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伟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心房颤动患者
  • 3篇心房重构
  • 3篇心肌纤维
  • 3篇心肌纤维化
  • 3篇纤维化
  • 3篇肌纤维化
  • 3篇房颤
  • 2篇蛋白
  • 2篇心肌胶原
  • 2篇心衰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
  • 2篇休克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学

机构

  • 7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魏玲
  • 7篇魏伟
  • 6篇王莲
  • 3篇张丽萍
  • 3篇付瑞敏
  • 3篇张利
  • 2篇罗国军
  • 2篇石云
  • 2篇付莉
  • 2篇马玲
  • 2篇李雪梅
  • 2篇苏瑶
  • 2篇熊云兰
  • 2篇陈黔
  • 2篇史战国
  • 2篇杨晓华
  • 2篇李丽娟
  • 1篇甘世保
  • 1篇卢国良
  • 1篇尹娜

传媒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热休克蛋白47在心房颤动患者心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47(HSP47)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60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各组20例,于手术中获取右心耳心房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SP47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房内径,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中HSP47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且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增加更明显(P<0.05)。房颤患者HSP47mRNA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780,P<0.01)。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HSP47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并与房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魏玲苏瑶石云王莲罗国军李雪梅张利付莉魏伟张丽萍付瑞敏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热休克蛋白心房颤动心房重构
心房颤动患者热休克蛋白47的表达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胶原特异性分子伴侣一热休克蛋白47(HSP47)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60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20例,阵发性房颤组20例,持续性房颤组20例,术中获取右心耳心房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FQ-PCR)方法检测HSP47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60例患者血液标本血清中PICP,P11INP的浓度。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并研究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①与窦性心律组比较,HSP47mRNA水平在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心房组织中明显增加(P〈0.05,P〈0.05),且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亦明显增加(P〈0.05)。②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患者血清PICP、PIIINP含量明显增高、左心房明显扩大(P〈0.05),且持续性房颤组PICP、PIllNP含量及左心房内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且血清中心肌纤维化指标PICP、PBINP含量与左心房内径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经相关性分析得出房颤患者心肌组织中HSP47mRNA水平与血清中PICP、P]IINP含量呈独立的正相关;与左心房内径亦呈正相关关系。(r=0.831,P〈0.01;r:0.842,P〈0.01;r=0.780,P〈0.01)。结论①房颤患者存在心肌纤维化及左心房扩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提示房颤患者存在左心房结构重构,心肌纤维化在左心房结构重构中起重要作用。②心房组织中HSP47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并与房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可能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③心房组织中HSP47的表达与心肌纤维化指标及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提示HSP47的表达增加可能是影响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密切相关。
魏玲苏瑶李雪梅肖力屏马玲付莉王莲李丽娟陈黔魏伟张丽萍付瑞敏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47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心房重构
慢性心衰患者年龄与端粒及心肌胶原的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 探讨衰老与慢性心衰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100例心脏病患者分为非心衰(心功能Ⅰ级)组50例,心衰(心功能Ⅱ~Ⅳ级)组50例。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端粒长度,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ⅠCP、PⅢNP的浓度,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心衰组血清PⅠCP、PⅢNP含量较非心衰组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中PⅠCP、PⅢNP含量与心功能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2)心衰组端粒长度较非心衰组明显缩短(P〈0.01);端粒长度与心功能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5)。(3)心衰组及非心衰组血清中PⅠCP、PⅢNP含量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4)两组端粒长度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5)心衰组端粒长度与血清PⅠCP、PⅢNP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PⅠCP、PⅢNP浓度及端粒的长度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增龄(衰老)是心肌胶原增加及端粒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慢性心衰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魏玲陈黔李丽娟刘茜贾政杨静甘世保陈韦强尹娜魏伟史战国熊云兰
