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
- 作品数:130 被引量:673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重组人生长激素加胃肠外营养在小儿围手术期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加胃肠外营养对围手术期患儿低蛋白及免疫功能的改善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45例胸、腹部大手术及重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重组人生长激素+胃肠外营养组(24例)、胃肠外营养组(21例).两组均采用周围静脉输入法给予胃肠外营养胃肠外营养支持,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按需要的热卡计算营养素的需要量,连输5~7d,重组人生长激素+胃肠外营养组在胃肠外营养的基础上肌肉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0.1IU·kg-1·d-1.于手术前及输注结束次日测定患儿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及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营养支持后胃肠外营养组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有一定升高,与支持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2.946、3.214、3.010,均P〈0.05);CD4T细胞明显增高,CD8T细胞明显降低,CD4/CD8明显增高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2.210、2.356、2.416,均P〈0.05).营养支持后重组人生长激素+胃肠外营养组与胃肠外营养组比较,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M,补体C4均增高(t分别为2.237、2.897、3.021、2.135、2.386、2.310,均P〈0.05),CD4T细胞,CD4/CD8及补体C3明显增高(t分别为2.721、2.812、2.791,均P〈0.01),CD8T细胞明显降低(t =2.787,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胃肠外营养具有一定的升高血浆蛋白及免疫增强作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加胃肠外营养应用于小儿围手术期,具有明显的促进蛋白合成和免疫增强作用,更有利于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儿康复,是一种可以推荐的静脉营养支持优化方案.
- 郭新奎徐泉高亚李鹏郭正团龚伟张宪生
-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重组人生长激素围手术期小儿
- 小儿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综合治疗分析
- 目的 总结、探讨小儿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分析患者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院收治得47例小儿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综合治疗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47例中,男性31例,女性16例.
- 吴宜林高亚李鹏郭新奎郭正团龚伟
- 强利尿B超对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的诊断价值
- 1996年
- 产前诊断为肾积水的某些“病儿”生后数年内其积水可出现自然消退;需手术治疗者仅限于梗阻持续存在并产生病肾功能减低。准确诊断有无病理性梗阻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关键。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如静脉肾盂造影(IVP)、利尿核素肾扫描均有一定的不足,为此我们参照利尿核素肾扫描的方法开展了强利尿B超检查。 B超测定肾皮质厚度。
- 高亚李恭才张秉亨
- 关键词:泌尿道梗阻超声波诊断
- 体外培养人胚胎肠神经嵴前体细胞的实验研究
- 目的:从正常人胚胎肠肌层中分离培养肠神经嵴前体细胞(enetric neural crestprogenitors,ENCP),观察ENCP在体外的增殖、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特点。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EN...
- 潘伟康高亚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LLR)治疗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接受LLR和开腹肝切除术(open liver resection,OLR)的HB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资料、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LLR患儿17例(为LLR组),OLR患儿26例(为OLR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肝功能、甲胎蛋白、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及手术方式、PRETEXT分期、危险度分层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OLR组相比,LLR组手术时间更长[LLR组(246±47.4)min vs.OLR组(187±52.8)min,P<0.01],术中出血量更少[LLR组(77.5±39.2)mL vs.OLR组(110.6±34.5)mL,P<0.01],手术切口长度更短[LLR组(6.0±2.4)cm vs.OLR组(10.7±3.1)cm,P<0.01]。两组均获R0期切除且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LLR组肝功能恢复更快[术后第7天AST:LLR组(64.7±20.5)IU/L vs.OLR组(77.8±17.6)IU/L,P<0.05;术后第7天ALT:LLR组(72.2±16.3)IU/L vs.OLR组(86.4±23.2)IU/L,P<0.05],镇静剂或止痛药使用次数更少[LLR组(3.3±1.0)次vs.OLR组(4.8±0.7)次,P<0.01],术后禁食时间[LLR组(1.5±0.6)d vs.OLR组(2.8±0.5)d,P<0.01]及住院时间[LLR组(7.3±1.3)d vs.OLR组(10.6±2.1)d,P<0.01]更短。两组患儿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LLR组11.8%vs.OLR组11.5%)、再手术率(LLR组5.9%vs.OLR组3.8%)、肿瘤复发转移率(LLR组17.6%vs.OLR组19.2%)、3年无瘤存活率(LLR组75.0%vs.OLR组76.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LLR治疗HB安全可行,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的优点,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郑百俊程继文高亚余辉李鹏段怡涛龚伟潘伟康吴宣林
- 关键词:肝肿瘤腹腔镜检查剖腹术肝切除术
- 小儿先天性腰疝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腰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1980~2008年本院共收治先天性腰疝患儿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18个月.7例中,单侧5例,双侧2例.单侧患者中,发生于腰上三角区(Grynfeld Lessshaft三角)3例,腰下三角区(Petit's三角)2例,双侧2例,表现为弥漫性侧腹壁薄弱.均行手术治疗,5例单侧患儿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或缝扎术,直接缝合疝环及其周围肌肉筋膜组织,2例双侧弥漫型患儿采用缝扎疝囊并折叠,侧腹壁薄弱肌层及筋膜交错重叠缝合.结果 所有患儿经1~5年随访,效果良好,无一例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先天性腰疝诊断较为容易,重点在于了解其严重程度及伴发畸形;以早期手术治疗为宜,一般采取疝环一期缝合术,如腹壁缺损较大或为弥漫型腰疝行一期缝合有困难,则可采用疝囊折叠、侧腹壁肌层及筋膜折叠修补术,建议尽可能采用自身组织修补;效果良好.
- 郭正团徐泉李鹏郭新奎郑百俊高亚张宪生
- 关键词:儿童
-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切除肠管肠粘膜ENS干细胞的初步鉴定
- 目的我们研究p75在HD患儿切除肠管的时空分布时已证实肠神经嵴干细胞(GNCSCs)或前提细胞在HD患儿移形段和扩张段肌间丛及粘膜下丛存在。本研究拟对HD患儿肠粘膜层ENS干细胞或前提细胞的存在及组织学定位进行研究,故本...
- 张建军高亚
- 文献传递
- 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机制的研究
- 高亚李鹏康华峰郑百俊郭正团张宪生徐泉李恭才
- 本项目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NB组织VEGF及FLK-1抗体染色的结果提示,VEGF及FLK-1表达与功能关系密切,可能是促进神经细胞瘤进展和转移的重要因素。探讨了VEGF与瘤内微血管密度(MDV)、细胞增殖及肿瘤转...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学神经母细胞瘤
- 先天性巨结肠GDNF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贾东亮张宪生李恭才安良高亚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微创切口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介绍微创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着重比较不同手术切口的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腹会阴根治组(n=102,为1990年7月~1998年12月病例);B组为微创切口组(n=224,为1999年1月~2004年12月病例)。重点分析手术方式与手术创伤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腹壁切口美容以及排便功能控制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病变分类无显著性差异。B组平均年龄小、手术创伤指标明显优于A组。A组术后并发,腹部切口感染14例,隔膜形成9例(经再次上夹治愈),残留腹部切口长12~16cm。B组无相关并发症,腹部仅有0.5cm切口或4~5cm绕脐切口。两组排便控制功能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选择、组合经肛门巨结肠根治+腹腔镜辅助或绕脐切口3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佳,近期排便控制功能优良。
- 陈宏雄高亚徐泉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手术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