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

作品数:23 被引量:29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生物学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松材
  • 7篇松材线虫
  • 6篇大熊猫
  • 5篇电波传递
  • 5篇种群
  • 5篇自然保护区
  • 5篇线虫
  • 5篇保护区
  • 4篇冶勒自然保护...
  • 4篇松材线虫病
  • 3篇动作电位
  • 3篇种群密度
  • 3篇自然保护
  • 2篇大熊猫种群
  • 2篇动物
  • 2篇信息素
  • 2篇应激
  • 2篇植物
  • 2篇致病
  • 2篇致病因子

机构

  • 15篇南京林业大学
  • 8篇四川师范学院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3篇郭建
  • 8篇胡锦矗
  • 7篇赵博光
  • 6篇陈泳宏
  • 5篇刘平
  • 3篇盛春宁
  • 3篇张留宝
  • 3篇骆云
  • 2篇周开亚
  • 2篇巨云为
  • 2篇郭道森
  • 2篇高蓉
  • 2篇李靖炎
  • 1篇杨光
  • 1篇刘秀华
  • 1篇赵林果
  • 1篇张金池
  • 1篇项卫东
  • 1篇商庆清
  • 1篇莫广涛

传媒

  • 12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兽类学报
  • 1篇Curren...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四川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熊猫粪团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8
2001年
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在昆虫中研究较多 ,而在大型脊椎动物中研究却较少 ,这主要是受研究方法的限制。为此 ,作者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临时空间样方法 ,并将其应用到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调查研究中去。结果表明 :( 1 )大熊猫粪团在野外的分布属于聚集分布 ,并与负二项分布拟合较好 ;( 2 )在冶勒自然保护区 ,生活有 8只左右的大熊猫 ,其密度为 0 0 32 5只 km2 ,如只考虑竹林内的生态密度 ,也只能达到 0 3395~ 0 5340只 km2 。
郭建胡锦矗
关键词:大熊猫种群密度
蓝氏贾第虫核小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最原始的真核生物蓝氏贾第虫虽已有五种组蛋白 ,但以微球菌核酸酶水解却得不到规则的DNA片段。鉴于贾第虫的特殊进化地位 ,探讨其是否具有核小体结构 ,对于研究核小体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改进的染色质铺展技术制备核小体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蓝氏贾第虫已有了直径约 1 0nm的核小体结构。作者认为核小体的形成可追溯到真核生物形成的初期甚至更早 ,核小体的完善则在真核生物形成之后。
陈泳宏郭建李靖炎刘平盛春宁
关键词:蓝氏贾第虫核小体组蛋白进化
捕食应激过程中大鼠脑边缘系统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变化被引量:3
2004年
探讨应激状态下大鼠脑边缘系统内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 )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及这种变化与脑神经元损伤发生的关系。采用捕食应激动物模型 ,将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n =2 0 )、单纯捕食应激组 (n =30 )、加强捕食应激组 (n =30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应激后 1、 3、 6、 12、 2 1、 30d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对照组NOS活性平稳 ,但应激后NOS活性变化明显。与对照组比较 ,应激 1- 3d ,单纯应激组和加强应激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在皮质、纹状体、海马、下丘脑等部位增多 ,即NOS活性升高 ;第 4 - 12d ,NOS活性进一步升高 ,除皮质外与对照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中 ,应激单纯组和加强组海马和下丘脑室旁核分别在第 6d、第 12dNOS活性最高。从第 13d起NOS阳性神经元的活性开始逐渐降低 ;到第 30dNOS活性下降明显 ,但其活性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对于同一时间点而言 ,与对照组相比 ,加强应激组的NOS活性变化大于相应的单纯应激组。结果提示 :NOS活性程度与心理应激程度密切相关 ;
郭建陈泳宏刘平盛春宁骆云张留宝
关键词:NOS活性NOS阳性神经元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价被引量:40
2003年
高速公路建设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是区域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铜黄高速公路(铜陵-黄山)途经的皖南地区,其植被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通过实地勘测,具体分析了公路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区高速公路整体线路选择合理,人工辅助措施(如动物通道)有效,高速公路建设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但加强道路两侧的植被绿化和自然生境的恢复,将更有利于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项卫东郭建魏勇张金池
关键词:高速公路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动植物资源植物群落野生动物
一种用粪便样方法估计林麝种群密度的新方法(英文)被引量:6
2004年
