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利若
- 作品数:18 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分析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原因,探讨抢救产科出血的方法及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产科5年间32例急症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指征是子宫大出血,其中胎盘因素是子宫切除的首要因素,占46.88%。结论产科子宫切除术是挽救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有胎盘异常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的产妇应高度警惕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 折瑞莲高宇钟利若
- 关键词:产科子宫出血子宫切除
- 5例瘢痕子宫破裂的早期识别及护理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破裂的早期临床特点,以便及早发现子宫破裂的临床征象,为产科医生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提供可靠信息。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1年11月30日我院收治的5例瘢痕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发生于妊娠晚期及临产先兆。患者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伴有阴道流血、血尿1例,胎心异常2例,伴有胸闷、气短、恶心、呕吐1例,右上腹部疼痛、触痛1例。B超报告子宫下段肌层厚薄不均改变3例,正常范围2例。结论对妊娠晚期瘢痕子宫患者,出现腹部疼痛或腹部触痛伴有胎心异常、阴道流血、血尿、胸闷、气短、恶心,即使B超报告子宫下段肌层的厚度在正常范围,都应当高度警惕瘢痕子宫破裂的可能,及时报告及提醒医生,为医生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是降低围产期永久性损伤以及胎儿死亡的关键措施之一。
- 刘碧云钟利若陈晓文
- 关键词:瘢痕子宫子宫破裂
- 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术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术的病因、时机及指征,以期降低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术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分娩总数31104例次中围产期行子宫切除术的53例病例。结果围产期子宫切除率为1.7‰(53/31104),53例中有1例因羊水栓塞并发肝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治愈。53例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术手术指征:胎盘异常(包括植入胎盘、前置胎盘)20例,羊水栓塞12例,急性脂肪肝5例,子宫破裂5例,宫缩乏力2例,胎盘早剥2例,宫颈癌2例,其他2例。结论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术仍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最后手段,胎盘植入是最主要的手术指征,剖宫产更易引起胎盘植入而导致子宫切除。
- 黎燕钟利若高宇
- 关键词:产后出血手术指征
- 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疤痕子宫的产妇128例,孕晚期检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67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Ⅰ组),61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Ⅱ组)。对病例的自然分娩率,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子宫收缩乏力、不全子宫破裂、子宫切口愈合欠佳、新生儿窒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Ⅰ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Ⅱ组,Ⅰ组及Ⅱ组中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及子宫收缩乏力、不全子宫破裂、子宫切口愈合欠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检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以便选择孕妇分娩方式及评估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期的风险,能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安全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柯茹夏俊霞夏俊霞钟利若韩楠
- 关键词:疤痕子宫妊娠分娩
- 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骨桥蛋白表达量与细胞侵袭、血管新生的关系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量与细胞侵袭、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子痫前期的56例患者作为子痫前期组(PE组),同期进行产检及分娩的80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娩后收集胎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测定OPN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细胞侵袭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的表达量。结果:PE组胎盘组织中OPN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E组胎盘组织中细胞侵袭分子层黏连蛋白α4链(LAMA4)、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Rho、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以及血管新生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IGF)、血管生成素相关生长因子(AGF)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OPN阳性胎盘组织中细胞侵袭分子LAMA4、uPA、Rho、ROCK以及血管新生分子VEGF、PIGF、AGF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OPN阴性胎盘组织。结论: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OPN的低表达会对细胞侵袭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的表达产生抑制效应,进而抑制滋养细胞侵袭及胎盘组织中血管新生。
- 李萍梅夏俊霞钟利若
- 关键词:子痫前期骨桥蛋白细胞侵袭血管新生
- 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双胎妊娠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胎绒毛膜性质将其分为观察组(单绒毛膜)和对照组(双绒毛膜),各25例,对比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羊水过多、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率分别为32.00%、28.00%、20.00%、20.00%,与对照组(8.00%、4.00%、0.00%、0.00%)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均<0.05);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双胎输血综合征发生率(42.00%、28.00%、18.00%、1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00%、8.00%、4.00%、0.00%),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均<0.05)。结论双胎妊娠单绒毛膜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双绒毛膜双胎孕妇高,且前者围生儿预后差,临床应在双胎妊娠早期对绒毛膜性质进行诊断,提高对双胎妊娠并发症的预防水平,并改善围生儿预后。
- 李萍梅钟利若张舰
- 关键词: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围生儿预后
- 第二产程胎心内、外监护图形分析及其对胎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胎心内、外监护图形满意程度的差别及内监护在产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7例足月、单胎、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的初产妇在第二产程同时行胎心内、外监护,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胎心监护图形...
- 钟利若
- 文献传递
-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对胎儿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对胎儿酸血症的预测价值及各不良胎心宫缩图(CTG)图形与不同类型胎儿酸中毒的关系。方法以216例在第二产程具有满意胎心监护图形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胎儿娩出后,立即做脐血血气分析,记录胎儿结局,并追踪新生儿病率情况。结果①第二产程正常、可疑及病理CTG图形预测胎儿酸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3.57%、10.72%和85.71%,特异性为57.45%、61.70%和80.85%,阳性预测值为1.23%、4.00%和40.00%,阴性预测值为80.00%、82.27%和97.44%,准确度为50.46%、55.09和81.48%。②晚期减速、延长减速在代谢性酸血症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呼吸性酸血症组及混合性酸血症组(P值分别为0.001、0.027);重度VD、重度心动过缓在混合性酸血症组明显高于代谢性酸血症及呼吸性酸血症组(P值分别为0.041、0.004);融合减速在呼吸性酸血症组明显高于混合性酸血症及代谢性酸血症组(P=0.006);基线变异消失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68)。结论①第二产程单用胎心监护识别胎儿酸中毒的能力非常有限,需结合其它监护手段进行综合判断,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干预。②晚期减速(LD)、延长减速(PD)与代谢性酸中毒有关;重度变异减速(VD)、重度心动过缓与混合性酸中毒有关;融合减速与呼吸性酸中毒有关。
- 钟利若魏晓萍张立军
- 关键词:第二产程心率胎儿酸中毒
- 特殊胎心监护图形及胎心率细变异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4年
- 程志厚钟利若唐桂红
- 关键词:胎心监护图形
- 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血型和ABO溶血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新生儿 O、 A、 B型血型与孕妇血型抗体效价的关系 ,了解能否用血型抗体效价≥ 1:5 12来预测新生儿 ABO溶血的严重程度。 方法 35 4例孕妇为 O型血型、丈夫为 A、B、 AB型血型 ,孕妇分娩时测定抗体效价 ,分娩后立即采集脐血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 结果 新生儿血型不论是 A型、 B型 ,还是 O型 ,母亲血液中均可以检出抗 A或抗 B抗体 ,O型组新生儿与A、 B型组新生儿中母亲 Ig G抗 A或抗 B抗体效价分布不同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新生儿 ABO溶血的发生率与母亲抗体效价相关 ,效价越高 ,新生儿 ABO溶血发生率越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但母亲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发生率不相关。 结论 母亲血型免疫抗体效价的高低与新生儿血型有关 ,血型抗体效价≥ 1:5 12不能作为新生儿
- 魏晓萍王明真付军钟利若
- 关键词:孕妇血型抗体效价新生儿ABO血型ABO溶血溶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