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炽明
- 作品数:12 被引量:209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秸秆还田措施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关中地区秸秆还田措施下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相同区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氮肥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进行一季以5个氮肥用量(0,84,168,252,336 kg/hm2)为主处理、秸秆还田与否为副处理的田间裂区试验,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秸秆还田措施下小麦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地上部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在低施氮量(〈168 kg/hm2)下,氮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有降低趋势,在高施氮量(〉252 kg/hm2)下,氮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但两者差异不显著;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呈现为相同施氮量下,秸秆还田处理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分别提高了3.29%~24.46%和15.04%~30.05%。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籽粒、茎叶和颖壳中的氮素含量及茎叶和颖壳中的钾素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颖壳磷素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降低趋势,籽粒中钾素含量受施氮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量下,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氮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籽粒的磷素及钾素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氮肥配合秸秆还田能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秸秆还田配施适量的氮肥有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趋势,秸秆还田后氮肥施用量应高于非秸秆还田的田块,但考虑到生产成本及潜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关中地区冬小麦施氮量不宜高于336 kg/hm2。
- 顾炽明黄婷苗郑险峰侯仰毅王朝辉
-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肥用量籽粒产量养分吸收冬小麦
- 氮磷钾配比对红枣“七月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3414"田间施肥,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七月鲜"红枣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可以有效提高红枣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施肥配比(尿素∶普钙∶硫酸钾质量比)为0.5∶1∶0.4(即N∶P2O5∶K2O配比为1.92∶1∶1.67)对"七月鲜"红枣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最佳,增产达50%,增加经济效益达到7万元/hm2。在品质上,尿素∶普钙∶硫酸钾质量比为0.5∶0.5∶0.4比例效果最佳。合适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提高红枣产量、改善品质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可减少肥料的过量施用。
- 高健顾炽明郑险峰高文海李新岗
- 关键词:施肥配比
- 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的氮磷利用差异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氮、磷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籽粒和地上部吸氮量、吸磷量、氮磷收获指数、氮磷效率均存在明显差异。随养分投入水平的提高,不同产量水平品种的籽粒和地上部吸氮量、吸磷量均提高,高产品种随养分投入增加而提高的敏感程度高于中产和低产品种。氮磷收获指数随养分投入水平的提高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低养分投入水平下,高产品种的氮肥回收率和偏生产力分别较低产品种高222%和49%;磷肥回收率和偏生产力分别较低产品种高766%和49%,高投入降低了各产量水平品种的偏生产力。
- 周玲王朝辉李可懿顾炽明李生秀
- 关键词:冬小麦养分投入氮效率磷效率
- 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特征被引量:60
- 2016年
- 为分析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分形特征,揭示人类活动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以库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人工林地、自然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经干筛和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组成,以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大团聚体含量(R〉0.25)和团聚体破坏率(PAD))、土壤团聚体直径指标(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均重直径(GMD))以及分形维数(D)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测定,湿筛法相对干筛法重现性更好,能更真实反映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各土地利用方式总体上表现为林地(人工林和自然林)土壤稳定性和抗蚀性更好,其MWD和GMD值相对较高,D值相对较低;相反,旱作农地(果园和旱地)土壤团聚结构及其稳定性较弱,其MWD和GMD值相对较低,D值相对较高。说明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MWD、GMD值和D值与各粒径团聚体含量呈明显线性关系,在土壤团聚化过程中,土壤团聚体从微团聚体(〈0.25 mm)—中等团聚体(0.25~5 mm)—大团聚体(〉5 mm)的转化中,0.25,1,5mm粒级是较为关键的临界点。
- 姜敏刘毅刘闯李志国顾炽明谢娟陈防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团聚体稳定性
- 施氮对关中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7年
- 在陕西关中平原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填埋与^(15)N同位素标记玉米秸秆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不施氮和施氮200 kg·hm^(-2)两个处理,研究施氮对小麦生长期内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的影响以及腐解过程中秸秆碳、氮、磷、钾的养分释放.结果表明:从小麦播种到越冬期,施用氮肥对秸秆碳和干物质分解无显著影响,但可促进秸秆中磷的释放,抑制氮和钾的释放.灌浆到成熟期,氮肥对秸秆腐解及其N、P、K养分的释放无显著影响,但秸秆碳的释放显著增加.不同生育期,玉米秸秆碳的释放与干物质分解变化趋势一致,C/N逐渐下降.种植一季小麦后,秸秆干物质累计腐解率不足50%;秸秆碳释放率为47.9%~51.1%,不施氮和施氮处理的秸秆C/N分别由32.2降低到20.2和17.9.小麦收获时,秸秆氮、磷、钾均为净释放,氮释放量为7.2~9.4 kg·hm^(-2),占秸秆氮的12.7%~16.6%;磷释放量为1.29~1.44kg·hm^(-2),占29.0%~32.4%;钾的释放量大、释放快,越冬前超过80%,成熟时释放量为51.8~52.5 kg·hm^(-2),占90.5%~91.7%.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应考虑秸秆归还的钾,减少小麦钾肥用量,适量补充氮、磷.
