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小萍

作品数:32 被引量:29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日友好医院院级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类风湿
  • 13篇关节炎
  • 13篇风湿
  • 10篇中医
  • 9篇类风湿性
  • 9篇风湿性
  • 8篇类风湿性关节...
  • 8篇风湿性关节炎
  • 7篇性关节炎
  • 7篇中医药
  • 6篇血管
  • 6篇血管性痴呆
  • 6篇类风湿关节炎
  • 6篇基因
  • 6篇风湿关节炎
  • 5篇药疗
  • 5篇药疗法
  • 5篇医药疗法
  • 5篇证候
  • 5篇强直

机构

  • 3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2篇江西中医药大...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8篇湖北省中医院
  • 8篇江苏省中医院
  • 8篇上海中医药大...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8篇天津中医药大...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7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清华大学
  • 5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日友好临床...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作者

  • 32篇闫小萍
  • 15篇吕爱平
  • 14篇查青林
  • 11篇吕诚
  • 10篇王昊
  • 8篇钱先
  • 8篇冯兴华
  • 8篇刘维
  • 8篇苏励
  • 8篇宋跃进
  • 7篇肖诚
  • 7篇曾升平
  • 7篇张英泽
  • 7篇赵林华
  • 6篇林色奇
  • 5篇李梢
  • 5篇王建明
  • 3篇杨卫彬
  • 3篇何羿婷
  • 3篇闫冬梅

传媒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中级医刊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年份

