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里程楠

作品数:73 被引量:21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4篇动脉
  • 61篇主动脉
  • 46篇夹层
  • 44篇主动脉夹层
  • 38篇手术
  • 27篇外科
  • 17篇外科治疗
  • 14篇外科手术
  • 14篇A型主动脉夹...
  • 13篇STANFO...
  • 12篇心脏
  • 11篇心脏外科
  • 11篇主动脉弓
  • 11篇急性
  • 10篇动脉弓
  • 10篇心脏外科手
  • 10篇心脏外科手术
  • 6篇术后
  • 6篇主动脉瘤
  • 6篇转流

机构

  • 68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成都市第五人...

作者

  • 73篇里程楠
  • 67篇朱俊明
  • 52篇孙立忠
  • 50篇葛翼鹏
  • 45篇乔志钰
  • 37篇陈雷
  • 34篇刘永民
  • 31篇胡海瓯
  • 28篇刘巍
  • 17篇钟永亮
  • 16篇齐瑞东
  • 15篇郑军
  • 14篇程力剑
  • 12篇郑铁
  • 11篇杨祎
  • 11篇夏瑀
  • 9篇邢晓燕
  • 7篇胡海鸥
  • 6篇郭世超
  • 5篇马维国

传媒

  • 30篇中华胸心血管...
  • 11篇中国医药
  • 7篇中国胸心血管...
  • 5篇第七届北京五...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治疗孙氏术后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目的:探讨孙氏术后远端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13例孙氏术后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治疗。结果:无手术早期死亡。...
刘巍孙立忠朱俊明刘永民陈雷里程楠乔志钰胡海瓯杨伟郭世超邢晓燕
关键词:外科手术生活质量
文献传递
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总结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探讨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50例复杂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根据患者发病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组(病程〈2周)和慢性组(病程≥2周),各有2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的方式。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检验、方差分析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治疗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均行CTA检查。同期行心脏手术15例次,血管外旁路手术16例次,无手术死亡。术后分别随访(33.76±16.15)个月和(42.44±14.08)个月。共失访2例,两组患者术后发生I型内漏各2例。慢性组3例晚期死亡。两组主动脉事件发生率和晚期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慢性复杂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有效、可靠。需要二期手术以及合并需同期心脏手术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是直视支架象鼻手术的最佳指征。预期寿命长且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B型夹层患者也适合做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患者是否处于急性期并非手术禁忌。
程力剑朱俊明刘巍陈雷里程楠乔志钰胡海瓯葛翼鹏孙立忠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心脏外科手术象鼻手术
少年儿童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2018年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以及近中期结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共5例少年儿童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MVR),所有患儿均为马方综合征。全组平均年龄为(12.0±1.6)岁(10~14岁);其中男2例,女3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0±4)%,左心室舒张末径为(56±9)mm。术后通过门诊随访、信件或者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随访。观察患儿近中期结果。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体外循环时间为(154±23)min,阻断时间为(114±15)min。术中2例使用直径21 mm机械瓣带瓣管道,2例使用直径23 mm机械瓣带瓣管道,1例使用25 mm机械瓣带瓣管道;1例使用直径25 mm机械二尖瓣,3例使用直径27 mm机械二尖瓣,1例使用直径29 mm机械二尖瓣。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为21.0(20.0,107.0)h。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为18.0(16.5,42.5)h。无肾功能衰竭、二次开胸止血、纵膈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儿均参与随访,随访时间为56.0(5.5,63.5)个月,1例患儿随访过程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整体5年生存率为78.0%。结论少年儿童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行Bentall+MVR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结果,术中可选用与成人相仿的人造移植物型号。
里程楠葛翼鹏夏瑀杨祎郭世超肖付诚刘永民朱俊明孙立忠
关键词: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二尖瓣关闭不全
累及右冠状动脉急性A型夹层的外科治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弓替换加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A型夹层合并右冠状动脉受累的情况.方法:采用22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急性A型夹层患者合并右冠状动脉受累,深停、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全弓替换加冠状动脉移植.结果:住院死亡率13.6%...
里程楠孙立忠朱俊明刘永民郑军
关键词:外科治疗病理机制
文献传递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期全主动脉替换术的近中期结果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索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分期全主动脉替换术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6年9月,49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接受分期的全主动脉替换术,男36例(73.5%),女13例(26.5%);年龄36(27,41)岁;马方综合征30例(61.2%)。结果患者两次手术间隔时间23(10,57)个月。一期手术弓部行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术)45例(91.8%),全主动脉弓替换术2例(4.1%),全主动脉弓替换+经典象鼻术2例(4.1%)。二期手术均为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深低温停循环12(24.5%)例,常温手术37(75.5%)例。术后院内7例(14.3%)死亡,3例(6.1%)发生脊髓相关并发症,7例(14.3%)急性肾功能不全,7例(14.3%)呼吸功能不全,3例(6.1%)二次开胸止血,3例(6.1%)消化道出血,2例(4.1%)卒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期手术间隔、手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为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及两期手术间隔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78.7%。结论对于累及主动脉全程并且远期远端主动脉扩张的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分期全主动脉替换术近中期结果良好。术中阻断支架血管避免深低温停循环可显著减少院内死亡。
洪建茂葛翼鹏程力剑胡海瓯齐瑞东乔志钰里程楠郑铁陈雷郑军刘永民朱俊明孙立忠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
