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艳宏

作品数:12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宫颈
  • 5篇流产
  • 5篇宫内
  • 3篇异位症
  • 3篇盆腔
  • 3篇盆腔痛
  • 3篇人工流产
  • 3篇子宫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异位
  • 3篇子宫内膜异位...
  • 3篇慢性
  • 3篇慢性盆腔痛
  • 3篇内膜
  • 3篇内膜异位症
  • 3篇环扎
  • 3篇宫颈机能
  • 3篇宫颈机能不全
  • 3篇宫内膜
  • 2篇旋动

机构

  • 12篇石家庄市第四...
  • 2篇藁城市人民医...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作者

  • 12篇马艳宏
  • 6篇李伟娟
  • 6篇王亚男
  • 4篇梁珊
  • 3篇刘玉翠
  • 2篇曹琴英
  • 1篇张燕宏
  • 1篇孟玉翠
  • 1篇李彩霞
  • 1篇梁丽华
  • 1篇闫萍
  • 1篇孙聪欣
  • 1篇姜彩霞
  • 1篇智利彩
  • 1篇张艳宏

传媒

  • 4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慢性盆腔痛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慢性盆腔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住院治疗伴有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慢性盆腔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及药物保守治疗组,对其手术情况、手术效果、治疗费用、术后随访进行研究。结果患者进行术后观察6~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痛经的评分较术前均有下降,平均下降达3~5分。结论骶前神经切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慢性盆腔痛是有效且经济的。
王亚男马艳宏梁珊李伟娟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
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慢性盆腔痛是由于盆腔脏器功能性和(或)器质性原因导致的以盆腔疼痛为主的一组疾病或症候群,持续6个月以上,反复发作病程长,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慢性盆腔痛的常见病因[1]。目前,用药物或物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马艳宏王亚男李伟娟
旋动式流产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负压吸引式人工流产术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人工流产方法,但手术凭医生经验和手感,易出现脏器损伤、漏吸、人工流产不全等情况。旋动式人工流产术是一种新式人工流产方式,其采用一次性灭菌软质弹性器件,以旋动、缠取等物理方法终止早期非意愿妊娠。
马艳宏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负压吸宫扩张宫颈
旋动式与负压式人工流产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旋动式与负压式人工流产术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旋动式人工流产组(实验组)100例和负压式人工流产组(对照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吸管或旋流环进出宫腔次数、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超声复查及恢复月经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刮出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复潮时间及月经量变化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绒毛水肿较对照组轻。结论旋动式流产术操作简便,不增加宫腔操作时间,减少术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子宫内膜损伤,术后月经恢复快,是负压吸宫流产手术以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流产方式。
马艳宏智利彩闫萍
关键词:人工流产并发症
人工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Ⅱ与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及安全性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Ⅱ对人工流产后的避孕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放置宫内节育器,而观察组则口服屈螺酮炔雌醇Ⅱ,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月经恢复时间以及阴道流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月经减少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闭经发生率、经期延长和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避孕失败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宫内节育器和口服屈螺酮炔雌醇Ⅱ均可以获得较好的避孕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以根据妇女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马艳宏赵晓莉李彩霞侯俊巧李素敏赵丹解菁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避孕
慢性盆腔痛病因及发病率分析被引量:41
2012年
目的探讨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及其发病率。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到我院妇科就诊的1 017例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219例普通妇科疾病患者中,慢性盆腔痛就诊者1 017例,占19.5%。5 219例中20~40岁就诊者2 012例,慢性盆腔痛发病率为27.1%;41~55岁就诊者3 207例,慢性盆腔痛发病率为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017例慢性盆腔痛就诊者较常见病因:慢性盆腔炎占35.0%,子宫内膜异位症占28.5%,盆腔肿物占13.2%,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占12.9%。已生育组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盆腔肿物所致的慢性盆腔痛的构成比明显大于未生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生育组慢性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痛的构成比较生育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生育组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原因不明所致慢性盆腔痛的构成比与已生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盆腔痛就诊者中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者占慢性盆腔痛患者53.0%,顺产者占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痛常发生在育龄期妇女,其妇科常见原因是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物及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剖宫产术可引起慢性盆腔痛,临床上要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
李伟娟王亚男马艳宏张燕宏梁丽华孙聪欣姜彩霞
关键词: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病因构成
经会阴与经腹部超声检查在宫颈机能不全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比较经会阴与经腹部超声检查在宫颈机能不全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孕19~28周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100例,均行经会阴与经腹部超声检查,观察两种方法检查时宫颈内外口的显示情况,比较两种方法对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情况。结果经会阴超声检查清晰显示宫颈内口者98例(98%)、清晰显示宫颈外口者96例(96%),经腹部超声检查分别为65例(65%)、54例(54%);经会阴超声检查宫颈内、外口显示清晰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P均<0.05。孕19~24周的患者经会阴超声检查的诊断率为29.17%(14/48),经腹部超声检查为14.58%(7/48),P<0.05。孕25~28周的患者经会阴超声检查的诊断率为32.69%(17/52),经腹部超声检查为15.38%(8/52),P<0.05。结论与经腹部超声检查比较,经会阴超声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宫颈内外口,对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率更高。
刘玉翠马艳宏
关键词:宫颈机能不全超声检查经会阴超声经腹部超声
2003例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调查分析女性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宫内放置节育器女性2003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问。了解宫内放置节育器女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对2003例宫内放置节育器女性进行调查分析,共发现551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7.51%(551/2003)。含铜T型宫内节育器整体效果较差,不良反应发生人数较多。结论女性在宫内放置节育器后,不良反应时间较短,而且与女性痛经、放置次数等有直接联系,为降低不良反应,可通过药物治疗。
马艳宏赵晓莉曹琴英孟玉翠侯俊巧郑爱忠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问卷调查影响因素
锥形与半圆形电极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宫颈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指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湿疣、宫颈囊肿、陈旧性宫颈裂伤、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外翻,宫颈上皮内瘤变等,严重者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应予以高度重视。物理治疗是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有激光、冷冻、电凝及微波等。但宫颈腺囊肿、宫颈肥大、宫颈增生结节等效果欠佳。
梁珊马艳宏曹琴英
关键词:高频电波刀电极宫颈疾病
宫颈双C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观察宫颈双C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妊娠并发宫颈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妊娠15~18周分别进行宫颈内口双C环扎术及改良后Mc Donald法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组足月妊娠18例(90%),早产1例(5%),流产1例(5%),胎儿成活19例(95%),新生儿体质量(3 300±260)g;对照组足月妊娠14例(70%),早产5例(25%),流产1例(5%),胎儿成活17例(85%),新生儿体质量(3 050±360)g。治疗组足月妊娠率及胎儿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妊娠15~18周行宫颈双C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能够明显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马艳宏王亚男刘玉翠梁珊李伟娟
关键词:宫颈功能不全流产环扎术环扎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