  • 3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舌象的动态变化看中、西药作用之差异——附469例RA多中心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了解中、西药作用之差异。方法 :对 469例RA多中心临床病例舌象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采用分类变量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方法 ,对中、西药组舌质、舌苔的变化进行动态比较、分析 ,并比较有效与无效病例舌象变化的差异。结果 :舌象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不同 ,不同时间点的舌象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中、西药对舌质的影响不同 ,P <0 0 5 ,但舌苔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中药组舌质从舌紫暗或夹有瘀斑瘀点转为舌淡红者较多 (30∶1 4 ) ,西药组舌红转为舌淡红较多 (2 0∶1 2 ) ;舌象变化在有效与无效病例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中、西药对舌象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
查青林林色奇何羿婷闫小萍苏励宋跃进曾升平刘维冯兴华钱先朱婉华吕爱平
关键词:舌象西药分析方法
血小板数量与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数量变化与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的相关关系。方法来自9个临床中心的356例确诊活动期RA病例,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184例)和西药治疗组(172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服雷公藤多甙片、益肾蠲痹丸)和辨证用药以双手X线分级作为RA关节损伤程度的判断指标,以ACR20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分别对不同X线分级RA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变化与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数量与X线分级相关,血小板数量高的患者关节损伤程度也高;经过中西医治疗方案治疗后,X线分级为Ⅱ、Ⅲ级、中药治疗有效的患者血小板数量普遍低于无效患者;X线分级为Ⅲ级、西药治疗有效的患者血小板数量普遍低于无效患者。结论血小板数量与药物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RA治疗方案适应证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查青林何羿婷卢毓雄喻建平闫小萍苏励宋跃进曾升平刘维冯兴华钱先朱婉华吕爱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数量疗效
中医临床证治系列讲座 第23讲 类风湿性关节炎
1997年
闫小萍王昊陶庆文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基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探索类风湿关节炎证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方法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证候疾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397例确诊为活动期RA的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3例和西药治疗组19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和西医疾病诊查指标,治疗效果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20,ACR20)判断,抽取患者初诊时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在SAS8.2上实施。通过单因素探索性分析,计算疗效与变量的比数比,以P<0.2作为入选模型的标准;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以疗效为分层变量,随机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占75%)和验证集(占25%),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数据分析模型中,中药治疗组共纳入18个变量,西药治疗组纳入24个变量。中药治疗组中,晨僵、关节肿胀数、免疫球蛋白M、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和关节疼痛等与疗效正相关,病程和夜尿多与疗效呈负相关。西药治疗组中,血沉、腰膝酸软、苔白、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和关节肿胀等与疗效呈正相关,苔黄、舌红、白细胞检测与疗效呈负相关。在随机选取的验证集患者中,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作用表现为:RA中药治疗方案使用中,可预测20%患者有效率达到90%;RA西药治疗方案使用中,可预测20%患者有效率达到100%。结论:根据证候疾病信息与中西医疗法疗效的临床数据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显示证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
查青林何羿婷闫小萍苏励宋跃进曾升平刘维冯兴华钱先朱婉华林色奇吕诚吕爱平
关键词:神经网络模型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分析
源堤归壑汤治疗悬饮
悬饮之名始见于《金匮·痰饮咳嗽脉证并治第十二篇》它是痰饮的一种,是痰饮停留于胁下以咳唾引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治疗仲师以十枣汤峻下痰饮,但该药毒大力雄,不适于常服及体弱者。焦树德教授总结前贤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拟定了...
闫小萍闫冬梅
文献传递
焦树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被引量:30
1994年
强直性脊柱炎过去曾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临床类型,故有类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心型的名称。近些年来由于类风湿因子和组织相容抗原HLA—B_(27)的发现,证明了本病是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独立的疾病。它起病迟缓,以持续性腰或涉及胸、颈段脊柱疼痛、晨僵、活动受限、甚则出现驼背、脊柱强直、骶髂关节受损。
闫小萍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疗法
源堤归壑汤治疗悬饮的体会
1997年
悬饮病,饮结胁下,胸胁胀满、疼痛,嚏咳唾引痛,只能卧向一侧,转侧则加重,咳嗽,气短甚则气喘,口干不欲多饮,纳谷欠馨,大便或干或不爽,小便或少或正常。舌苔白黄相兼而腻,脉沉细滑或沉滑弦。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细菌性胸膜炎、风湿性胸膜炎所致的胸腔积液及乳糜性胸腔积液等。
闫小萍闫冬梅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9年
闫小萍王昊
关键词:血管性疾病中医药疗法病因病机
近10年补阳还五汤实验研究概况被引量:6
1999年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由黄芪、当归、芍药、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组成,功能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偏瘫,口眼歪斜,舌强言蹇等症。本方的临床应用颇广,实验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现就近10年来有关本方的实验研究状况概述如下。1 抗血栓作用 血栓的形成与血管内皮状况、血小板功能、血液凝固性、纤溶活性、血液粘滞性、血液流变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李氏等用人脐静脉灌流方法研究了补阳还五汤对血管壁抗血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具有抑制凝血酶,刺激血管壁释放vW(抗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作用,该因子参与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组织。
闫冬梅闫小萍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药药理学抗血栓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特点与中医四诊信息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医四诊信息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临床炎性检查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和临床免疫学检查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类风湿因子(RF)、补体C3]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RA女性患者70例,按RA证候问卷表采集患者各项证候信息,参照相应标准进行寒、热证候判断和活动性判断。同时,取患者晨起空腹血样,检测细胞因子(IL-8、TNF-α、IL-10)、临床炎性检查指标(ESR、CRP) 和临床免疫学检查指标(IgA、Ign、IgG、RF、C3)。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患者证候信息进行降维处理,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索各公因子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将收集的中医四诊信息用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他们分别能较好地反映关节局部病情以及中医寒证、热证、虚证的症状;除CRP外,早期女性RA患者各公因子的细胞因子(IL-8、 TNF-α、IL-10)、临床炎性检查指标(ESR)及各免疫学指标(IgA、IgM、IgG、RF、C3)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因子分析能够对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因子分析结果与传统证候分型有一致性;代表寒热证候的公因子CRP在早期RA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寒证的CRP低于热证,提示CRP可以作为RA寒热主观症状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联合运用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主观症状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是可行的。
赵林华闫小萍汪建明张英泽董秋霞查青林吕诚肖诚吕爱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