肾动脉受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KDIGO 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肾动脉受累是否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KDIGO 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连续49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48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主动脉CTA检查明确主动脉夹层病变范围以及肾动脉是否受累。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标准对患者术后肾功能进行分期。将患者术后出现AKI KDIGO 3期作为因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肾动脉受累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先纳入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92例患者中院内死40例(8.13%),其中6例因术中严重出血死或者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未出手术室无法计算AKI分期,因而未纳入研究。纳入研究的486例患者中有251例(51.64%)出现AKI。其中KDIGO 1期83例(17.08%),2期56例(11.52%),3期112例(23.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肾动脉受累、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外周血D-二聚体、白细胞数量及血小板数量、肌酐清除率、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肾动脉受累(OR=1.94,P=0.02)、年龄(OR=1.03,P=0.02)、血肌酐清除率<85 ml/min(OR=2.28,P=0.001)以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OR=1.01,P=0.02)为独立危险因素。肾动脉受累组患者AKI发生率54.65%,显著高于肾动脉未受累组41.98%(P>0.05)。结论肾动脉受累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深低温停循环术后AKI KDIGO 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AKI发生率显著增加。
葛翼鹏里程楠钟永亮夏瑀肖付诚胡海瓯郑铁朱俊明孙立忠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先天性多囊肾的外科治疗
2019年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先天性多囊肾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1例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先天性多囊肾患者,其中1例术前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1例因家属拒绝手术行保守治疗,剩余9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 9例手术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46±10)岁,行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术) 6例、升主动脉替换3例、部分主动脉弓替换1例、全主动脉弓替换+象鼻支架植入术8例、二尖瓣置换1例、三尖瓣成形1例、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转流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80±105) min,体外循环时间(229±3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2±32)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0±11) min。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院内死亡1例。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1例,低氧血症2例,新发脑梗死1例。随访率100%,最长随访时间48个月,最短6个月,全组无主动脉相关二次手术,无肾功能衰竭。结论对于合并先天性多囊肾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低温停循环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结果。
程鹏葛翼鹏齐瑞东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朱俊明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多囊肾外科治疗
单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的倾向匹配研究
2018年
目的观察未修复的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在单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变化过程及研究其对住院结果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8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术前有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择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了得到组间风险矫正后的结局比较,其中的30例患者(96.8%)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与术前无二尖瓣反流且实施了相同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匹配。然后进行组间复合住院结局(院内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主动脉球囊反搏及延迟拔管)及生存率差异的比较。未修复的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术后随时间的变化利用纵向数据分析方法对这些患者术后的超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53%及18%的患者术后缺血性二尖瓣的反流程度分别为中度、轻度、微量,且该比例在术后的随访中无明显变化(P=0.88)。虽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术后随时间无明显变化(P=0.68),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随时间有增长的趋势(P=0.07)。二尖瓣反流组与无二尖瓣反流组复合住院结局及术后4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15.0%(9/60)、95%比100%](P>0.05)。结论多数术前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在单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能得到有效且持久的缓解。此外,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增加这些患者住院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不降低生存率。
肖付诚里程楠乔志钰葛翼鹏程力剑胡海瓯朱俊明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缺血
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实施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合并二尖瓣置换/成形术38例。主动脉根部2例行Wheat术,其余均行Bentall术;二尖瓣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3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孙氏手术4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2.6%(1/38);1例患者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2例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2例患者因术后引流多行二次开胸探查术。术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11)mm(36-83mm),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主动脉根部联合二尖瓣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主动脉瓣环较大的患者,经主动脉瓣口行二尖瓣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
胡海瓯朱俊明陈雷刘巍里程楠乔志钰葛翼鹏孙立忠
关键词:主动脉根部瘤二尖瓣关闭不全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主动脉夹层支架误植入假腔的判定及再次腔内修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支架误值入假腔的判断及再次腔内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腔内修复技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支架误植入假腔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8~52岁,2例为急性期StanfordA型夹层行主动脉置换加支架象鼻技术,术后当日患者出现脏器缺血及内环境紊乱,经急诊主动脉CTA证实支架植入假腔;2例为亚急性期StanfordB型夹层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覆膜支架植入假腔;1例因妊娠高血压急性StanfordB型夹层。患者应用穿刺内膜片破膜技术或远端继发破口路径再次植入新的覆膜支架,桥接原有支架及远端真腔,矫正主动脉血流返回真腔。结果5例患者成功完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矫正主动脉血流回真腔。手术时间45~12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使用5枚长度160mm、锥度6mm的覆膜支架,1枚长度120mm、锥度10mm支架;术后7d后出院,30d复查无截瘫、脏器缺血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复查主动脉CTA显示支架位置良好,各分支血管通畅,无内漏表现。结论主动脉夹层一期手术支架植入假腔为少见的危重并发症,主动脉CTA可以快速、准确识别该并发症。腔内修复术能迅速、有效地将血流矫正回真腔,可以作为急诊处理的首选方法。
黄小勇濮欣庄媛里程楠白涛黄连军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成形术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