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夫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一种细菌灭幼蚊剂的双菌协同发酵法
- 一种细菌灭幼蚊剂的双菌协同发酵法是利用B.S格H<Sub>14</Sub>两菌混合生长的相容性,把H<Sub>14</Sub>和B.S放入同一只装有以花生饼粕粉浸出液为主成分的培养基的发酵罐中进行双菌协同发酵后,生产出一...
- 陈世夫管玉霞李德臣武秀兰
- 文献传递
- 城镇大面积蚊虫综合防制研究被引量:2
- 1990年
- 本文报告广东、山东两地政府加强对灭蚊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并从蚊虫和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规划,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辅以化学和生物防制,使蚊虫密度降至很低水平。并总结出一套较完整和系统的城镇大面积蚊虫综合防制方案。
- 王美秀郑海波谢苑灵孟宪林洪跃坚陈世夫李洪方严广源林洪增
- 关键词:蚊虫生物防治
- 化学法制取B.S发酵液浓缩乳剂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首次应用化学方法制取B.S浓缩乳剂,可在发酵液发酵终止后直接在发酵罐内将发酵液浓缩4—5倍,并一次制成浓缩乳剂。细菌生物活性损失在1%以下,是替代物理浓缩法的理想方法。
- 李德臣陈世夫武秀兰管玉霞任培桃韩东
- 关键词:球形芽孢杆菌发酵液
- 球形芽孢杆菌对蚊幼虫的持效再生循环性及生态学观察
- 1989年
- 本文报导了 B.S 5个不同高毒菌株在外界不同水质中的持效、再生循环性及生态学规律。2362在污水中的持效最长,投菌后第10天杀蚊幼活性(蚊幼致死率)由36.5%上升为70%,NKⅢ1—1在清水中持效也较长。经长期连续取样观察证明,近期毒效的下降主要是菌的下沉,脱离了蚊幼取食区所致。搅动后毒效的持续时间,不同菌株差异很大,1593下降迅速,而2362持续3个月以上。于投菌后15个月复查毒效完全消失,且 B.S 菌数已极少。这一结果反应出 B.S 沉降—繁殖(底层)—衰亡的过程及规律。
- 陈世夫管玉霞李德臣武秀兰王明华黄大亮
- 关键词:球形芽孢杆菌
- 利来多防治蝇与蟑螂的实验室及现场效果评价
- 1995年
- 利来多防治蝇与蟑螂的实验室及现场效果评价李德臣,刘祖春,王学军,陈世夫,武秀兰,黄中利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南250014)利来多(Trebon ̄R)是日本东井三亚化学公司生产的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1993年在我国注册,我们于1993年10~12月对...
- 李德臣刘祖春王学军陈世夫武秀兰黄中利
- 关键词:灭蝇实验室
- 利来多防治蝇与蟑螂的实验室与现场效果评价
- 1994年
- 20%利来多可湿性粉剂实验结果,在4种模拟载体上,按有效成份100mg/m^2对家蝇的速杀KT50为59S~7min55S,24h死亡率均达100%。其持续灭效可达45d以上。鸡舍现场试验使用与实验室相同剂量,连续观察30d,相关密度指数为0~0.35。在玻璃板载体上,按200mg/m^2剂量,对美洲大蠊KT50为30min48S。
- 李德臣刘祖春王学军陈世夫武秀兰黄中利
- 关键词:杀虫剂家蝇实验室
- 球形芽孢杆菌与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混用杀灭蚊幼虫的实验室与现场观察被引量:2
- 1994年
- 本文报导了球形芽孢杆菌2362株与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混用杀灭蚊幼虫的效果。混用克服了2362对伊蚊效果差及B.t.i持效短的缺点,且对B.t.i有显著增效作用。表明两菌混用在实验室与现场的灭蚊幼效果均优于单菌应用。
- 管玉霞陈世夫李德臣武秀兰赖世宏陈英杰
- 关键词:球形芽孢杆菌灭蚊幼虫
- 球形芽孢杆菌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慢性毒理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观察了小剂量及亚致死量球形芽孢杆菌2362株对尖音库蚊淡色变种各变态时期的影响,在小剂量和亚致死量处理后,蚊幼虫死亡时间极度分散,于 d3~4出现死亡高峰,其累计死亡率仍高达60—90%,细菌学检查证实,死亡虫体中有大量繁殖的 B·S 毒力株,其菌数为2.61×10~3~3.69×10~4/只。
- 陈世夫武秀兰管玉霞李德臣王明华黄大亮
- 关键词:球形芽孢杆菌淡色库蚊毒理
- 球形芽孢杆菌几种施药方法的研究
- 1989年
- 在使用球形芽孢杆菌(B.s)灭蚊幼时,因水面过大,或水面有植物覆盖,而影响施药和药效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平阴县稻田区进行了B.s不同施药方法的研究。在试验区选择不同地块,丈量面积后,按10ml/m^2计算B.s用量,采用点状、全泼洒、周边泼洒三种不同施药方法,进行用药,并设对照。用药后连续观察3d三种施药方法的蚊幼密度下降情况。三种施药方法蚊幼密度下降率,d1分别为89.58%、94.59%、96%;
- 郝延玉刘太山陈世夫
- 关键词:球形芽孢杆菌施药方法灭蚊均匀分布
- 水蚤对球形芽孢杆菌灭蚊幼效果的影响
- 1993年
- 本文结果证明,在蚊虫孳生地中,与蚊幼共存的水蚤是影响B.S灭蚊效果的极为重要的生态限制因子,它可使B.S对蚊幼虫的杀灭率下降30%~50%,使B.S持效明显缩短或消失。细菌学观察证实,水蚤对B.S具有快速的清除作用,B.S暴露于水蚤的生境中,于12hB.S菌数下降86%。这一生态限制因子给B.S的杀虫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是B.S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陈世夫李德臣陈英杰管玉霞武秀兰冯玉东
- 关键词:球形芽孢杆菌水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