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文珠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教育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教育
  • 2篇乡村
  • 1篇当代意蕴
  • 1篇幸福感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旨趣
  • 1篇旨趣
  • 1篇身体史
  • 1篇生命
  • 1篇生命体
  • 1篇生命体验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教育
  • 1篇论教育
  • 1篇男女平等
  • 1篇教育生活
  • 1篇教育史
  • 1篇教育信仰

机构

  • 5篇青海师范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马文珠
  • 3篇栗洪武

传媒

  • 1篇教育探索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基础教育
  • 1篇教育学报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以文化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当代意义
2023年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的历史背景下实施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运动,也是通过文化教育促进边区乡村社会革新、推动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边区利用村规民约、乡村传统文化和多种教育组织的教育力量,将党的政治理念、执政措施、思想观念嵌入乡村社会,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当代乡村振兴战略是陕甘宁边区乡村改造的继承和发展,总结边区政府社会教育的实践经验,对于当下以史为鉴、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来推进乡村振兴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文珠栗洪武
关键词:社会教育
“男女平等”的中国实践路径——以陕甘宁边区乡村妇女教育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22年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是在抗战救国状态下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运动。中共实行男女平等的核心在于消弭传统乡村社会中的性别差异,使广大乡村妇女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受教育权、发展权,实现男女两性作为社会共同劳动者、生产者的身份构建与社会性别转换。边区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乡村妇女切身利益、满足妇女具体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识字扫盲、废除缠足、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实行婚姻自由等,促进了边区妇女的自由与解放,也使“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逐步内化为边区民众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从而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制定和落实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马文珠栗洪武
关键词:社会教育
“成为你自己”:教师教育信仰的价值归依被引量:3
2017年
当代社会的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导致了教师教育信仰的迷失。教育信仰体现教师对教师应然价值的确信和职业人格的独立。教育信仰是教师教育自觉的内在根基、教学自由的精神动力和专业自我的理性表达,其终极诉求表现为教师真正"成为你自己",获得职业的独立品格、专业权力和幸福体验。教师的教育信仰依靠教育环境的外部支持和教师的主体建构而得以生发,最终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学生的良好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
马文珠栗洪武
关键词:教育信仰关爱学生
孔子的教育幸福感及其当代意蕴被引量:3
2017年
孔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教育作为实现政治理想的路径和契机,终身奉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一种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展现出教育原本的生命气息和自然状态。孔子在自身的明德至善和学生的发展进步中获得了"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的教育幸福感和成就感,这也为当代教师的精神成长和职业幸福提供了一条充满生命意蕴的救赎之道。
马文珠
关键词:孔子教育幸福
论教育身体史的学术旨趣及其实现被引量:4
2017年
教育身体史以身体哲学为理论依据,关注个体活动与生命体验,拓展了教育史研究范围和深度,完善了教育史学科体系。研究教育身体史,不仅有利于完善教育史研究体系,也有利于从实践角度体现学术研究下移的趋势。教育身体史研究应着眼于现实关怀,以"身体"展现鲜活的教育历史场景、以"人"勾勒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活,以"大历史观"挖掘和分析教育的时代变迁,从而充分体现教育史研究的人文价值和现实功能。
马文珠
关键词:教育史教育生活生命体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