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东兴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建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腺癌
  • 5篇肿瘤
  • 4篇血清
  • 4篇肠癌
  • 3篇蛋白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免疫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化疗
  • 2篇预后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手术
  • 2篇晚期
  • 2篇晚期乳腺癌
  • 2篇腺肿瘤

机构

  • 14篇上海建工医院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韩东兴
  • 4篇江勇
  • 4篇韩潞
  • 4篇严琳
  • 3篇席吕刚
  • 3篇沈坤炜
  • 3篇闾晨涛
  • 3篇刘邦令
  • 3篇沈镇宙
  • 2篇陈云霞
  • 1篇潘天锡
  • 1篇王冠华
  • 1篇谭卫林
  • 1篇韩企夏
  • 1篇刘耀祖
  • 1篇郭坚
  • 1篇钱建林
  • 1篇刘兵
  • 1篇潘卉
  • 1篇陈勇

传媒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齐鲁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07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晚期乳腺癌3例治疗疗效报告
2007年
严琳席吕刚韩东兴刘邦令
关键词:乳腺肿瘤治疗学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脂肪酸合成酶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背景与目的: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是唯一有能力在细胞内合成长链脂肪酸的蛋白。由于肿瘤组织对脂肪酸的需求旺盛,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常见FAS过表达。本实验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FAS水平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FAS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FAS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FAS平均为20.77±10.56 mg/L,对照组FAS水平为10.33±5.6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Ⅱ、Ⅲ及Ⅳ期患者FAS水平分别为13.24±11.43、24.20±11.87和35.44±12.18 mg/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患者FAS水平分别为16.46±10.58、20.38±11.87和25.84±10.88 mg/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FAS水平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可以对其作为评估肿瘤进展情况的标志物的可行性作进一步研究。
闾晨涛韩潞江勇韩东兴
关键词:脂肪酸合成酶结直肠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α-1-酸性糖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诊断和预后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据文献报道,2008年全世界新发结直肠癌病例有120万例,死亡60万例^[1],是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α-1-酸性糖蛋白(alpha-1-acidglycoprotein,AGP)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3,是人类血清中含糖量最高(约45%)、酸性最强(PI:2.7~3.5)的糖蛋白。
韩潞江勇韩东兴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组化
老年性乳腺癌的特点及个体治疗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点及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我院收治的50例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合并症的资料。结果 50例患者均患有不同的合并症,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占62%(31/50),神经内分泌癌次之,占16%(8/50),黏液癌占14%(7/50)。50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改良根治术29例,单纯乳房切除术8例,广切术13例;术后辅助化疗3例,占6%(3/50),辅助内分泌治疗41例占82%(41/50)。随访2年,复发转移6例(12%),死亡5例(10%),其中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老年性乳腺癌侵袭性低,预后好。治疗应根据老年人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予以个体化治疗等综合治疗。
韩东兴严琳陈云霞陈勇刘邦令
关键词:老年性乳腺癌个体化治疗
T_2N_0M_0乳腺癌治疗方法的选择被引量:1
1997年
探讨T2N0M0乳腺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702例T2N0M0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的效果。结果T2N0M0乳腺癌临床检查淋巴结假阴性率为35.2%。各种手术方式在淋巴结阴性时生存率相似。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辅助化疗在淋巴结转移超过4只者可提高生存率。结论T2N0M0乳腺癌病灶≤3cm可作改良根治术,病灶>3cm且位于中央或内侧应同时清除内乳淋巴结。术后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辅助治疗。
韩东兴沈镇宙沈坤炜潘天锡
关键词:外科手术乳腺癌综合疗法恶性肿瘤
结肠癌患者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12月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9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2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或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患者间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抵抗素和瘦素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闾晨涛江勇韩潞韩东兴
关键词:结肠癌脂肪因子抵抗素瘦素
p^(53)突变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1997年
使用p53突变蛋白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93例乳腺癌标本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标志,藉此探讨p53突变蛋白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p53突变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是47.31%,非特殊型和特殊型乳腺癌的p53突变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7.67%和42.86%,二者无显著差异。p53突变蛋白阳性率与肿瘤分期、月经状况以及淋巴转移状况无关。
韩东兴沈镇宙沈坤炜
关键词:P53突变蛋白生物学行为乳腺肿瘤
Ⅲ期结肠癌辅助化疗过程中血清CEA和TIMP-1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癌胚抗原(CEA)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患者30例,以mFOLFOX6方案进行12周期化疗。化疗前(d0)、第1周期后(d4)、第2周期前后(d14、d18)、第6周期前后(d70、d74)分别采集血样,分别测定CEA和TIMP-1水平。结果血清CEA水平6个时间点分别为(1.66±0.35)、(1.16±0.26)、(1.71±0.28)、(1.69±0.51)、(1 63±0.16)、(1.61±0.20)μg/L,化疗中除d4与d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点CEA水平与化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IMP-1水平6个时点分别为(150.70±15.32)、(153.53±16.91)、(166.28±12.64)、(190.81±1 1.73)、(140.48±12.30)、(145_20±10 49)μg/L,d4、d14与d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18与d0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化疗过程中,CEA保持稳定,而TIMP-1在化疗开始第2周后有一过性升高。
闾晨涛韩潞江勇韩东兴
关键词: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20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保乳问题及综合治疗。方法对20例肿瘤直径在0.8—2.5cm的乳腺癌患者施行保留乳房手术,并予以辅助全身治疗及全乳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保乳手术接受含蒽环类药全身治疗,2例接受内分泌治疗。20例术中切缘一次全部阴性率100%。全部病例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掌握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适应证,并予以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韩东兴席吕刚严琳刘邦令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
乳腺癌骨转移的综合治疗(附7例分析)
1996年
乳腺癌骨转移在乳腺癌中较常见,治疗上也较困难。我们报告的骨转移均经X线,CT及ECT证实,而且以椎体转移量多,其次是肋骨髓骨转移。年龄以绝经前者为多见。对于多发灶的转移应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和内分泌治疗,而单发灶的转移应以放疗为主辅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经过综合治疗后,症状消失者4例,缓解者3例。我们认为对有骨转移患者,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是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韩东兴钱建林王冠华刘耀祖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内分泌治疗晚期乳腺癌联合化疗血清碱性磷酸酶免疫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