氮肥对潮棕壤稻田N_2O排放和土壤无机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潮棕壤不同施肥处理的稻田N2O排放进行了原位观测,同时测定了整个生长季0cm^10cm、10cm^20cm耕层土壤中NO3--N、NH4+-N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物—土壤系统为大气N2O的源。不同耕层土壤NO3--N含量在整个生长季的变化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形式:在水稻生长前期和收割前后较高,在生长中期含量很低;而NH4+-N含量在水稻成熟以前较高,进入成熟期以后含量急剧降低。氮肥施用可增加稻田N2O排放的总量和耕层土壤(0 cm^20cm)NH4+-N含量;对NO3--N含量则无明显影响。图3,参16。 郑靖 王重阳 王跃思 侯爱新 鲁彩艳 史奕 陈欣关键词:氮肥 N2O 稻田 土壤 下辽河平原单季稻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H4、N2O和CO2排放进行了原位测量,同时测量了土壤温度、气温、土壤Eh等相关因子。试验表明,观测期内3种气体排放各有其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稻田3种处理中的CH4排放规律一致,各处理的CO2的季节变化规律均与相同处理的N2O变化规律相似。在整个生长季中,常规处理、无作物处理(CK)、无N处理的稻田CH4排放总量分别为1.55×102、0.74×102、1.36×102kg.hm-2;N2O排放总量分别为1.80、3.25、1.21kg.hm-2;CO2排放总量分别为9.47×103、2.75×103、8.72×103kg.hm-2。从各处理排放总量分析,CH4和CO2为常规>无N>无作物,N2O为无作物>常规>无N。稻田CH4和N2O排放并无明显相关关系,土壤水分含量与3种气体的排放密切相关;当土壤Eh降到-150mV以下时,土壤CH4排放剧烈。水稻植株对稻田CH4和CO2的排放有十分重要的贡献,其参与使得CH4和CO2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09%、244%;相对于常规处理来说,不施N肥能降低稻田N2O的排放,在整个生长季内,施用N肥使N2O的排放增加了49%。 王重阳 郑靖 顾江新 史奕 陈欣关键词:N2O CH4 稻田 下辽河平原几种旱作农田N_2O排放通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1 2006年 为探明下辽河平原几种旱作农田N2O排放通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东北地区3种典型的旱地作物(玉米、大豆和春小麦)的N2O排放进行了原位测量,同时测量了土壤湿度等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旱田作物的N2O排放在其各自生长季内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在整个生长季观测中,常规处理N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和平均通量分别为:玉米田-26.2~822.1μg·m-2·h-1,平均通量110.3μg·m-2·h-1;大豆田-96.8~281.0μg·m-2·h-1,平均通量66.0μg·m-2·h-1;春小麦田-27.1~183.1μg·m-2·h-1,平均通量46.3μg·m-2·h-1。研究还表明,土壤湿度是制约旱田N2O释放的关键因素,在土壤湿度较低时,施N肥并不会增加N2O的排放量。从作物的整个生长季来看,施N肥处理比未施N肥处理的N2O排放量要高,具体表现在玉米田和春小麦田常规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是无N处理的3.88倍、1.10倍。 王重阳 郑靖 顾江新 王绍斌 史奕 陈欣关键词:下辽河平原 N2O 大豆 春小麦 排放通量 下辽河平原大豆田CO_2和N_2O排放通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了2004年及2005年大豆田CO2和N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在2年的观测期内,大豆田的CO2和N2O排放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在2个生长季的观测中,CO2和N2O的排放通量分别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大豆田在休闲期内基本没有CO2排放,冻融期有少量的N2O排放。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得知,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影响大豆田释放CO2和N2O的重要因素。大豆植株对于N2O的排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年观测中常规处理的N2O通量总量分别是无作物处理的2.28倍和1.80倍。 王重阳 郑靖 顾江新 史奕 陈欣关键词:大豆 CO2 N2O 东北黑土资源质量变化特征研究概述 被引量:23 2005年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随着黑土资源的不断开垦,土壤退化问题日益加剧。详述了近几十年来黑土资源质量的变化特征,分析了黑土质量退化的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通过分析得知,东北农田黑土总的变化趋势是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平衡失调,物理性状恶化,土地生产力降低,大部分高产农田变成中、低产田,严重制约了东北及我国粮食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1,表3,参19。 鲁彩艳 陈欣 史奕 郑靖 周全来关键词:黑土退化 土壤侵蚀 下辽河平原典型农田融化期氧化亚氮和甲烷排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13 2005年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下辽河平原典型农田(大豆地、玉米地、水稻田)土壤融化期N2O和CH4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融化期间,3种农田N2O排放量均较大,这段时期的农田是大气N2O的一个重要源;3种农田CH4排放不明显,成为大气CH4的汇。在融化期间,农田N2O排放量,旱田CH4排放量与箱内温度间均无显著相关性。而水稻田CH4排放量与箱内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对于生长季来说,这是土壤融化期间的特定现象。 郑靖 王重阳 王迎红 鲁彩艳 史奕 陈欣关键词:N2O CH4 下辽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