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喜蓉

作品数:57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理学
  • 10篇化学工程
  • 7篇文化科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冶金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催化
  • 21篇催化剂
  • 11篇纳米
  • 9篇选择性
  • 8篇钌催化剂
  • 7篇教学
  • 6篇一氧化碳
  • 6篇气体
  • 6篇氢气
  • 6篇富氢
  • 6篇富氢气体
  • 6篇CO
  • 6篇CO选择性氧...
  • 5篇水热
  • 5篇纳米氧化铁
  • 5篇LA
  • 4篇水热法
  • 4篇热法
  • 4篇化学反应工程
  • 4篇甲烷

机构

  • 44篇江西理工大学
  • 11篇华南理工大学
  • 8篇南昌大学
  • 6篇广州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福...
  • 1篇厦门稀土材料...

作者

  • 57篇陈喜蓉
  • 22篇陈早明
  • 11篇林维明
  • 9篇余长林
  • 9篇杨凯
  • 9篇黄微雅
  • 7篇郑典模
  • 7篇董新法
  • 6篇邹汉波
  • 5篇李敏
  • 4篇胡德远
  • 3篇陈胜洲
  • 3篇胡久彪
  • 3篇李立清
  • 3篇吴叔召
  • 2篇翁维正
  • 2篇周晓春
  • 2篇魏龙福
  • 2篇林晓敏
  • 2篇陈火平

传媒

  • 5篇广东化工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有色金属科学...
  • 2篇现代化工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无机盐工业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天然气化工—...
  • 2篇江西理工大学...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稀土
  • 1篇工业催化
  • 1篇分子催化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塑料工业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创”背景下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被引量:1
2020年
根据双创背景下行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探索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依托信息平台技术,建设“双创”背景下互联网+化工人才实践培养体系,构筑研学用一体化实验教学平台,充实系列教学资源,甄选实验实训项目,建立更为完善的实验师资队伍以及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与绩效评价体系。
陈喜蓉陈早明李敏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化工专业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被引量:1
2011年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反应工程基础、强化工程分析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大学阶段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线。文章阐述了将提高化工类学生综合能力这个培养目标贯穿到化学反应工程的教学当中的具体实践,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认识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陈喜蓉陈早明
关键词:化学反应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Ru-La_2O_3/γ-Al_2O_3催化剂合成、表征及CO选择氧化
2010年
采用浸渍法制备系列Ru-La2O3/γ-Al2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H2-TPR、CO-TPR、XPS、BET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La2O3的加入量、预处理方法对催化剂上CO选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10-170℃时Ru1La6/Al2O3催化剂上CO转化率达到99%以上,氧气利用率达55.7%以上.和Ru/Al2O3相比,Ru1La6/Al2O3催化剂在较低温度具有高活性,活性温度区间变宽.适量La2O3的加入促进了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分散,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经氢气预处理的Ru1La6/Al2O3催化剂活性最佳,催化剂上Ru物种结合能降低,表面钌物种活性位增多,且表面晶格氧浓度增大,更有利于CO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化反应.
陈喜蓉陈早明余长林林维明
关键词:钌催化剂一氧化碳氧化镧
(BiO)<Sub>2</Sub>OHCl/La(OH)<Sub>3</Sub>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提出一种(BiO)<Sub>2</Sub>OHCl/La(OH)<Sub>3</Sub>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向La(NO<Sub>3</Sub>)<Sub>3</Sub>固体中加入去离子...
黄微雅 徐冲 陈勋俊杨凯陈喜蓉
La、Co金属共掺杂TiO_(2)光催化材料的降解活性及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提高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效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稀土La及过渡金属Co共掺杂的TiO_(2)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和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La及Co共掺杂TiO_(2)光催化剂上催化降解活性,并对其催化降解动力学进行初步讨论。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得复合催化剂的形貌为球形结构,其中TiO_(2)为金红石相晶型,共掺杂后TiO_(2)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La、Co共掺TiO_(2)复合材料的降解能力相比纯TiO_(2)有显著提高。当溶液浓度均取5 ppm时,1%(Co+La)/TiO_(2)催化剂上甲基橙溶液降解率为85.45%,1%(Co+La)/TiO_(2)催化剂上罗丹明B溶液降解率为94.56%。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具有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谭俊陈喜蓉陈文斌汤昌财聂子旋林刘鹏陈早明
关键词:染料废水反应动力学
负载型钌催化剂上CO选择性氧化反应及载体的研究
以Ru为活性组分,采用初湿浸渍法以SiO<,2>和Al<,2>O<,3>为载体制备负载型钌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上CO选择性氧化催化性能,通过TG、XRD等检测手段研究了CO在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以及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陈喜蓉邹汉波董新法林维明
关键词:富氢气体钌催化剂一氧化碳
Ni/CeO_2-SiO_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性能(英文)被引量:4
2014年
以硝酸亚铈(Ce(NO3)3·6H2O)和正硅酸四乙酯(C8H20O4Si)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系列具有大比表面积的xCeO2-(1-x)SiO2 (x=0,0.25,0.50,0.75,1)复合氧化物载体,然后浸渍活性组分Ni制得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Ni催化剂.运用N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氢程序升温还原、氨程序升温脱附和热重等手段对所得催化剂的组织结构、还原性、表面酸性和积炭行为等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焙烧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该系列Ni/CeO2-SiO2催化剂具有大比表面积,CeO2晶粒较小,NiO的分散性好且易被还原,表面酸性弱,不容易积炭.当Ce/Si摩尔比为1∶1,活性组分Ni的质量分数为10%,焙烧温度为700℃时,所制备的Ni/CeO2-SiO2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最高的CH4转化率(~84%)和对产物CO及H2的选择性(>87%).
胡久彪余长林毕亚东魏龙福陈建钗陈喜蓉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甲烷部分氧化合成气
负载型钌催化剂上CO选择性氧化反应及载体的研究
以 Ru 为活性组分,采用初湿浸渍法以 SiO和AlO为载体制备负载型钌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上 CO 选择性氧化催化性能,通过 TG、XRD 等检测手段研究了 CO 在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以及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陈喜蓉邹汉波董新法林维明
关键词:富氢气体钌催化剂一氧化碳
La活化的功能化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申请属于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La活化的功能化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1)制备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2)聚乙烯亚胺(PEI)、戊二醛和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孔道...
黄微雅 张川群 刘新杨凯陈喜蓉
中空介孔三氧化钨微球载钯催化剂的甲酸氧化电催化性能(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喷雾干燥法和焙烧处理制备中空介孔三氧化钨微球(HMTTS),在其表面进一步负载活性成分Pd,得到纳米Pd/HMTTS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对催化剂的形貌和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均匀地分布在HMTTS表面.采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在酸性溶液中Pd/HMTTS催化剂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Pd/HMTTS催化剂比普通的三氧化钨载钯催化剂(Pd/WO3)对甲酸呈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和稳定性.HMTTS独特的中空介孔结构和表面特性以及氢溢流效应有利于甲酸在钯表面的直接脱氢氧化过程的发生.
周阳胡仙超李立清陈喜蓉
关键词: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甲酸氧化三氧化钨电催化介孔材料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