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泳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阻塞性
  • 10篇慢性
  • 10篇慢性阻塞性
  • 9篇阻塞性肺疾病
  • 9篇慢性阻塞性肺...
  • 9篇肺疾病
  • 7篇针刺
  • 7篇稳定期
  • 7篇疾病
  • 6篇针刺疗
  • 6篇针刺疗法
  • 6篇刺疗法
  • 5篇稳定期慢性阻...
  • 5篇呼吸功
  • 5篇患者呼吸功能
  • 2篇中医
  • 2篇阻塞性肺病
  • 2篇疗效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机构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市小榄人...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郭泳梅
  • 4篇姚红
  • 4篇童娟
  • 2篇黎艳聪
  • 2篇李桂元
  • 1篇陈昉
  • 1篇何颖

传媒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四届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形态学改变的机制探讨被引量:8
2012年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小气道的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其急性加重期患者常因膈肌疲劳而发生呼吸衰竭。近年来的多项研究也发现膈肌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为此,本文就膈肌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和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郭泳梅姚红童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形态学改变膈肌疲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PULMONARY
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3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安慰组15例,其中两组各有1例退出。两组均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规范用药和有氧运动训练的前...
郭泳梅李桂元童娟姚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针刺疗法
文献传递
针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耐量的调节作用: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验证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运动耐量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安慰组(14例)。在规定的有氧运动训练基础上分别予以治疗针(治疗组)及安慰针(安慰组)治疗,穴取膻中、乳根、关元、中脘、天枢等,安慰针不刺入体内。每周治疗2~3次,共治疗5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力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值、运动时间值、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变化,及肺通气功能中1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及生存质量评分(SGRQ)变化。结果:运动耐量:两组间6-MWD、运动时间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优于安慰组;治疗组治疗后VO2max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通气功能:两组间FEV1%、FEV1/FVC、MVV%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组。SGRQ评分:治疗组治疗后SGRQ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运动耐量,并可缩短有氧运动训练的起效时间。而且,针刺配合有氧运动训练可更有效地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
童娟郭泳梅何颖李桂元陈昉姚红
关键词:稳定期针刺疗法肺康复运动耐量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气道炎症评估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气道炎症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AECOPD患者30例及健康成人组30例,检测FeNO、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总数(EO)、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总数(NEU)、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酶A(SSA)数值。结果:健康成人组、AECOPD患者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统计数据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FeNO、WBC、EO、IL-6、SSA、FEV1/FVC比较,统计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组FeNO数值变化与EO、FEV1、FEV1/FVC均无相关性(P值>0.05)。结论:AECOPD患者FeNO值均高于健康成人组,FENO测定有助于AECOPD病情监测。
郭泳梅黎艳聪
关键词:呼出气一氧化氮AECOPD气道炎症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及适用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并好转出院的6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呼吸支持治疗。按照呼吸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HFNC组(30例)与无创正压通气(NPPV)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呼吸)、血气分析[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情况。根据年龄及PaO_(2)FiO_(2)分层,分析HFNC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次数、PaO_(2)、PaO_(2)FiO_(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次数、PaO_(2)、PaO_(2)FiO_(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治疗前后心率、PaO_(2)、PaO_(2)FiO_(2)比较[(85.47±13.21)次min vs.(97.67±22.62)次min、(95.92±27.33)mmHg vs.(80.3±19.02)mmHg、(321.23±78.73)mmHg vs.(278.40±67.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PV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次数、PaO_(2)、PaO_(2)FiO_(2)比较[(90.33±12.02)次min vs.(105.70±22.03)次min、(20.67±0.76)次min vs.(24.93±2.45)次min、(91.54±34.81)mmHg vs.(70.86±24.03)mmHg、(311.03±113.14)mmHg vs.(240.53±86.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及PaO_(2)FiO_(2)分层,与治疗前比较,HFNC组患者年龄≥71岁、PaO_(2)FiO_(2)在201~300 mmHg之间的患者治疗后PaO_(2)、PaO_(2)FiO_(2)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及NPPV均可改善AECOPD患者的氧合功能,效果相当,可作为NPPV的备选方案。HFNC尤其适用于年龄71岁及以上、PaO_(2)FiO_(2)在201~300 mmHg的人群。
郭泳梅黎艳聪张道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正压通气
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33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安慰组15例,其中两组各有1例退出.两组均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规范用药和有氧...
郭泳梅李桂元童娟姚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针刺疗法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针刺配合有氧运动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有氧运动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例COPD稳定期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填写COPD生存质量问卷、行六分钟步行试验、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COPD生存质量问卷总分、6 min步行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肺通气功能检查中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上升趋势。结论:针刺配合有氧运动训练能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郭泳梅童娟姚红
关键词:针刺有氧运动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生活质量
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运用针刺疗法(以安慰针作对照),通过观察两组稳定期COPD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分级表评分、COPD生存质量测评表分值、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
郭泳梅
关键词:中医治疗针刺疗法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3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安慰组15例,其中两组各有1例退出.两组均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规范用药和有氧运动训练...
郭泳梅童娟姚红
关键词:肺疾病
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4
2013年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3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安慰组15例,其中2组各有1例退出。2组均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规范用药和有氧运动训练的前提下,治疗组采用治疗针,安慰组采用安慰针,选取膻中、乳根(双)、膺窗(双)、天枢(双)、中脘、关元进行针刺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4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COPD生存质量、6 min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检查相关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6-MWD、FEV1%、FEV1/FVC、MVV差值均较安慰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总分和主要症状、整体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总分、日常生活情况、抑郁症状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安慰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总分和各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FVC、MVV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安慰组治疗后MVV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WD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6-MWD与COPD生存质量总分呈负相关;6-MWD与FVC%、FEV1%、MVV呈正相关。【结论】针刺疗法能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
郭泳梅童娟姚红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针刺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