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开今

作品数:278 被引量:974H指数:15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2篇期刊文章
  • 8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4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1篇关节
  • 51篇骨折
  • 48篇关节置换
  • 42篇内固定
  • 39篇置换术
  • 39篇膝关节
  • 34篇腰椎
  • 34篇疗效
  • 32篇手术
  • 30篇髋关节
  • 29篇细胞
  • 26篇髋关节置换
  • 25篇术后
  • 25篇股骨
  • 24篇脊柱
  • 2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2篇假体
  • 21篇膝关节置换
  • 17篇全髋
  • 17篇全髋关节

机构

  • 248篇徐州医学院附...
  • 39篇徐州医学院
  • 13篇苏州大学
  • 11篇江苏省苏北人...
  • 5篇连云港市第二...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4篇徐州市中心医...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徐州医学院第...
  • 2篇泗洪县人民医...
  • 2篇徐州市肿瘤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273篇郭开今
  • 72篇袁峰
  • 36篇陈向阳
  • 35篇李洪伟
  • 35篇周冰
  • 33篇赵凤朝
  • 28篇龚维成
  • 26篇葛保健
  • 24篇冯虎
  • 24篇辛兵
  • 22篇陈宏亮
  • 19篇高绪仁
  • 18篇王业华
  • 18篇吴居泰
  • 17篇李强
  • 16篇蒋允昌
  • 14篇裴方
  • 12篇唐先业
  • 12篇郑欣
  • 11篇郁有来

