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向贤

作品数:21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断层
  • 4篇断层泥
  • 4篇生烃
  • 4篇铁元素
  • 4篇同位素
  • 4篇穆斯堡尔
  • 4篇火山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质
  • 3篇地质意义
  • 3篇碳同位素
  • 3篇泥火山
  • 3篇穆斯堡尔谱
  • 3篇矿物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地震
  • 2篇油气
  • 2篇生烃演化
  • 2篇碳排放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兰州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21篇马向贤
  • 13篇郑国东
  • 3篇梁收运
  • 3篇梁明亮
  • 2篇郭正府
  • 2篇吉利明
  • 2篇王先彬
  • 2篇郑建京
  • 2篇范桥辉
  • 2篇吴应忠
  • 1篇樊成意
  • 1篇时丕龙
  • 1篇王晓锋
  • 1篇夏燕青
  • 1篇孙玉涛
  • 1篇成智慧
  • 1篇钱宇
  • 1篇付海清
  • 1篇张丽红
  • 1篇张茂亮

传媒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新疆地质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2015年全...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5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质甲烷对大气甲烷源与汇的贡献被引量:10
2012年
地质甲烷是除湿地外最大的一类自然源,主要包括微渗漏、泥火山、海底渗漏、火山地热区和温泉等,这些地质源每年向大气释放约42~64Mt甲烷气体,在整个大气甲烷收支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IPCC第四次报告(2007年)以前由于相关调查研究的欠缺,甚至基本数据的匮乏(包括未发现的源)以及甲烷地质成因的复杂性,对地质甲烷等烃类气体向大气的排放通量估算严重偏低。最近几年,国外相关研究者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系统调查和科学研究,补充完善了有效数据库,改变了估计偏低的现状,并且使IPCC将地质来源的甲烷单独列项。相对来讲,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包括泥火山等地质甲烷释放通量的原位测量和科学研究仍属空白。因此,适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将有利于为开展中国地质源甲烷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马向贤郑国东梁收运樊成意王自翔梁明亮
关键词:碳循环
烃类气体非生物成因及其判识标志
2017年
总结和评述了烃类气体非生物成因的代表性观点,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在蛇纹石化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非生物成因烃类气体可能生成的地质背景。已经发现的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形成与运移,大部分都位于构造活动强烈、地质背景复杂的区域,如何将化学反应机理及其反应条件与具体的地质条件相匹配,是涉及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成藏至关重要的科学问题。讨论了已有的多种非生物成因烃类气体的判别指标和划分模式,尽管甲烷δ^(13)C的典型分布区间对非生物成因烃类气体的识别非常重要,但需要结合具体的地质背景条件给予合理解释,非生物成因甲烷δ^(13)C可能具有更宽泛的分布区间。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利用烃类气体碳、氢同位素特征来判别烃类气体的成因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胥旺郑国东马向贤范桥辉David R Hilton徐胜
关键词:烃类气体非生物成因蛇纹石化碳同位素氢同位素
风雪流灾害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风雪流为空气挟带着雪粒子运行的非典型的气-固两相流。通过国内外学者六十多年的研究,在风雪流的运动特性、垂直分布规律以及输运规律、雪粒子的物理性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基础理论研究日趋成熟,提出了湍流扩散理论。在风雪流数值模拟方面,提出了FLOW-3D、CFD(Fluent)、IAP94、SNOWPACK等一些模型和软件。由于数值模拟工作开展较晚,建立的模型和开发的相关软件还不够完善。气-固两相流理论模拟没有考虑雪的物理性质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模型总体比较简单,难以直接用来分析复杂地区风雪流灾害的规律。今后气-固两相流理论和多场耦合理论应该是风雪流研究的重难点,进一步开发适应复杂地区的、精度更高的专业软件,加强灾害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马向贤梁收运
关键词:风雪流数值模拟
黄铁矿风化作用及其工程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黄铁矿是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而又极度不均匀的金属硫化物矿物,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容易发生风化作用,人类活动也会加速黄铁矿的风化,从而降低岩体强度并导致很多工程地质问题。在地质环境中的钙离子与硫酸根结合生成石膏等次生风化矿物的过程中,当黄铁矿中的硫转化生成等摩尔数的石膏时,矿物体积将增加5倍以上。由于黄铁矿分布的极端不均匀性,导致工程建筑的膨胀破坏。另外,黄铁矿被氧化分解也可以形成易溶于水的黄钾铁矾等次生矿物,这些矿物进一步溶蚀后常在岩体中留下空洞,促使地下流体通道的形成与改造,加大了对工程的破坏程度。尽管黄铁矿风化的工程地质学意义已经受到一些重视,但是,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原理解释黄铁矿风化过程所导致的工程地质问题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
马向贤郑国东梁收运魏丽娟梁明亮
关键词:黄铁矿风化作用工程地质
新疆白杨沟泥火山群局部气体差异初探
新疆乌苏白杨沟泥火山群在局部范围内自西向东呈现出不同的表面特征,通过采集3个代表性泥火山喷口的气体和泥浆样品,对比分析了所采集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包括气体的组成,同位素特征,喷口泥浆及周围地层样品的矿物组成,元素地球...
