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美玉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项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生境
  • 1篇地形模型
  • 1篇动态模型
  • 1篇学习率
  • 1篇遥感分类
  • 1篇遥感影像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境分析
  • 1篇湿地
  • 1篇数据集
  • 1篇数字地形
  • 1篇数字地形模型
  • 1篇统计分析
  • 1篇统计降尺度
  • 1篇统计降尺度方...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郝美玉
  • 4篇罗泽
  • 4篇张耀南
  • 3篇阎保平
  • 3篇雷富民
  • 1篇熊雄
  • 1篇闫保平
  • 1篇敖鸿毅
  • 1篇虞功亮
  • 1篇刘国祥
  • 1篇刘剑彤
  • 1篇王学志
  • 1篇吴辰熙
  • 1篇朱欢

传媒

  • 2篇科研信息化技...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Zoolog...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第十届科学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数字地形模型的斑头雁潜在生境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区的数字地形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斑头雁(Anser indicus)的潜在生境提取与分析中。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水系模型、湖泊及环湖活动区模型和植被模型的GIS叠置,提取了斑头雁的潜在生境,并对来自青海湖的11只斑头雁的卫星跟踪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斑头雁的潜在生境(湖泊与环湖活动区构成)共有275处(以湖泊为单位),湖泊水体总面积约为10306.4km2,59处生境已验证有斑头雁停留的踪迹,其中部分湖泊周围的验证点可能是斑头雁飞行时的定位点而不是停留定位点,目前还无法证实。繁殖地、迁徙停留地和越冬地比较集中,迁徙路线较固定。
郝美玉张耀南雷富民阎保平星智
关键词:数字地形模型潜在生境
自适应BP神经网络在日最高气温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气象数据规模飞速增长,BP神经网络由于其强大的非线性系统拟合能力,在气象数据尤其是气温相关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考虑到气温数据的海量规模,采用传统BP神经网络的预报面临误差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预测的效率和精准度。本文以BP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学习率自适应算法建立BP网络预报模型,并针对气象数据的多维性和周期性提出了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高效的完成最高气温的预测,并且相对传统算法拥有更高的预报精度。
万飞笑罗泽阎保平郝美玉
关键词:BP神经网络
统计降尺度方法对青海湖地区气温变化的适用性分析及未来情景预估
2015年
运用SDSM统计降尺度方法对青海湖地区气象观测站实测日数据(1961—1990年)进行统计降尺度研究,应用独立的观测资料(1991—2000年)验证发现该方法在高海拔地区气温变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所有观测站的日均误差均在1℃左右。对未来两种排放情景预估发现,未来气温变化表现出一致的升温趋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升温趋势逐渐增加。从A、B两种气候情景的预估结果来看,21世纪中叶B情景下的增幅略大于A情景,不同月和季表现不同;到21世纪末A情景的下的月、季增幅均大于B情景。夏季增温最明显,秋季或冬季的增幅最小。21世纪中叶,平均增幅为1.87℃左右,到本世纪末,平均增幅达到3.69℃左右。这个结果与前人的研究预测基本一致。
郝美玉
关键词:气温变化降尺度方法情景预估
卫星跟踪数据在斑头雁迁徙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以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年卫星跟踪实时数据,分析了斑头雁在中国境内秋季迁徙路线、迁徙沿线的生境。表明青海湖斑头雁有四条典型的迁徙路线,迁徙方向大体一致;斑头雁个体的迁徙日期...
郝美玉张耀南雷富民阎保平星智
关键词:迁徙路线生境温度NDVI
1987-2017年青海湖水体边界数据集被引量:1
2021年
本研究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使用Landsat影像进行像元级融合,重构目标年份最小云量影像集。基于水体指数方法,经过人工修正和精度验证,获得了1987–2017年11期青海湖水体边界数据集。数据集时间序列较长且包含湖泊面积等属性信息,可作为湖泊时空变化、湖泊水量变化评估的基础数据,也可作为水资源变化、湖泊与气候变化相应等研究的重要依据。
郝美玉罗泽
关键词:面积变化
青海湖刚毛藻分布特征变化及成因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研究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了青海湖水质及刚毛藻分布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2011—2019年间青海湖主要水质指标保持动态稳定,水质未呈现显著变化趋势。2019年现场调查发现,近岸浅水区域存在数量可观的刚毛藻分布,其中以鸟岛和布哈河口周边区域刚毛藻生物量最大, 8月的平均生物量达到5213.4 g/m^2。遥感影像分析显示,刚毛藻主要分布在青海湖西部及西北部湖湾及入湖河口附近,1987—2019年间刚毛藻覆盖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分析表明,近年来刚毛藻生物量增加和覆盖面积扩大可能与青海湖水位不断上涨以及新生浅水淹没区范围的扩大有关。目前,刚毛藻分布的这种变化对青海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明确,后续需进一步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青海湖的水生态系统健康问题。
郝美玉朱欢熊雄何玉邦敖鸿毅虞功亮吴辰熙刘国祥罗泽刘剑彤闫保平
关键词:刚毛藻气候变化遥感影像
环青海湖斑头雁种群数量动态模拟及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斑头雁是青海湖候鸟中的优势种之一,其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对青海湖的保护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利用STELLA图形化建模软件,从动力学出发,构建了青海湖地区斑头雁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模型。在该模型中,根据前人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对斑头雁的观测研究结果,设置了班头雁的交配、产卵、孵卵、育幼、迁入、迁出、死亡等过程的模型参数。根据斑头雁在青海湖的活动时间,设置以年为模拟单位,选取1/7为模拟步长,对未来25年的青海湖斑头雁种群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并进行了灾害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未来青海湖斑头雁的最大种群数量,将在20000余只的饱和数量之内变化。2006—2008年斑头雁观测数据验证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可信,其方法对青海湖的其他鸟类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耀南郝美玉雷富民星智侯元生罗泽
关键词:种群数量动态模型
环青海湖湿地调查与遥感分类被引量:6
2012年
环青海湖湿地面积较大、类型丰富,是青海湖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生境。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影像分类,并结合实地调查,建立环青海湖湿地资源分类系统,对该区域湿地资源的现状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现有湿地4588.8352km2,以湖体为主。湿地类型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都为天然湿地,有河口湿地、湖滨湿地、盐碱化沼泽、季节性漫滩、沼泽、淡水湖泊、湖体(咸水湖泊)、河流8个亚类。结合环青海湖湿地的地貌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类型以及生物状况,对青海湖典型湿地的成因和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为青海湖湿地研究和保护提供依据。
郝美玉王学志侯元生
关键词:湿地遥感分类
青藏高原斑头雁迁徙通道的环境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从斑头雁在青藏高原具有相对固定迁徙规律的事实出发,分析高原环境特征在斑头雁迁徙中的作用。以斑头雁高原迁徙通道为研究区,采用叠加与统计分析,对斑头雁迁徙停留地气温、降雨和植被覆盖变化以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斑头雁沿比较固定通道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植被的独特分布格局;迁徙通道内植被与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其中NDVI与降水相关性明显高于与气温的相关性;在以高山植被、草原、草甸和灌丛四种植被为主的迁徙通道中,草甸是主要的植被类型,而草原受气温及降水的影响最大,高山植被受其影响最小。
郝美玉张耀南阎保平雷富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