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世阳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食品工程系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光合细菌
  • 2篇生态分布
  • 2篇海产
  • 2篇副溶血性
  • 2篇副溶血性弧菌
  • 1篇异养
  • 1篇异养菌
  • 1篇英文
  • 1篇鱼品
  • 1篇预防措施
  • 1篇中毒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食品
  • 1篇水产
  • 1篇水产品
  • 1篇水处理
  • 1篇水体
  • 1篇青岛近海

机构

  • 5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陈世阳
  • 3篇刘树青
  • 2篇姜秀萍

传媒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1998
  • 2篇1991
  • 1篇1990
  • 3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光合细菌的特性及其开发利用被引量:12
1990年
人们通常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统称为光合细菌。这是在水域中最复杂的菌群之一,也是地球上最早出现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无论是淡水、海水或是泥土中,甚至在水温很高含硫的温泉中都有它们的存在。早在19世纪人们即发现处于静水的池沼地带,此类细菌的大量繁殖时常能使水体变红,以后又注意到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与光和硫化氢的存在有直接关系,并发现它们的光合作用不同于一般藻类或高等植物,是具有不释放氧的特点。自30年代起,经范尼尔(Van Niel)的系统研究。
陈世阳席振乐
关键词:光合细菌生理特性
红色无硫细菌处理高浓度鱼品废水的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从城市生活污水的沉降污泥中分离出三株红色无硫细菌,经鉴定R1为胶质红假单胞菌(Rhodopscudomonas gelatinosa),R2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 palustris)、RS-1为红螺属(Rhodosprillum)的一种。R1与R2均为兼性需氧和兼性光能利用菌,RS-1为专性厌氧光合菌。作者提出了它们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和最适生长条件,最后确定R1、R2是较有利用前途的优势种类。作者利用上述分离的菌株对高浓度的鱼品废水进行了净化处理试验,得出R1对CODcr的去除率约为65%,R2的去除率为74%以上。二者混合使用可提高至87%。作者还发现废水中的非光合性杂生菌有助于提高光合细菌的净化力。
姜秀萍陈世阳
关键词:废水处理
副溶血性弧菌在青岛近海及几种海产食品中的微生态分布
1989年
已知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它也是一种水产食品的重要食物中毒菌及海产动物的条件性病原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本文报告了在青岛近岸海水中和几种常见的水产食品污染了该菌情况,并在检测方法上,修定了一种选择性较强的培养基(SAC),实验结果表明“SAC”较其他常用的几种培养基对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的阳性率和灵敏性均较高,与常用的“TCBC”法比较。
陈世阳刘树青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THOGEN生态分布
红色无硫光合细菌在自然水体中的生态分布及开发利用的研究
1989年
红色无硫细菌(purple nonsulfur bacteria)是一种光能异养菌,调查发现在池塘、湖泊及海岸带等自然水域的沉淀污泥中均有分布,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排水沟渠的活性污泥中含有约10~2~10~4活细胞/克,因而推想废水中的有机成分在溶氧量极低的条件下是促成该菌在活性污泥中大量出现的重要因子,它们的主要类群是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及红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等兼性厌氧菌。
陈世阳姜秀萍
关键词:光合细菌自然水体红螺菌属硫细菌生态分布
光合细菌的特性及其开发利用被引量:20
1991年
论述了光合细菌中的螺菌科(红色无硫细菌),该科种类可以利用各种不同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和碳源,在厌氧光照下呈有机光能营养型,在有氧黑暗条件下又是有机化能营养型。这是一种重要的潜在生物资源,已被用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其菌体又是一种良好的单细胞蛋白(SCP),可做为水产养殖业中鱼虾等的饲料,亦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的其它方面。
陈世阳席振乐
关键词:光合细菌
利斯特氏病原菌在水产品中的传播
1998年
近年,欧洲和北美已多次发生由利斯特氏菌引起爆发性传染病。该菌现已列为食品检查标准中一种重要病原菌。它多由环境污染引起,具有抗热性和耐冷性,煮沸、冷藏仍能存活。介绍了它的生态环境、传播规律、鉴别方法和预防措施,认为煮沸—冷冻—融化过程为利斯特氏菌的致死过程。
刘树青陈世阳
关键词:生态环境预防措施水产品
青岛地区近岸海水和几种海产品中付溶血性弧菌的调查分析(英文)被引量:2
1991年
付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水产品中的一种重要食物中毒菌,它在沿岸海水和海产动物体上都有广泛的分布。本文报告了青岛地区近岸海水和几种常见水产品污染了该菌的情况。在检测方法上,改进了一种选择性较强的培养基(SAC),经实验表明,SAC培养基较其他常用的几种培养基对付溶血性弧菌检出的阳性率和灵敏度均较高,与普通采用的TCBS法比较,x^2=4.28,ρ<0.05,有显著效果的意义。青岛近岸海水中付溶血性弧菌的平均出现率为63.25—463CFU/100ml,生鲜的水产食品中平均含有745~6900CFU/100g,其中贝类含量最多,季节性和海区对其检出率有明显影响,夏季检出率最高,冬季最低,对不同方法所检出的菌株,选出部分作了它们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并与参考菌株对比,证实SAC法检出的菌株有85%以上的株数符合付溶血性弧菌的特征,而TCBS法所检出菌株只有55%的真实性。并初步证明,这是一种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共患菌。
陈世阳刘树青张文芳
关键词: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