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璇

作品数:23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暴雨
  • 6篇降水
  • 4篇强降水
  • 4篇暴雨过程
  • 3篇污染
  • 3篇西太平洋
  • 3篇副高
  • 3篇PM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对流
  • 2篇中尺度对流系...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暖区
  • 2篇气象
  • 2篇西太平洋副高
  • 2篇矩阵
  • 2篇环流
  • 2篇极端降水
  • 2篇光学
  • 2篇非绝热

机构

  • 19篇湖北省气象局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作者

  • 23篇陈璇
  • 8篇钟敏
  • 7篇董良鹏
  • 5篇王艳杰
  • 4篇柳草
  • 4篇王黎娟
  • 4篇管兆勇
  • 4篇张萍萍
  • 4篇王晓玲
  • 3篇何金海
  • 3篇李银娥
  • 3篇张蒙蒙
  • 3篇车钦
  • 3篇王珊珊
  • 2篇张宁
  • 2篇韩芳蓉
  • 2篇陈赛男
  • 1篇李剑
  • 1篇金琪
  • 1篇林春泽

传媒

  • 3篇气象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2篇科技引领产业...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2011年第...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PM_(2.5)重污染过程天气分型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基于2015-2016年湖北省细颗粒物PM_(2.5)监测数据,研究了湖北省17个重点城市PM_(2.5)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细颗粒物污染事件在西部和东部山区出现频率相对较小,在中部江汉平原地区出现频率较高,严重污染事件在襄阳、宜昌和武汉出现最多。结合2015-2016年天气环流背景,将影响湖北省PM_(2.5)重污染过程的天气类型分为6种:冷锋前部型(北路型、西北路型)、暖倒槽型(东高西低型、北高南低型)、均压场型和入海高压底后部型。湖北省特殊的地理构造,对不同天气类型的污染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冷锋前部型(北路型)主要影响鄂北及江汉平原地区;冷锋前部型(西北路型)主要污染区域为鄂东地区;暖倒槽型(东高西低型)主要影响江汉平原和鄂东北;暖倒槽型(北高南低型)和入海高压底后部型主要污染鄂西北、江汉平原、鄂东北西部;均压场型主要影响湖北省大部地区。不同类型的环流背景下,气流轨迹也有明显的差别。
陈璇王晓玲岳言裕陈赛男柳草李银娥王艳杰
关键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江淮流域持续性强降水期间西太副高位置变异与非绝热加热的关系被引量:24
2011年
采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全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讨论了江淮流域持续性强降水期间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变动特征及其与非绝热加热的关系。通过个例合成研究发现:副高位置变异与强降水持续期间大气非绝热加热关系密切。强降水持续期间,副高北侧的江淮流域和西侧的孟加拉湾北部地区均存在强烈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强降水发生前3 d,江淮流域Q1z开始增大,到降水发生后2 d的Q1z达到最大,尔后逐渐减小,降水结束后变化趋于平缓,此期间不利于副高北抬;此外,强降水发生前2 d,孟加拉湾北部地区Q1z开始增大,降水发生后1 d达最大,副高逐渐西伸,此后,Q1z减小,副高相应有所东退。根据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对流层中层,江淮流域非绝热加热的垂直变化有利于副高北侧气旋性涡度增长,阻碍副高北进,有利于雨带在江淮流域维持,形成持续性降水;孟加拉湾北部地区非绝热加热的垂直变化有利于副高西侧反气旋涡度增加,可能是诱导副高西伸的原因之一。
王黎娟陈璇管兆勇何金海
关键词:天气学西太平洋副高非绝热加热
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两个不同MCS成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湖北地形资料及NCEP、ECMWF再分析资料,针对一次数值模式漏报的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前,低层切变线北侧,地面弱冷空气侵入暖倒槽是本次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边界层强辐合中心和订正后高对流有效位能在预报中值得关注。两个大暴雨中心分别由两个不同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造成的,其演变形式和加强维持机制明显不同。松滋地区MCS受阵风锋触发,加强于边界层强辐合中心附近,在局地锋生作用下演变为中尺度涡旋结构,雷达上表现为人字形回波形态,大暴雨中心位于人字形回波交点处,50 mm/h雨强维持3 h。长阳地区MCS在边界层辐合区边缘,受边界层辐合气流触发,由加强的偏东气流在迎风坡上产生较强的地形强迫抬升而增强,最大雨强达102 mm/h。
钟敏陈璇王珊珊范元月
关键词:局地强降水锋生地形抬升
2016年湖北省一次暖区极端降水过程预报偏差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全球数值模式再分析资料(Reanalysis data of Global Numerical Model)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数值模式(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资料、华东区域中尺度模式(Shanghai Meteorological Bureau-WRF ADAS Rapid Refresh System,SMB-WARMS)资料及其他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6年7月5—6日湖北省一次暖区极端降水过程的预报偏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C模式低层预报风场与实况相比向西移动速度偏快,导致强降水落区预报偏西;忽视925 hPa切变线的动力触发作用及对流中高层干层的作用、对水汽迅速增加和极端性认识不足、对中尺度系统的演变规律估计不够等原因,导致预报的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实况相比有一定偏差。业务数值模式提前72 h、48 h、24 h预报的降水与实况相比均存在偏差,其中华东区域中尺度模式可以提前12 h对降水落区进行调整,在本例中对修正降水预报结论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张萍萍孙军董良鹏陈璇车钦钟敏张蒙蒙张宁