数量 (密度 )特征是动物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定点研究一个野生种群生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其数量和年龄结构为进一步分析其种群的密度、移动、巢域和核域 ,尤其是为种群动态提供依据 ,也是珍稀动物保护和资源动物管理利用的先行工作和重要组成部份 .关于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具体统计方法 ,有不少的文章报道 ,然而从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研究大型脊椎动物却较为少见 ,这主要是受研究方法的限制 .为此 ,作者对此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临时空间样方法 ,并将其应用到冶勒自然保护区林麝的数量调查研究中去 .结果表明 :(1)集聚分布指数CA=12 .0 9,说明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林麝有较高的集聚度 ;(2 )林麝粪堆在野外的分布属于聚集分布 ,并与负二项分布拟合较好 ;(3)在冶勒自然保护区 ,生活有 6 2~ 98只左右的林麝 ,其密度为 :1.0~ 1.6只 /km2 .林麝在冶勒自然保护区呈现聚积分布的原因是由于环境和人类活动因素造成的 .图 1表 2参 2
郭建周开亚杨光胡锦矗
关键词:林麝种群密度粪便生态
应激大鼠脾脏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在捕食压力下,大鼠脾脏诱导型一氧合酶(iNOS)明显表达,说明iNOS想到了重要的生理功能,然面,NOS的表达及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以及相应的差异变化等都很不明确,本试验采用捕食应激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生化测定,检测心理性应激对大鼠脾脏iNOS活性的影响及探讨这种影响与应激动物免疫力下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iNOS免疫阳性细胞表达部位集中于脾脏的红髓和边缘区,白髓中几乎没有.与对照组相比,在应激1~12 d的过程中, 应激组大鼠脾脏内iNOS的活性逐渐升高,至d 12最为显著(P<0.01).但在后期应激13~30 d,脾内iNOS的表达又逐渐减少.生化测定结果表明,NOS和NO的含量变化与iNOS的活性变化相似,在心理性应激早中期较高,至d 12最为显著(P<0.01), 而到中后期则逐渐降低. 结果提示,iNOS活性程度与动物心理应激程度密切相关;应激过程中大鼠脾脏内由于iNOS的活性增加导致产生过量的NO,这可能与应激导致大鼠免疫力下降有关. 图1 表2
郭建周开亚陈泳宏刘平
关键词:心理性应激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颅脑伤时生长抑素mRNA表达及电针对其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颅脑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实验性颅脑伤大鼠脑内生长抑素(SS)变化,并观察了电针治疗颅脑伤时对SS 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电针可增加下丘脑室周核SS mR—NA表达,而在海马则降低SSmRNA表达。结论:颅脑伤时,电针与SS可能在缓解疼痛方面起协同效应,并且电针可能对海马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刘平张留宝苏志达骆云郭建
关键词:颅脑伤生长抑素MRNA电针
松材线虫行为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3
2003年
对松材线虫的侵入、松材线虫在树体内的运动与迁移、取食和繁殖等方面的行为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松材线虫侵入寄主体内主要是随着松天牛取食进行的;而类脂含量降低后,松材线虫具有脱离松天牛而进入寄主的特性;挥发性物质尤其是β 香叶烯在松材线虫进入树体内起重要作用。温度、湿度、不饱和脂肪酸、树脂道、寄主生理状况等均影响到松材线虫的运动与迁移。松材线虫侵入树体后,大多滞留在树脂道,蜕皮变为成虫后再向其它部位迁移。蛹室中天牛释放的化学物质可吸引松材线虫向蛹室迁移。松材线虫在树体内主要以薄壁细胞为食,病树枯死后则以真菌等为食。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松材线虫繁殖行为的主要外界因子。松材线虫的性引诱方式为相互引诱,但性信息素的化学特性尚待继续研究。
杨振德赵博光郭建
关键词:松材线虫行为学致病机理影响因素
松材线虫行为及松材线虫病的致病因子被引量:3
2003年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病是松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主要由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传播 ,可危害黑松 (Pinusthunbergii)、马尾松 (P .massoniana)等多种松树。我国于 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目前 ,该病害已扩散到了我国的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山东、河北、台湾和香港 7省一地区 ,并且疫区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到 2 0 0 0年底 ,我国松材线虫病害发生面积已超过 7.3× 10 4hm2 ,累计枯死松树近 2× 10 7株 ,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 ,使我国的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松材线虫病进行了研究和防治 ,但目前仍未找到经济有效的可大面积遏制该病扩散和蔓延的系统配套技术措施。这主要是由于对松材线虫病的致萎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因此 ,研究松材线虫病的致萎机理 ,不仅对于致病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而且对于寻找新的防治途径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表明 ,一些外界因素会对松材线虫的行为产生影响。如 :重力会使松材线虫向下运动 ;松材线虫具趋光性 (这可能与松材线虫向松树梢部的扩散运动有关 ) ;温度也会对松材线虫的运动产生影响 ,适当的高温 (45℃ )可以阻止松材?
郭建
关键词:松材线虫松材线虫病致病因子信息素电波传递
无核仁原生动物蓝氏贾第虫rDNA的分布被引量:5
2002年
过去的工作已表明 ,源真核生物 (Archezoa)中的双滴虫类极其原始 ,核中尚无核仁发生 ,以蓝氏贾第虫 (Giardialamblia)作为双滴虫类的代表 ,用高度特异的核仁组织区银染法 (改良的Ag Ⅰ法 ,李靖炎 ,1985 )在电镜下检视其rDNA在核中的分布。结果发现 ,代表rDNA之所在的银粒并不集中形成任何类似核仁组织区或核仁纤维区的结构 ;在作为对照的小眼虫 (Euglenagracilis)体内 ,银粒则完全集中在核仁纤维区中 ,因此 。
陈泳宏郭建李靖炎刘平张留宝
关键词:蓝氏贾第虫RDNA核仁组织区细胞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