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传染
  • 7篇传染病
  • 6篇染病
  • 5篇疫情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4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传染病疫情
  • 2篇乙类
  • 2篇乙类传染病
  • 2篇疫情信息
  • 2篇腮腺炎
  • 2篇死亡率
  • 2篇死因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腮腺炎
  • 2篇减寿

机构

  • 19篇宝鸡市疾病预...
  • 4篇陕西省疾病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陈小英
  • 11篇田辉
  • 6篇张克俭
  • 5篇严钏元
  • 5篇梁文革
  • 4篇李广智
  • 4篇王林江
  • 4篇张义
  • 4篇刘峰
  • 4篇陈飒
  • 4篇包风云
  • 3篇郭晓琨
  • 3篇温丽萍
  • 2篇寇光平
  • 2篇王红林
  • 2篇戚玉琴
  • 2篇王学良
  • 2篇温金锁
  • 2篇李燕琴
  • 2篇包凤云

传媒

  • 7篇疾病监测
  • 7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第三届中国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7年陕西省宝鸡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价实行网络直报后陕西省宝鸡市2007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信息质量状况与网络运行情况,探讨影响该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原因,影响报告与审核及时性的原因,从而提高宝鸡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宝鸡市2007年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从系统中导出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宝鸡市传染病报告单位以综合医院为主,占75.38%;各级医疗机构直报率为81.02%,其中综合医院直报率达80.72%,乡镇卫生院直报率达85.62%;全年无未审核卡片、无零、缺报,无重复报告卡片,无误报卡片;全年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96.62%,较2006年上升了4.49%,审核及时率为98.79%,较2006年上升了1.51%。结论报告及时性是影响宝鸡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最主要的原因;各县(区)传染病报告卡审核质量参差不齐;网络直报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陈小英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信息
2004-2014年陕西省宝鸡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2004-2014年宝鸡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2014年宝鸡市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宝鸡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为33.94/10万,每年4~7月和11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比为1.74∶1;病例主要集中在3~19岁组;2006-2012年10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校,其中8起发生在小学。结论宝鸡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依然严峻,学生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应加大对中小学校等重点机构的防控力度,做好暴发疫情的早期处置,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措施提高易感人群的接种覆盖率,从根本上减少腮腺炎发病。
陈小英何朝晖梁文革贾敏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ARIMA模型在宝鸡市手足口病预警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动态研究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探讨合理的预测模型,为宝鸡市制定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宝鸡市2008 2014年手足口病月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模型诊断、模型评价,选择最优预测模型,利用所得到的模型对2015年1 6月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并评价其预测效果。结果通过参数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残差白噪声序列检验,得到模型ARIMA(1,1,1)(0,1,1)12,R2=0.820,标准化的BIC=10.507,Ljung-Box=4.631(P=0.995),2015年1 6月手足口病月发病数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34%,实际值都在95%可信区间内,建立的ARIMA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较为理想。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宝鸡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预测效果可信。
陈小英张义刘峰王林江李广智陈飒
关键词:ARIMA模型手足口病
2008-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2008—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及分布状况,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宝鸡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2469例,其中重症病例90例,死亡10例,年发病率为66.25/10万,发病高峰为5—7月,高发年龄为1~4岁儿童,其中1~岁组发病最多;普通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宝鸡市手足15病疫情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陈小英田辉梁文革李红兵胡小倩杨培荣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宝鸡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报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宝鸡市医疗机构传染病与死亡病例报告管理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查39所医疗单位(其中县级以上医院15所、乡镇卫生院12所、村卫生室12所)进行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管理及报告质量调查。结果传染病报告率县区级医疗机构高于乡镇级医疗机构(县区级报告率为98.12%,乡镇级报告率为83.72%);死亡病例报告率低,全市仅为60.10%;传染病诊断符合率较低[乙型肝炎(乙肝)诊断符合率为59.78%]。结论医疗机构部分传染病诊断准确性已成为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各级医疗机构部分医生对乙肝诊断标准了解不全面,分类错误是导致乙肝诊断符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同时死亡病例报告和管理不规范,漏报严重,直接影响了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报告质量。
郭晓琨陈小英严钏元田辉
关键词:传染病死亡病例
宝鸡市2000~2007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了解宝鸡市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7年宝鸡市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各年龄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5年起各年龄组发病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下降比较明显。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区。发病构成中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占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51.85%,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结论14岁以下儿童乙肝免疫防治策略已初见成效。应在加强新生儿及儿童乙型肝炎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加大对中青年及农村劳动人口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陈小英张克俭寇光平田辉包凤云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情
宝鸡市2001-2010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宝鸡市2001-2010年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宝鸡市2001-2010年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宝鸡市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肺结核、乙肝、痢疾主导着全市传染病发病趋势;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人群中职业分布以农民(含民工)、学生和儿童为主。结论传染病疾病谱及流行趋势发生明显变化,应适时调整防治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陈小英李燕琴王学良张克俭田辉梁文革
关键词:传染病
宝鸡市手足口病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界值优选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开展宝鸡市手足口病预警界值分析,确定手足口病的预警界值,提高传染病预警效率和能力。方法利用宝鸡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建立预警模型,通过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绘制ROC曲线,优选宝鸡市手足口病最佳预警界值。结果综合平衡预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后,将P65作为宝鸡市手足口病的预警界值。结论宝鸡市手足口病预警界值可适当降低,提高预警系统的灵敏度,及早发现聚集性疫情,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因此,传染病预警界值的设定应根据传染病发病特点并结合当地疫情信息进行优选,以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的预警能力。
陈小英张义金艳刘峰王林江李广智陈飒
关键词:手足口病
陕西省宝鸡市居民死因分析
目的:分析2009年陕西省宝鸡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减寿年数(YLL),为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2009年宝鸡市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居民死亡病例和人口监测数据为基础,按国际疾病分类法...
温金锁戚玉琴田辉陈小英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减寿年数
文献传递
2004—2011年陕西省宝鸡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宝鸡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宝鸡市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宝鸡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0 032例,年均发病率为33.29/10万,2005年和2008—2009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年。年均报告发病率山区县为58.70/10万(2 979/5 074 682),平原县为28.16/10万(7 053/25 042 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为主,共发病8 204例,占总病例数的81.78%;男性6 435例,女性3 597例,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79∶1;发病以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5.14%(6 535/10 032)。季节高峰集中在每年的4—7月(占42.46%)和11—12月(占22.73%)。结论 15岁以下人群是宝鸡市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危人群,应加大对学校、幼儿园等重点机构的防控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措施,提高易感人群的接种覆盖率,从根本上减少腮腺炎发病,促进人群健康。
梁文革寇光平陈小英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