关键词:极端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
大气加热场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位置变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江淮2003年和华南1998年夏季持续性强降水典型个例,采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模拟了强降水期间江淮、华南及孟加拉湾热源异常分布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位置东西进退及南北变动的影响。模拟证实: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短期变异与大气加热场及其配置有密切的联系。持续性强降水期间,副高西侧较远处孟加拉湾热源是诱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西伸的原因之一;华南强降水期间,华南和孟加拉湾热源的共同存在可使副高在季节性西伸过程中出现短期东撤;江淮强降水期间,江淮和孟加拉湾热源的共同存在会诱导副高异常西伸。但模式在模拟副高位置南北变动上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证实华南、江淮热源单独存在时对副高在南北位置变异上的阻碍作用。
陈璇王黎娟管兆勇林春泽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数值模拟REGCM3持续性强降水
2016年湖北梅汛期一次极端强降雨的气象因子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气象因子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常的高低纬度环流形势配合,为此次极端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500 hPa副热带高压较气候平均值显著偏强,有利于副热带高压西侧水汽输送加强,使得低层南风距平较气候平均值异常偏强;850 hPa低涡强烈发展配合200 hPa分流区的形成,导致垂直方向上动力抬升也表现出一定的异常性;此外对该过程中极端降水站点上空的气象因子分析发现,水汽因子(PW)、不稳定因子(K指数)和动力因子(850 hPa散度)绝对值均比气候平均值偏高了1.5个σ以上,并且超过历史相关统计值的上四分位值。最后给出了此次过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天气概念模型及气象因子异常度的定量配置图。
张萍萍孙军车钦董良鹏钟敏陈璇张蒙蒙张宁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
'分型配料法'在湖北省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改进
本文在湖北省暴雨预报"分型配料法"的应用研究基础上,通过2010年5-10月的暴雨个例实况与"分型配料法"预报结论的对比检验,发现"分型配料法"能够较好地做出暴...
王艳陈璇金琪
关键词:暴雨落区预报持续性暴雨突发性暴雨
一种水下光学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光学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获取水下光学的训练图像,并进行预处理生成训练图像数据矩阵;将所述训练图像数据矩阵按列拼接生成图像数据增广矩阵;构建引入双灵活度量自适应加权的2DPCA优化模型,将所...
毕鹏飞胡志远陈璇张研博
国内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在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方面的研究进展。涉及亚洲热带季风爆发特征、爆发机制、季风指数设计、东亚季风环流系统、低频振荡活动以及东亚季风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等问题,并讨论了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前景。
王黎娟何金海管兆勇陈璇
关键词:季风指数低频振荡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我国南方洪涝暴雨期西太平洋副高短期位置变异的特点及成因被引量:37
2009年
利用NCEP/NCAR多年逐日再分析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CMAP(NOAA NCEP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候平均降雨量资料以及全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中西太平洋副高短期位置变异的异同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和江淮大范围持续性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均比同期气候平均值异常偏南偏西,且强度偏强。华南暴雨期间,副高西北侧华南地区以及西侧孟加拉湾地区存在异常强烈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江淮暴雨期间,副高北侧江淮流域及西侧孟加拉湾地区也存在异常强烈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运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理论,研究非绝热加热对西太平洋副高短期位置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副高位置的短期变异与非绝热加热场及其配置有密切联系。华南暴雨期间,副高西北侧边缘的华南地区加热场可在短期内迫使副高东撤南退;江淮暴雨期间,副高北侧江淮流域加热场的存在不利于副高北进,而西侧较远处孟加拉湾热源会诱导副高西伸,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副高在江淮以南维持,且会明显西伸。
王黎娟陈璇管兆勇何金海
关键词:江淮西太平洋副高非绝热加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