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天津市蓟州区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2016—2021年采用热释光剂量设备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1年蓟州区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1188人次,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年集体有效剂量为206.60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174 mSv。无人均年有效剂量>5 mSv/a的人员。不同年份人均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9.161,P<0.01),2021年最高(0.243 m Sv),2019年最低(0.131 mSv)。10~<30年和≥30年工龄组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95和0.191 m Sv,与<5年和5~<10年工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职业类别人均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2.242,P<0.01),诊断放射学人员最高(0.194 mSv),放射治疗学人员最低(0.114 m Sv)。三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139 mSv,低于二级医疗机构和一级及未定级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16—2021年天津市蓟州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低水平,在放射防护管理上应重点关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10~<30年和≥30年工龄组及放射诊断学放射工作人员,并针对性开展放射防护教育。
目的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价某液化气深加工项目生产期间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找出关键控制点,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和工程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有毒物质(硫酸、氢氧化钠、液化石油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戊烷、辛烷、丁烯)、噪声和高温。类比对象工作场所中22个噪声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为53.2~107.3 d B(A),其中有11个点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标准[85d B(A)];化学有毒物质、高温均符合相关标准。结论液化气深加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价,其中主要危害因素为噪声和化学毒物,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综合评价表明,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