- 黄婷苗王朝辉侯仰毅顾炽明李晓郑险峰
- 关键词:轮作腐解
- 关中灌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以西农979为供试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的冬小麦施氮水平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收获后土壤硝态氮以及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公顷穗数在N262.5达到最大,千粒质量在N175达到最大。氮素回收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素收获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在N175时达到最大值。N262.5、N350处理比N0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收获后土壤耕层硝态氮累积量。施氮量为0~262.5kg/hm2,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提高。综合考虑目前技术水平和当地气候条件,关中灌区冬小麦施氮量应控制在175~262.5kg/hm2。
- 沈海军祝飞华顾炽明郑险峰张向茹李有兵刘淼
- 关键词:秸秆还田施氮量氮素利用
- 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及机制初探被引量:14
- 2016年
-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通过土壤培养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1%含量生物炭(B1)、2%含量生物炭(B2)、3%含量生物炭(B3)四个生物炭水平。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于我国南方两种不同土壤(黄棕壤和灰潮土)不同形态钾素含量变化差异及理化性质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按土壤质量施加1%、2%和3%的生物炭均能提高两种土壤各有效态钾含量水平,并且在此范围内有效态钾含量有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是不同土壤有效态钾增加量有所不同,黄棕壤有效态钾增加量要高于灰潮土。分析认为供试土壤有效钾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炭中所含有的钾素直接带入以及生物炭施入后引起土壤理化性质、解钾菌数量等的变化,间接提高了一部分土壤吸附固定态钾的有效性。
- 姜敏汪霄张润花李志国顾炽明刘毅陈防WANG Li
- 关键词:生物炭钾素形态土壤类型理化性质
- 施氮对秸秆还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关中灌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该地区实现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农979"作为供试冬小麦品种,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0,87.5,175,262.5,350kg/hm2氮肥以及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用175kg/hm2氮肥6个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氮肥用量相等(175kg/hm2)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较单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了39万穗/hm2,1.57,2.11g和1 200kg/hm2。6个处理中,玉米秸秆还田配施262.5kg/hm2氮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8 415kg/hm2和20.9kg/(hm2.mm)。各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耗水量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减少19.00mm。【结论】秸秆还田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关中平原冬小麦氮肥用量应控制在175~262.5kg/hm2。
- 张亮黄婷苗郑险峰顾炽明王朝辉
- 关键词:秸秆还田冬小麦水分利用率
- 施氮对关中灌区秸秆还田小麦生长及秸秆腐解规律的影响
- 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实施秸秆还田,对促进秸秆资源的利用以及冬小麦的高效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用氮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均有重要的影响,不合理施氮不仅可能会导致籽粒产量和品质的下降,还能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制约农业...
- 顾炽明
- 关键词:冬小麦产量氮肥用量秸秆还田秸秆腐解
- 文献传递
-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3年
- 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关中地区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氮肥处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冬小麦产量在低施氮量处理时有降低的趋势,在高施氮量处理时有增加的趋势,但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冬小麦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1.6%-9.1%;秸秆还田措施配施适量的氮肥有降低冬小麦百公斤籽粒需氮量的趋势。综合考虑到生产成本及潜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试验地区冬小麦施氮量以252-321 kg·hm-2为宜。
- 顾炽明郑险峰黄婷苗侯仰毅王朝辉
-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肥氮素利用效率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