关键词:衰老端粒心衰心肌胶原
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钠氢交换体1 mRNA的表达与血清胶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钠氢交换体1(sodium-hydrogen exchanger 1,NHE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胶原的相关性,探讨NHE1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相互关系。方法设心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心衰组按NYHA分级分成心功能Ⅰ级、Ⅱ级及Ⅲ级3个亚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受试者心肌组织中NHE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Ⅰ(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结果心衰组PⅠCP、PⅢ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心功能的逐渐恶化,心衰组PⅠCP、PⅢNP含量呈上升趋势,各组间表达总体上有差异(P<0.05或P<0.01),PⅠCP、PⅢNP含量与NHE1 mRNA的△Ct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NHE1 mRNA的高水平表达,血清PⅠCP、PⅢNP含量显著增加,提示NHE1可能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魏玲石家冲石云张丽萍王莲徐家相张利魏伟罗国军杨晓华张筱军付瑞敏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心肌胶原
心房颤动患者衰老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KLOTHO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6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按心脏节律分为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动,每组20例。采用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研究KLOTHO基因mRNA在患者心房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心肌纤维化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关系。并行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来观察心肌纤维化的程度。结果①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左房明显扩大(P<0.05),持续性房颤组的左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②与窦性心律组相比,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组心房组织的KLOTHO mRNA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持续性房颤组KLOTHO mRNA表达较阵发性房颤组亦明显减少(P<0.01)。③窦性心律组心肌间质中仅见极少量胶原纤维;阵发性房颤组心肌间质中胶原沉积增多,心肌肌束周围可见明显胶原纤维包绕;持续性房颤组心肌间质中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心肌肌束被大量的条索状胶原纤维所分隔。④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血清PⅠCP、PⅢNP含量明显增高(P<0.01),且持续性房颤组PⅠCP、PⅢNP含量较阵发性房颤组明显增加(P<0.05);⑤房颤患者心肌KLOTHO mRNA水平与左房内径、血清中PⅠCP、PⅢNP呈独立的、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房颤患者KLOTHO基因的表达增加,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减少,提示KLOTHO基因可能与心房纤维化有关。
魏玲马玲田倪妮王莲魏伟杨晓华朱姿英张利卢国良熊云兰史战国高红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KLOTHO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心房重构
应用Fluoro-JadeC评价匹罗卡品模型丘脑神经变性
2012年
目的应用FluoroJadeC(FJC)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匹罗卡品癫模型丘脑神经元变性情况,以了解丘脑结构在慢性颞叶癫发生中的病理变化和癫反复发作的神经学基础。方法以盐酸匹罗卡品腹腔注射(220mg/kg)制备小鼠癫持续状态模型。脑组织切片经FJC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JC阳性细胞形态和在丘脑的整体分布情况。结果匹罗卡品模型组小鼠FJC阳性细胞呈神经元形态,丘脑结构损害呈连续性,功能不同的丘脑核其细胞损害程度有所不同。结论采用FJC染色技术观察匹罗卡品癫持续状态小鼠模型丘脑神经元变性情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颞叶癫的中枢神经系统长期病理变化和自发性反复发作机制。
王莲魏玲魏伟
关键词:荧光染料毛果芸香碱神经变性
Fluoro-Jade C揭示小鼠匹罗卡品模型中杏仁核神经变性
2011年
目的应用Fluoro-Jade C(FJC)染色方法在小鼠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探测杏仁核结构中神经元的变性情况,以了解杏仁核结构在慢性颞叶癫痫发生中的病理变化和癫痫反复发作的神经基础。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只(对照组3只,匹罗卡品处理组3只)。在癫痫持续状态后12 h处死处理组小鼠。在杏仁核水平切制冠状切片,行FJC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JC阳性细胞的形态和在杏仁核中的整体分布情况。结果在处理组,FJC染色的脑切片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呈亮黄绿色荧光的FJC阳性细胞,呈神经元形态,胞体和突起均清晰显示。杏仁核出现大量FJC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未见。结论该研究在小鼠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运用FJC染色技术显示杏仁核中发生了大量神经元变性,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颞叶癫痫中中枢神经系统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和自发反复发作的癫痫机制。
王莲魏玲魏伟
关键词:FLUORO-JADE癫痫匹罗卡品神经变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