胥旺郑国东马向贤Wasim Sajjad
关键词:泥火山碳同位素运移通道
准噶尔盆地南缘独山子泥火山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被引量:7
2014年
泥火山是深部构造作用和地下流体上侵活动在地表的直接表现,向大气圈排放大量以甲烷为主的温室气体,然而对其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报道却较少.我国新疆独山子泥火山是典型的、且非常活跃的泥火山,正在排放各种温室气体.利用密闭气室连接甲烷探测器方法对排放气体进行原位测量,结合泥火山排放气体的组成特征,估算了研究区泥火山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通量.结果表明,新疆独山子DSZ-01和DSZ-03等两处泥火山通过宏观渗漏每年向大气排放约161kg的温室气体,DSZ-01泥火山喷口周围314 m2,DSZ-02泥火山喷口周围8400 m2和DSZ-03泥火山喷口周围706 m2等3个区域通过微观渗漏每年向大气排放约16.6 t的温室气体.
马向贤郑国东郭正府ETIOPE GiuseppeFORTIN Danielle佐野有司
关键词:泥火山温室气体碳排放准噶尔盆地
山东黄县弧形断裂带断层泥铁元素化学种分布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利用德国Wissel公司生产的新型穆斯堡尔谱仪(Bench-MB500)对山东龙口常庄子村北黄县弧形断裂断层剖面上的多种断层泥样品进行了穆斯堡尔谱测试分析,讨论了该断层剖面上铁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结果显示,该断裂中央部分比较年轻的断层泥相对富集para-Fe^(2+),而两侧较老的断层泥基本由para-Fe^(3+)组成;剖面断层泥样品中铁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断层的活动演化历史密切相关,显示了断裂带内存在复杂的水岩相互作用。
王华林郑国东王纪强付海清马向贤胡超
关键词:断层泥铁元素
断层泥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断层泥作为断层活动的产物,记载着断层活动的丰富信息。对断层泥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反映的断层活动性、物理力学性质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成果。探索断层泥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演化过程是地质学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  ...
马向贤
关键词:断层泥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化学成分工程地质物理力学性质
文献传递
蛇纹石化橄榄岩的氧化-还原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蛇纹石化橄榄岩是温都尔庙蛇绿岩套中最为重要的岩石类型,主要矿物组合为蛇纹石+碳酸盐矿物+磁铁矿+滑石。富SiO_2流体的加入,促使岩石进一步发生蛇纹石化作用而缺失水镁石。穆斯堡尔谱测量揭示了铁元素化学种的分布特征,蛇纹石化程度与氧化-还原特征的相关性。蛇纹石化橄榄岩含铁总量和Fe^(3+)的分布与磁铁矿和蛇纹石密切相关,Fe^(3+)以分布于蛇纹石中占优势。这对正确估算蛇纹石化过程中H_2的生成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估算俯冲带Fe^(3+)输入和评估原生地幔岩的蛇纹石化作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先彬卓胜广张明峰迟洪兴杨辉马向贤郑国东范桥辉孙则朋
关键词:穆斯堡尔谱
藏南新生代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的释放通量与成因——以谷露-亚东裂谷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印度-亚洲大陆俯冲带是地球深部碳循环的重要场所,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谷露-亚东裂谷是青藏高原南部规模最大、延伸最长的近NS向拉张性裂谷,裂谷内出露新生代火山岩和多处大规模地热区,正在向大气圈释放巨量的温室气体。利用密闭气室法测量并计算得出的谷露和羊应火山-地热区的土壤微渗漏CO_2的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436.8g·m^(-2)·day^(-1)和99.0g·m^(-2)·day^(-1),接近具有潜在喷发危险的美国黄石公园火山-地热区(410g·m^(-2)·day^(-1))和加利福尼亚州Mammoth Mountain火山区(107.9g·m^(-2)·day^(-1))的CO_2平均释放通量,表明谷露-亚东裂谷的深部地热流体活动异常强烈。此外,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理论计算估算了谷露-亚东裂谷每年以土壤微渗漏的形式向当今大气圈释放的CO_2总量约为1.76×107t,与西特提斯俯冲带前缘的意大利Apennine火山区CO_2的释放总量(1.32×10~7t·a^(-1))属于同一个数量级。因此,印度-亚洲大陆俯冲带是全球地质碳脱气的重要场所。气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谷露-亚东裂谷内火山-地热气体的He同位素比值(0.10~0.29RA,RA为大气3He/4He比值)和δ^(13)CCO_2值(-7.20‰^-0.78‰)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从南至北呈逐渐递增的变化特征,显示裂谷内火山-地热区气体在南北方向上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学成因机制。具体来讲,δ^(13)CCO_2值自南向北递增的趋势,可能与裂谷南北方向地层岩性存在差异有关;裂谷内火山-地热气体的He同位素比值高于0.1RA,揭示"重要的地幔组分",同时裂谷内地幔来源的流体组分从南向北逐渐递增的趋势表明,印度大陆岩石圈的向北俯冲作用是导致谷露-亚东裂谷内剧烈的水热活动和大规模温室气体释放最终的动力来源和成因机制。
张丽红郭正府郑国东张茂亮孙玉涛成智慧马向贤
关键词:火山地热区大陆俯冲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