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忠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改善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功能独立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平均62岁,其中基底节出血术后2例,丘脑出血1例。在无菌条件下,从患者的髂后上棘抽取骨髓血60~90 ml,分离纯化成干细胞,3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植入神经干细胞,每周一次,共计3次。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进行评定。主要评价:智力,计算能力,言语功能,对外界反应的灵敏性,吞咽功能,肌张力,肌力。结果自体移植后8 h^5 d内,3例中有两例出现发热,体温在37.6°C^38.2°C之间。治疗后观察随访2~5个月,智力改善2例,肌力增加3例,吞咽改善1例,言语功能改善3例,计数能力改善2例。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改善脑出血后遗症有效,患者生存质量提高。
- 陈保忠张卫华郑志
- 关键词:干细胞脑出血
- 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水肿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4年
-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水肿带变化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11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6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组),52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血肿清除率、水肿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清除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水肿带呈加重趋势,至第5天达到高峰;观察组术后水肿带较术前显著减轻,在第1、4、5、8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显著改善脑组织水肿,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张宏敏张卫华陈保忠张继平
-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基底节
- 终池持续引流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含量及脑血管痉挛指数的影响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终池持续引流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5 2例 ,随机分成 2组 ,终池持续引流 (A)组 2 6例 ,常规腰穿 (B)组 2 6例 ,正常对照 (C)组 12例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B两组不同时点及C组的脑脊液 (CSF)中内皮素 (ET)的含量 ;同时行经颅多谱勒检查 ,检测痉挛指数 ,对各组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第 1天A、B两组CSF中ET含量及痉挛指数无差异 (P >0 0 5 ) ,但均高于C组 (P <0 0 5 ) ;第 3天 ,ET含量及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P<0 0 1) ;第 5天 ,ET含量及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高于C组 (P <0 0 5 ) ,第 7天 ,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略高于C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高于C组 (P <0 0 5 )。结论 终池持续引流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更快地降低CSF中ET含量 ,能明显降低脑血管的痉挛指数 ,对减轻脑血管痉挛有一定的作用。但A组第 7天ET的含量和C组相当。然而痉挛指数仍高于C组 ,考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不仅和CSF中 (血管外 )神经递质有关 ,而且和血浆中 (血管内 )神经递质有关。
- 张卫华黄勤梁兆煜汪宝贞彭文辉潘汉杰陈保忠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脑脊液内皮素脑血管痉挛经颅多谱勒
- 尼莫司汀局部用药于大鼠正常脑组织对其早期学习记忆的影响
- 2013年
- 尼莫司汀(ACNU)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药物,但国内外尚缺少对ACNU接触局部正常脑组织后影响的关注。我们通过八臂迷宫,观察不同剂量ACNU接触局部大鼠正常脑组织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探讨大鼠正常脑组织对ACNU的最大耐受剂量。
- 虞云张卫华张继平陈保忠郑志张宏敏
- 关键词:正常脑组织学习记忆能力尼莫司汀局部用药最大耐受剂量ACNU
- 持续腰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0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持续腰池引流对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5年 6月— 2 0 0 0年 9月间对1 0 5例患者进行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的方法 ,其中自发性SAH 2 5例 ,外伤性SAH 30例 ,开颅术后SAH 50例。结果 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SAH的治愈率为 1 0 0 % ,无颅内感染、气颅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持续腰池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SAH的方法。
- 陈保忠张卫华郭予大麦源
- 关键词:持续腰池引流蛛网膜下腔出血
- Arnold Chiari畸形脑脊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观察
- 2004年
- 目的 从临床上验证ArnoldChiari畸形 (ACM)合并脊髓空洞 (SM )的脑脊液 (CSF)动力学改变的理论 ,提高ACM -SM的治愈率。方法 通过对 3 8例ACM -SM进行 1年的术前观察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3 8例ACM -SM中术前ACM或 (和 )SM进行性发展 3 0例 ( 78 95 % ) ,术后临床症状改善 3 5例 ( 92 11% ) ,并进行术后 1年随访 ,获得随访 2 9例 ,SM消失 2 0例 ,空洞明显缩小 9例。结论 ACM的CSF动力学改变是ACM合并SM的主要原因 ,手术在行后颅窝减压的基础上显微镜下松解下疝组织的粘连 ,恢复脑脊液循环是有效治疗ACM -SM的关键。
- 郭予大陈学光游潮李国平陈保忠
- 关键词: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
- 改良持续腰池引流治疗SAH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解决持续腰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引流管堵塞问题。方法 :对 16 8例SAH患者分别采用深静脉穿刺管 (试验组 )与持续硬外麻醉管 (对照组 )进行持续腰池引流治疗 ,将堵管率作对比。结果 :堵塞率试验组为 2 38% ,对照组为 15 4 8%。结论 :持续腰池引流治疗SAH ,深静脉管穿刺管明显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管。
- 郭予大李国平游潮陈保忠张卫华
- 关键词:持续腰池引流SAH引流管堵塞蛛网膜下腔出血
- 充分手术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附9例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死亡1例,存活8例,其中植物状态生存1例,存活率为8/9,均遗留偏侧瘫痪,随访12个月后,6例生活能自理。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偏瘫发生率高,易继发出血性梗死,并发症多,预后差;早期充分手术减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关键。
- 陈保忠张卫华郑志张宏敏虞云
- 关键词:脑梗死减压术外科预后
- 发生在大脑皮层的误诊为脑梗死的胶质瘤3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发生在大脑皮层局部脑回的胶质瘤的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例曾在外院误诊为脑梗死的发生在大脑皮层的胶质瘤患者,通过头MRI平扫加增强加波谱分析的影像学检查及对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3例均发生于顶叶单个或两个脑回,1例MRI表现为皮质下的低信号病变,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局部脑回肿胀,呈长T1和长T2信号,波谱分析结果N-乙酰冬氨酸(NNA)/胆碱(Ch)为0.27;2例病灶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病灶内见小血管显示,邻近脑沟消失,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FLAIR呈高信号,病灶区脑灰白质分界不清,波谱分析结果N-乙酰冬氨酸(NNA)/胆碱(Ch)分别为1.68和2.1,3例胶质瘤患者在我院术前均得到明确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早期即表现出有癫痫或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注意排除颅内肿瘤的可能性,头MRI平扫加增强加波谱分析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发生在大脑皮层局部脑回的胶质瘤的诊断率。
- 陈保忠赵继泉张卫华郑志张宏敏虞云
-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 经腰池恒压灌注林格氏液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实验性犬脑室出血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验证腰池恒压灌注林格氏液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纯种比格犬10只均做成脑室内出血的模型,模型建立后4h开始治疗,实验组5只,以2.96kPa的压力经腰池灌注林格氏液,同时行侧脑室外引流;对照组5只,用常规侧脑室外引流的方法。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严格监测颅内压及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引流量及灌注量,经12h治疗后处死动物并收集脑室内全部残余积血,比较两组标本的含铁血红蛋白的光密度值。结果两组动物从模型建立后至处死前生命体征平稳,颅内压波动不太。实验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内残余积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2.96kPa的压力恒压灌注林格氏液于腰池内,同时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该方法能更快地清除脑室内积血,更快地消除脑室内积血对脑室周围结构的刺激。
- 张卫华徐如祥汪宝贞梁兆煜姜晓丹潘汉杰陈保忠
-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