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华文
- 作品数:10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上震旦统白云岩储层特征与成因被引量:18
- 2019年
- 塔里木盆地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埋藏较深、较少被钻井揭露,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在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震旦系露头剖面开展密集取样(1.28个/m),对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的岩性、物性和储层成因机理开展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奇格布拉克组含5种主要的储集岩类:亮晶藻凝块白云岩、岩溶角砾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和灰质(含灰质)白云岩。落实了储层的纵、横向展布规律,其垂向上主要发育3个储层段,总厚度为65.7~95.9 m,孔隙度为5.1%~5.3%,储地比为0.42~0.53。奇格布拉克组的顶部储层段在区域上展布较为稳定,中部—底部储层段在柯坪—塔北地区分布不连续。沉积相、风化壳岩溶作用及热液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裂缝对改善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震旦系白云岩与上覆玉尔吐斯组黑色泥页岩构成优质的源-储-盖组合,是超深层勘探潜在的新领域,而塔北地区是该领域的现实勘探区带。
- 严威杨果易艳左小军王孝明娄洪饶华文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白云岩储层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区块深层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特征与成因机理被引量:14
- 2018年
- 库车坳陷克深区块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发育(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为高温高压系统,气水分布关系复杂,给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通过系统剖析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气藏源储关系、气水分布特征等,结合相渗等实验,研究气藏的气水分布成因机制与模式。研究表明,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基质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粒间溶蚀扩大孔为主,孔喉结构复杂,断层、裂缝形成不同尺度的裂缝网络系统,储层非均质性强;"源储显著分离"是克深区块有别于国内外其他典型"源储互层型或紧邻共生型"致密砂岩气藏主要特征;"源储分离"使得天然气需要通过断层、裂缝系统,经过较长距离的二次运移进入致密储层;天然气充注程度受断层—裂缝系统、裂缝网密度、岩石基质物性与孔隙结构影响,距离裂缝面越近,岩石基质中天然气充注强度越大;在膏盐岩直接盖层影响下,气藏地层水主要通过断层和裂缝网络反排,排替作用是天然气主要的成藏机制;进而将克深地区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模式归纳为3类,缝网发育的正常气水分布模式、缝网不发育的气水分布模式和局部缝网发育的气水共存分布模式。
- 赵力彬张同辉杨学君郭小波饶华文
-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气水分布
- 一种井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连通性的确定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连通性的确定方法,由于考虑到了井区碳酸盐岩的种类以及不同类型的井区碳酸盐岩的岩性,可以准确的确定井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连通性,确定井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层间穿透性,克服了现有的低密度井区...
- 佘姣凤王焰东冯建伟李小瑞饶华文康爱红陈雷崔灿乐潇张现军成荣红冯信荦
- 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川东石炭系黄龙组由于优越的储集条件,近年来一直作为天然气勘探的主要对象。该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川东石炭系进行层序地层研究,阐述了层序顶、底界面的类型及其识别特征、层序内岩石组合特征、岩石的沉积环境、低频层序的划分及高频层序的划分。认为川东石炭系黄龙组为I型层序,通过界面识别和与邻区的对比,将川东石炭系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三个四级层序,七个五级层序。通过联井对比,建立了研究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的等时格架。
- 王坤阳代宗仰饶华文
- 关键词:川东黄龙组层序地层
-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在丹巴地区铂族矿物物相特征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3年
- 丹巴地区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品位低、铂族矿物颗粒细、铂族元素间的类质同象普遍,此类铂族资源的赋存状态研究及矿石的选冶长期以来都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器组合,对丹巴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中含量达到1‰的元素进行快速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铂族矿物原位的赋存状态和形貌特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该矿床的铂族矿物主要为砷铂矿、锑钯矿、碲锑钯矿,其次以自然铂、硫砷铑矿、硫砷铱矿,呈椭圆状、纺锤状等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磁黄铁矿及蛇纹石中,部分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极少量的铂与钯元素呈固溶体形式存在。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该矿床中主要的铂族元素为Pt、Pd,其次为Ru、Rh、Ir、Os;点分析表明砷铂矿中Pt的含量为52.84%,锑钯矿中Pd的含量为45.15%;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表明铂族元素主要分布在含铁的硫化物中,Pt、Pd等铂族元素的含量与铁、镍的含量成正相关关系,反映了丹巴地区铂族元素亲铁、亲镍、亲硫的地球化学特征。
