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民

作品数:19 被引量:8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政治
  • 6篇外交
  • 2篇中国外交
  • 2篇中国威胁论
  • 2篇人文交流
  • 2篇外交工作
  • 2篇外交模式
  • 2篇威胁论
  • 1篇大选
  • 1篇党建
  • 1篇地区主义
  • 1篇东盟关系
  • 1篇多边主义
  • 1篇演进
  • 1篇一党执政
  • 1篇游行
  • 1篇游行示威
  • 1篇舆论
  • 1篇越南经济
  • 1篇战略威慑

机构

  • 19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9篇韦民
  • 2篇许利平
  • 1篇邓凯
  • 1篇王春燕

传媒

  • 10篇学习月刊
  • 6篇国际政治研究
  • 1篇世界知识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文化外交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2012年
传统外交是政府间以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互动关系,这种外交模式正随着全球背景的深刻转换而发生着重大变革。当今国际社会.以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为代表的新型外交形式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外交工作的新范式。作为一种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化解偏见、增加好感的重要外交途径.文化外交在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的地位越发凸现出来。
韦民邓凯
关键词:文化外交中国国家形象政治经济外交模式外交工作公共外交
咄咄以固其势的美国对华战略新布局
2011年
当今世界,至关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非中美关系莫属。我们有理由确信中美两国能够和平相处,因为两国之间具有许多合作的潜能和共同的利益基础。同样,我们对两国关系的演变也有不少忧虑,因为两国间存在着不少有损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诸多隐忧。
韦民
关键词:美国对华战略和平相处
论日本与东盟的相互认知及双边关系的演进被引量:13
2009年
本文在回顾战后日本—东盟关系演进的基础上,描述了两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时较为密切的全方位关系,到冷战结束以来平衡性与互动性更为突出的关系样式,分析了日本—东盟关系式样形成的内外原因,并对日本和东盟相互战略认知进行了探究。文章认为,在东亚国际格局变动的新时期里,日本—东盟关系将在前者以日美同盟为外交"基石"以及后者以"大国平衡战略"为标杆的基础上,日本将继续寻求美国与亚洲之间的政策平衡点,而东盟则在继续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依然会将中、美、日为核心的世界大国和国际组织纳入并塑造为该地区的基本平衡力量。从东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并奉行灵活进取的地区多边主义,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日本与东盟国家颇为紧密的传统关系、尤其经济关系方面相应会面临三大效应的影响,将朝着平衡性、互动性、竞争性相对更为显著的发展方向演进。
韦民
关键词:历史趋势
人文交流与经略周边被引量:7
2016年
自2013年中共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中国经略周边从理念、战略的构思与布局,到具体项目的实施,周边形势总体向好,周边外交地位不断上升。同时,经略周边的结构性矛盾和认知落差,造成了中国与周边的信任赤字不断扩大,倒逼人文交流步伐加快。作为推动中国与周边关系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经略周边的"民心相通"主要平台,人文交流,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许利平韦民
关键词:历史机遇外交工作文化生活价值观体系政治认同
对中国外交“强硬论”的冷思考被引量:1
2011年
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短短数年.世界形势一日千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酝酿着重大变迁。中国被普遍视为这个重大历史进程的主要动力源.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外界普遍关注和解读的焦点。国际舆论纷纷议论,
韦民
关键词:中国外交冷思考世界金融危机国际舆论
南海僵局中的美国因素被引量:1
2011年
南海争端已然延宕了30多年,正逐步演化为东亚的外交角逐场与中美关系新的碰触点。它不是中国与当事方之间的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中国外交战略的大问题。美国因素是这个问题日趋复杂化、危险化之根源所在,也是中国解决南海争端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变数。
韦民
关键词:南海争端中国外交战略
中国与邻国人文交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正>人文交流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环节,是扩大中国在周边邻国的社会和民意基础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软实力在周边邻国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中国硬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中国与周边邻国的人文交流也在迅猛发展。然而...
许利平韦民
文献传递
规模、体系与小国脆弱性被引量:17
2013年
规模、体系是探索小国脆弱性演进的基本理论途径。规模小是小国的共同特征,也是小国脆弱性的根源。然而,小国脆弱性及其衍生的依赖性和边缘性并非固定不变,国际体系与全球语境对脆弱性的程度、内涵及其政治经济意义具有建构性影响。规模的政治意义往往取决于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规模的经济意义则取决于国际经济机制安排。在当今国际关系语境下,小国脆弱性因体系性质的变化而得到缓解、因全球化的演进而迎来重大转机。但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小国脆弱性的根除,"小"仍具显著的政治经济意义。简单来看,规模的意义塑造着国家特性,"小"与体系的变迁共同建构着小国脆弱性的性质与内涵。
韦民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脆弱性
小国概念:争论与选择被引量:13
2014年
一个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小国概念是推动小国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将当今国际体系中的小国界定为人口规模低于1000万的主权国家较为合理。在众多界定方式中,物质取向的单一指标界定方法具有理论可行性和操作可能性。具体而言,人口规模是小国界定的相对可靠指标,因为人口规模与物质规模、能力规模和体系规模存在显著相关性,也是说明与解释国家行为的关键变量。与此同时,1000万这个分界线可以更好地反映小国群体的总体物质规模。小国界定是一个客观描述过程,又是一个主观认知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建构过程。
韦民
关键词:国际政治理论
东盟不会参与美国主导的反华联盟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历史和现实矛盾明显,在对外关系上也有不同的认知和政策,避免"选边站队"的中立策略事实上是防止区内分歧、甚至分裂的必然选择。大国相争,小国得利。它可以充分利用大国互疑提供的交易筹码和政治经济机会,争取更多的...
韦民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