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卫华

作品数:37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哲学宗教
  • 7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篇伦理
  • 17篇道德
  • 8篇儒家
  • 6篇哲学
  • 5篇道德哲学
  • 3篇幸福观
  • 3篇情理精神
  • 3篇文化
  • 3篇先秦儒家
  • 2篇道德发展
  • 2篇道德焦虑
  • 2篇中国伦理
  • 2篇中华传统文化
  • 2篇社会
  • 2篇生命
  • 2篇生命伦理
  • 2篇情感
  • 2篇自信
  • 2篇卫生体制
  • 2篇卫生体制改革

机构

  • 37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郭卫华

传媒

  • 3篇道德与文明
  • 3篇石家庄学院学...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医学伦理...
  • 2篇理论与现代化
  • 2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前沿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江苏省社会主...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情理主义伦理精神形态及其中国意义
2014年
中国情理主义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传统,不仅在于契合了中国血缘文化的文明路径,而且其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建构了一套"伦理世界—道德世界—生活世界"内在有机统一的伦理精神体系,为中国人遭遇的生命困境提供了解释系统和超越之路:从血缘关系出发的"伦理世界"为生命的安顿提供了伦理支撑;以性情论为人性预设的"道德世界"为个体生命追求"乐"的精神境界提供了精神动力;情理精神在"生活世界"的渗透培育了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即宽和融通的中庸精神、以血缘亲情为源头的仁爱精神以及刚健进取、知足常乐并行的乐观精神。尽管中国情理精神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过程存在矛盾和冲突,但是它所展现的契合人的生命生活的价值真理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郭卫华
关键词:伦理世界道德世界
论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的建构原理与基本精神被引量:4
2010年
与西方情理二分的情感主义和理性主义道德哲学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儒家道德哲学的根本理论特色是以"情"为主、情理统一的思维方式构建道德哲学体系,从而成为区别于理性主义、情感主义的第三种道德哲学形态,即情理主义。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以血缘关系为本位,通过情感互动和情感回报寻求人伦和谐和个体德性的提升,其人伦和谐的主旨为合情合理,个体德性的价值取向为塑造通情达理、有情有义的道德人格。儒家此种道德哲学形态成为与中国血缘文化相匹配的伦理精神,在传统社会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乃至于今天仍沉淀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并发挥影响。
郭卫华
关键词:儒家
中国情理主义伦理形态的精神哲学分析
2014年
中国哲学中的"精神"概念经历了"天道—性—情—伦理—道德—天人合一"的辩证运动,并在中华文明中形成了以"情"为主、情理交融的情理主义伦理精神形态,与西方情、理二分的精神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对比。个体生命要获得伦理普遍性,首先需要伦之"理"的价值指导,而"理"的精神意义只展现为如何达致"情"的中和状态。"情"之所以处于主体地位,就在于其与中国血缘文化传统相匹配,同时其伦理合一性、自然直接性又契合了中国"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传统。
郭卫华
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道德难题被引量:1
2011年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除对其进行经济效益考核外,还应对其进行道德和价值的评估。从道德的角度看,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存在三方面道德难题,即功利价值与道德价值、效率与公平、公平与平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只有处理好这三方面的难题,才能保证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合道德性。
郭卫华
关键词:道德难题
“情”-“理”的“精神”形态——基于人的“同一性追求”的道德哲学探寻
2015年
"同一性"是人类不同精神文明形态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共同回答。人的"同一性"追求在现实的民族精神中演化为"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追问和"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追问。由于这两大追问彼此交织在一起,对这两大追问的现实回答又凝结为伦理道德相统一的道德哲学问题。基于"精神"的本性以及"情"的合同性与"理"的别异性等独特的精神哲学功能,伦理和道德相统一的动力正源于"情"与"理"的统摄互动。而在伦理、道德相统一的过程中,也成就了"情"与"理"由应当统一到必然统一的"精神"形态。
郭卫华
关键词:同一性伦理道德道德哲学
论孟子以"乐"为核心的幸福观及其现代价值
郭卫华
经济正义:伦理——经济的人文整合被引量:2
2010年
经济正义在当今时代的凸现,体现了人类对现代经济发展的理性自觉,是在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认真反思基础上提出的重要价值目标。它既肯定了经济发展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效益原则",又彰显了伦理"价值原则"规约和范导"效益原则"的能动性,在以人为本、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协调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效益原则与价值原则之间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构建了伦理—经济的有机互动模式。以经济正义作为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了伦理—经济的人文整合,而且其更重要的价值深刻蕴涵在人类如何实现"好"的生活的价值追求中。
郭卫华
关键词:伦理经济正义
儒家情理主义视阈下构建美好生活的伦理探寻
2019年
“美好生活”的伦理真义是人以主体性精神自由的姿态超越物欲和主观任意性的束缚以达到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其伦理表达便是个体向伦理实体的回归。伦理实体之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它既是规约自然情欲的最强动力,也是对人的“类本性”的最好表达,而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结”,其联结动力源于情感与理性的共同作用。然而,现代社会中理性独大的文明忧患之一就是人的自然情欲无限膨胀、情感的伦理合同功能遭到弱化,以致于现代人对伦理实体的“精神家园感”遭到消解。如何超越理性独大的文明困境为现代人构建美好生活?儒家以“情”为主、情理合一的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为我们构建美好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传统资源。
郭卫华
关键词:伦理实体
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自信
重建中国文化自信是当今中国应对时代潮流而提出的重要文化战略。传统文化的真义在于能够契合本民族生命和生活,并为本民族的生存困境提供向上、向善的指导。因此,当今时代在重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首先要摆正文化自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
郭卫华
关键词:文化文化自信
论先秦儒家情理精神的现代转化
2018年
先秦儒家情理精神的现代转化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从时代需求出发,重新呈现适应人类生命之需的价值真理;二是涵容现代理性精神,既积极吸收现代理性精神的先进价值理念,又要超越现代理性精神的局限性。具体而言,从个体层面看,要建构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精神联结,以"情"为主的先秦儒家德性论需与基于现代理性精神的权利论相整合;从整体层面看,为适应血缘文化淡化的现代公民社会的伦理诉求,先秦儒家情理精神的核心价值,即"仁爱"思想,需由以"爱亲"为核心理念向以"爱人"为核心理念提升,发挥"情"之合同功能,以有机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化解当今"伦理—道德"精神链断裂的时代难题。
郭卫华
关键词:先秦儒家情理精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