- 王坤阳徐金沙饶华文裴眼路
- 关键词:扫描电镜铂族矿物赋存状态形貌特征
- 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注气提高采收率被引量:18
- 2019年
- 柯克亚凝析气田目前地层压力已经大幅下降,基本接近甚至低于最大反凝析压力,使得井筒周围析出的凝析油增多,渗流阻力增大致使多井无法正常生产。通过调研类比以及室内凝析油注干气抽提相态实验和长岩心驱替实验,结合现场试注结果,评价分析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注气提压、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随注气量增加,注入气对凝析油的抽提作用明显加强,同时凝析油注气膨胀后流动性能明显改善;在地层压力高于最大反凝析压力时注气,可提高凝析油采收率10%~25%,但地层压力若低于最大反凝析压力时注气,采收率增幅十分有限。柯克亚凝析气田部分砂体封闭性好,规模有限,地层压力接近最大反凝析压力,结合矿场情况优化注采参数,采用控制注采比,注气逐步增压,可以有效避免气窜,提高气藏开发效果。
- 陈雷罗辑饶华文冯信荦康爱红乐潇
- 关键词:柯克亚凝析气田凝析气藏采收率
- 库车坳陷新近系库车组冲积扇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被引量:11
- 2013年
- 通过野外露头考察和测井分析,并结合地震和三维电法资料,对库车坳陷新近系库车组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冲积扇沉积模式。库车坳陷新近系库车组冲积扇岩性主要为黄色、黄红色砾岩、砂砾岩及含砾砂岩。砾石层中可见底冲刷-充填构造、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测井曲线整体表现出GR低和电阻率高的特征,曲线呈箱形、漏斗形和钟形;地震相以杂乱反射和前积特征为主。为了提高了研究的精度,在钻井分布稀少和地震相特征不明显的地区,将三维电法资料用于冲积扇分布的研究。通过综合研究,认为冲积扇在西部的Bz1井地区和Db1井地区规模最大,在东部地区发育规模小。构造运动是冲积扇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库车期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南天山快速隆升,为冲积扇提供大量的物源,Bz1井地区持续隆升,遭受剥蚀,物源充足,冲积扇规模不断增大;Db1井地区由于受构造断裂的影响,局部隆升,为冲积扇提供了局部物源。通过分析,认为库车坳陷新近系库车组冲积扇主要有长期稳定的继承性单物源冲积扇模式和受局部构造控制的多物源冲积扇模式。
- 李鑫钟大康李勇雷刚林杨宪彰李伟饶华文王瑀祝海华
- 关键词:冲积扇沉积相模式
- 新疆库车坳陷中部新近系-第四系沉积演化被引量:3
- 2013年
- 新疆库车坳陷发育巨厚的新近系-第四系沉积物。本文通过考察野外露头、观察岩心和岩屑、分析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研究了该沉积层序及其演化规律。库车坳陷新近系吉迪克组及康村组沉积时期为浅水氧化湖泊环境,自北向南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均衡沉积;新近系库车组-第四系广泛发育冲积扇沉积,自下而上冲积扇的规模不断增大,代表了盆地填平补齐的过程。库车坳陷新近纪剧烈构造活动期应从库车组末期开始,第四纪早期构造活动达到最剧烈时期。
- 谢会文李勇钟大康雷刚林李鑫杨宪章饶华文杨乾霞
- 关键词:新近系沉积相冲积扇盆地充填
- 辽西地区埋藏史及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针对辽西的韩1井、杨1井进行单井埋藏史模拟,然后开展中新元古界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的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1)显生宙以来,研究区大致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沉降,分别在中-新元古代、奥陶纪、石炭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2)中新元古界烃源岩在古生界末至早三叠世印支运动前达到成熟并开始生烃,印支运动使之大规模抬升并停止生烃,侏罗纪-白垩纪期间又再次深埋并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发生二次生烃,有机质演化进入湿气阶段,期间虽经历了燕山期的多次改造,但埋深变化不大,喜山期略有抬升,至今仍处于成熟-高成熟期。
- 代宗仰蔡小聪黄蕾饶华文
- 关键词:埋藏史热史盆地模拟
- 基于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的复杂岩相智能识别与表征被引量:11
- 2022年
-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以下简称盒8段)为典型的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其强非均质性及复杂的储层结构导致该区面临“甜点”储层优选困难等关键技术瓶颈。为此,在分析盒8段储层岩相类型及组合特征、岩相约束下测井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契合岩相及其组合特征、测井数据特征、人工智能算法原理的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模型,并开展了储层岩相的精确识别与表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盒8段发育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粗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粗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中砂岩相、平行层理中砂岩相、交错层理细砂岩相、波状层理粉砂岩相、块状层理泥岩相8种岩相类型;(2)盒8上亚段曲流河相储层岩相密度偏小、岩相频率偏高、对应测井数据分布较分散,盒8下亚段辫状河相储层岩相密度偏大、岩相频率偏低、对应测井数据分布较集中;(3)建立的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模型识别准确率可达89.06%,相较于单一神经网络模型、交会图、主成分分析和决策树等方法识别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认为,建立的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模型不仅克服了现有岩相识别方法准确率低且难以推广的缺陷,而且对实现河流相强非均质性致密砂岩储层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姜世一孙盼科张林贾浪波何太洪徐怀民艾贝贝张何锋饶华文丁遥
- 关键词:盒8段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