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家俊

作品数:63 被引量:1,063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文学
  • 1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15篇文学
  • 7篇诗学
  • 6篇殖民
  • 6篇文化
  • 6篇后殖民
  • 5篇萨义德
  • 5篇现代主义
  • 5篇美学
  • 5篇跨文化
  • 4篇身份
  • 3篇英国文学
  • 3篇身份认同
  • 3篇古典
  • 3篇范式
  • 2篇迪金森
  • 2篇性别
  • 2篇叙事
  • 2篇政治
  • 2篇殖民话语
  • 2篇人文

机构

  • 50篇北京外国语大...
  • 13篇四川外语学院
  • 3篇加利福尼亚大...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63篇陶家俊
  • 4篇黄丽娟
  • 2篇陈李萍
  • 1篇郑佰青
  • 1篇张中载
  • 1篇龙丹

传媒

  • 13篇外国文学
  • 9篇外国语文
  • 8篇当代外国文学
  • 7篇外国文学研究
  • 6篇四川外语学院...
  • 5篇国外文学
  • 3篇解放军外国语...
  • 2篇外语教学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 1篇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德森—卡勒范式的摹仿诗学基础——评乔纳森·卡勒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对话被引量:4
2010年
分析卡勒与安德森围绕小说与想像的民族共同体之谱系展开的对话,论证以摹仿诗学为元理论基础的安德森—卡勒范式的四大理论创新点,即印刷资本主义与印刷文化、现代民族认同的想像本质、文学叙事与文化想像、文学摹仿与文化摹仿。反思安德森—卡勒范式的文学中心论涉及的文学与整个人文学科及跨学科批评理论之间的关系;反思建构系统的以文学叙事为中心的文化想像和形象理论之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倡在重估当代全球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知识合法性的前提下重铸文学的公共批判精神、文化拯救和创新力量。
陶家俊
关键词:摹仿想像
论中国古典气韵论影响下罗杰·弗莱的性灵美学思想被引量:2
2023年
从跨文化影响视角考察,中国古典气韵论影响了英国现代主义美学家罗杰·弗莱的性灵美学思想。20世纪初中国古典气韵论通过汉学话语、文物鉴评的专业和科学话语、现代主义美学话语与弗莱的现代主义美学融合,形成与他扎根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形式主义美学平行的性灵美学思想。弗莱的性灵美学以艺术家、艺术品、艺术审美为三维,统摄艺术家的精神生命、艺术品的自足生命和审美鉴赏中的审美情感,以艺术家内在精神生命的外化溢射和感知还原为双向生成结构。性灵美学为从比较文明视角研究世界文学和艺术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陶家俊
关键词:罗杰·弗莱
现代性的生死断裂——1976年福柯与鲍德里亚视野中的生死边界被引量:1
2018年
1976年米歇尔·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系列讲座"必须保卫社会"与让·鲍德里亚同一年问世的《象征交换与死亡》分别探讨了规训/调节权力技术论和宏大象征交换逻辑论,他们各自在权力与象征交换层面对生命与死亡边界进行了反思重构。福柯与鲍德里亚立足于生命与死亡的现代性批判,阐述了西方哲学的现代性话语与种族、文化、社会、历史意义上的他者之间挪用与排斥的矛盾关系,由此揭示了制约福柯与鲍德里亚现代性哲学话语的双重束缚死局,同时反思了内在的跨文化转化过程涉及到的文化边界重构必要性问题。
陶家俊
关键词:福柯鲍德里亚
世界性/世界化:后殖民文本政治论的两大根源被引量:1
2007年
后殖民研究以各类后殖民文本政治为基础,既形成不同的后殖民研究方法论,又提出各种后殖民理论政治主张。以殖民和后殖民文本为轴心,以西方现代性人文主义传统为底色,爱德华.萨义德和G.C.斯匹瓦克提出的世界性理论和世界化理论成了后殖民文本政治论的两大根源。世界性理论和世界化理论展示了两位后殖民研究领路人思想嬗变的轨迹以及他们对殖民和后殖民现代性暴力不懈的批判精神,为两种对立的理论伦理立场——新人文主义和反人文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陶家俊
关键词:后殖民世界化
跨文化视阈中的文学关联——论萨义德、劳伦斯和卡桑诺瓦的文学关联理论
2019年
本文立足跨文化视阈透视历史、文化、政治、民族、地理等多纬度中独立的文学关联世界。比较分析爱德华·萨义德的跨文化连接论、帕特丽夏劳伦斯的跨文化文学关联网络论与帕斯卡尔·卡桑诺瓦的文学世界体系论。他们对文学关联性的跨文化思考颠覆了文学本体论和文化本体论,表征着从本体认知模式向关联认知模式的知识话语转型。
陶家俊
关键词:跨文化
西方阐释学与读者反应理论在中国的跨文化接受被引量:1
2013年
西方阐释学在中国的跨文化接受和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兴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呈三期发展态势,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在中国20世纪的不同历史语境中形成了熊伟、钱钟书、汤一介代表的西方阐释学和读者理论中国化的三条道路,即西方阐释学经典人物和重要理论的译介和研究、西方阐释学和读者理论与中国传统人文学问的打通融合、通过借鉴西方阐释学来创建中国阐释学。
陶家俊
关键词:阐释学读者反应理论
同一与差异
陶家俊
关键词:英国文学文化身份E·M·福斯特
语言、艺术与文化政治——论古吉·塞昂哥的反殖民思想被引量:9
2006年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洲黑人知识分子古吉·塞昂哥以戏剧和小说创作、文化政治批判等为手段,不懈地批判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后殖民国家暴力。他在80年代以后发表的文化政治批判论著《精神去殖民》和《笔尖、枪尖及梦想》是他流亡岁月的精神启示录,更是他反殖民思想成熟的标志。他的反殖民思想的核心是对语言殖民、后殖民国家权力与艺术的对立等问题的反思批判,其理论受到马克思主义和范农思想的双重影响。
陶家俊
关键词:表演空间
唯美中国的诱惑:20世纪30年代牛津才子的中国之旅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从跨文化研究视角聚焦20世纪30年代以哈罗德·阿克顿、罗伯特·拜伦、彼得·昆内尔、奥斯伯特·西特韦尔和W.H.奥登为核心的牛津才子的唯美中国体验。他们的中国之行充满了对中国生活方式的唯美感知,对自我生命中与中国文明相通、与西方现代文明相异因而受压抑的性情的再发现。这种向中国生活和文明底里的探寻将现代主义极端的唯美先锋实验引向中国文明的永恒精神和中国生活的唯美内涵。文化帝国主义鼓动的宗教、文化和种族优越意识让位于个体心灵深处喷发的对中国文明、生活和人的敬仰甚至膜拜。
陶家俊
关键词:现代主义
跨文化转化诗学视野中的哈代场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立足跨文化转化诗学视野,系统分析19世纪90年代的哈代场,论证跨文化转化意义上哈代场的异质特征,探讨哈代的文学表现与其思想探索、作为虚构叙事的小说与非虚构叙事的书信写作、民族主义意识与帝国文化意识、宗教人本主义与世俗人性观、想象中国与想象英格兰等多重关系,重构哈代场多维、动态的文学边界,反思以文学为独特表现形式的跨文化转化现象。
陶家俊
关键词:文学边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