传媒

  • 57篇徐州医学院学...
  • 18篇实用骨科杂志
  • 15篇中国矫形外科...
  • 8篇齐齐哈尔医学...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华解剖与临...
  • 3篇江苏医药
  • 3篇解剖与临床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2010中国...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7篇2016
  • 47篇2015
  • 13篇2014
  • 15篇2013
  • 36篇2012
  • 20篇2011
  • 13篇2010
  • 14篇2009
  • 10篇2008
  • 14篇2007
  • 17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2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治疗和骨组织工程促进脊柱融合的研究进展
2009年
如何有效地促进脊柱融合、提高融合率和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等,一直是脊柱外科医生亟待攻克的难题。基因治疗和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本文对基因治疗和骨组织工程应用于脊柱融合的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孙伟袁峰郭开今
关键词:基因治疗骨组织工程脊柱融合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JOA评分和颈椎总活动度(ROM),进行早期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JOA评分由术前的(6.79±3.6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5.84±0.89)分(P〈0.05);ROM术前为(51.3±14.2)°,术后末次随访为(49.9±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Odom评定标准,末次随访时,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早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钱俊辛兵何玉泽郭开今
关键词:颈椎病JOA评分
不同年龄髋臼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髋臼骨折的流行病学、损伤机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637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髋臼骨折(≥60岁)133例和年轻髋臼骨折(〈60岁)504例。分析髋臼骨折损伤机制、骨折类型、年比例、影像学特征、合并其他损伤等。结果自1990年至2013年,老年髋臼骨折的比例由1990年的6.7%增加至2013年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患者年龄由1990年的(40.9±9.2)岁增加到2013年的(49.8±15.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和年轻髋臼骨折均以男性占主导,但老年髋臼骨折中,女性比例显著低于年轻髋臼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和年轻髋臼骨折中男女之间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髋臼骨折合并其他损伤的比例为27.1%,明显低于年轻者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髋臼骨折常见损伤机制为跌伤(36.1%),而年轻者仅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前壁骨折、前柱骨折、前柱+后半横形骨折比例显著高于年轻者。老年髋臼骨折除髋关节后脱位比例显著低于年轻患者外,其他诸如方形区骨折、海鸥征、髋关节前脱位、股骨头损伤、粉碎性后壁骨折、后壁边缘压缩性骨折等影像学特征的比例均高于年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髋臼骨折发生率呈增高趋势;老年髋臼骨折合并其他损伤、损伤机制、骨折类型、影像学特征均与年轻患者不同。
查国春孙俊英陈向阳吴居泰杨志冯硕郭开今
关键词:髋臼老年人流行病学研究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MRI影像学分析
高绪仁熊传芝李洪伟郭开今范卫民
髂骨延迟重建髋臼后壁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查国春郭开今陈向阳吴居泰杨志冯硕
上下颈椎序列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对上下颈椎序列进行测量,探讨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CR机上Pacscout软件测量颈椎曲线深度、Oc-C1角、C1-C2 角、C2 -C7角及C1-C7角。颈椎曲线深度<7mm定为颈椎曲度异常,排除颈椎创伤、畸形,共10 9例;≥7mm为颈椎曲度正常,曲度正常组排除颈椎创伤、畸形及颈椎病症状,共4 1例。采用SAS6 .12软件统计包分别行两样本均数差异的t检验,及各角度之间的Person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C2 -C7角、C1-C7角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C1-C2 角、Oc -C1角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颈椎曲度异常组C1-C2 角与C2 -C7角呈负相关,其直线回归关系为Y =2 7.2 0 0 6 4 5 - 0 .2 2 5 5 6 2X(r =- 0 .32 348,P =0 .0 391)。结论 颈椎序列主要是通过C2 -C7角的变化而变化,颈椎曲度异常时C1-C2 与C2 -C7角度呈负相关,寰枢椎固定融合手术时应注意寰枢椎角度的变化情况.
袁峰杨惠林张志明郭开今姚飞荣
关键词:下颈椎颈椎曲度异常PERSON颈椎创伤组间差正常组
采用生物学固定超大型臼杯联合植骨行髋关节翻修术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生物学固定超大型臼杯在伴有髋臼骨缺损患者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于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生物学固定超大型臼杯联合植骨翻修的21例PaproskyⅡ型及Paprosk...
李强张峻李程郭开今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翻修术髋臼骨缺损
经椎弓根弹性环钻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2010年
目的 探讨经弹性环钻行伤椎内植骨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经弹性环钻伤椎内植骨治疗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的胸腰椎X线片,测量伤椎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结果 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4.8个月,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伤椎高度、Cobb角、矢状位指数均得到明显恢复,未发生内固定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也无明显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 经弹性环钻行伤椎内植骨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弹性环钻使用方便,兼有辅助复位、植骨重建的双重作用.
郭开今李宏伟张新珠袁峰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器骨移植
跟骨前部的解剖测量与多层螺旋CT测量的比较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跟骨前部解剖测量和多层螺旋CT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多层螺旋CT在跟骨骨折个案化内固定置钉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解剖测量法和多层螺旋CT法,测量40只成人跟骨前部湿性标本的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结果]解剖测量法测得的跟骨前部最大长度(28.32±2.76)mm,最小长度(9.01±1.88)mm,最大宽度(27.60±2.91)mm,最小宽度(20.35±1.78)mm,最大高度(28.75±2.33)mm,最小高度(19.64±1.93)mm。螺旋CT法测得的跟骨前部最大长度(28.11±3.03)mm,最小长度(9.32±1.32)mm,最大宽度(27.69±2.19)mm,最小宽度(21.10±1.56)mm,最大高度(27.99±2.77)mm,最小高度(18.98±2.34)mm。两种测量方法获得的数据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测量的数据反映了跟骨前部的实际大小。术前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并给予三维重建,可以客观地获得跟骨前部的基本数据,直观显示了跟骨前部的立体形态。根据测量的数据制定个案化置钉方案,提高跟骨骨折内固定效果。
王冰杨春王德广朱裕成马军李涛许兴柏郑红兵郭开今
关键词:跟骨形态学多层螺旋CT
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影响的比较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常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该手术创伤大、术中需要止血带,部分患者会产生严重的术后疼痛.此外,TKA术后须进行功能锻炼,这种锻炼离不开充分的围术期镇痛....
吴居泰贾梦醒郭开今陈向阳李强裴方李程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