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清
- 作品数:1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一种采用非晶态合金粉末制备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非晶态合金粉末制备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方法,属于金属玻璃和粉末冶金材料领域。其方法是将雾化非晶态合金粉末进行球磨改性处理后,于0.5Tg温度以下固结成形,即制得密度可达95%的完全非晶合金,Tg为非晶态合...
- 刘祖铭黄立清李飞
- 文献传递
- 一种纳米氮化钇弥散强化铁基合金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氮化钇弥散强化铁基合金及制备方法,属于粉末冶金材料领域。本发明所述铁基合金,包括基体和增强相;所述基体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r:12‑17%、W:1‑4%,余量为Fe;所述增强相包括氮化钇。本发明将基体...
- 刘祖铭黄立清黄伯云段清龙郭旸陈仕奇
- 文献传递
- 一种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铁基合金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铁基合金的方法,属于粉末冶金材料领域。采用Y、Ti元素合金化的雾化铁基预合金粉末,在空气气氛中机械球磨12~24h,制备氧均匀分布的含氧粉末,然后进行热固结成形及热处理,得到纳米氧化物弥...
- 刘祖铭郭薇黄伯云段清龙黄立清李志远陈仕奇
- 文献传递
- Ce对Al-Ni-Zr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加入Ce部分取代Al84Ni10Zr6合金中的Zr,用单辊旋淬法制备Al84Ni10Zr6-xCex(x=0~6,%)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纳米压痕等试验分析方法研究Ce取代Zr对Al84Ni10Zr6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Ce代Zr可有效抑制α-Al、Al3Ni等初生晶体的形成,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x=0时,Al84Ni10Zr6合金具有完全晶体结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都较低。x=1~5时,合金具有晶体+非晶复合结构,增加Ce含量,则初生晶体相减少,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提高。x=6时,Al84Ni10Ce6合金具有完全非晶态结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最高,分别达到4.29和94.99 GPa。x≥3时,合金出现明显的玻璃转变现象,过冷液相区ΔTx为11~16 K,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为0.46~0.48。
- 李晓峰刘祖铭黄立清吴宏郭薇苏鹏飞
- 关键词:铝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显微硬度
- 一种Al-Ni-Ce-Pr系铝基非晶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Al-Ni-Ce-Pr系铝基非晶态合金,其成分为:Al<Sub>84</Sub>Ni<Sub>(10-x)</Sub>Ce<Sub>6</Sub>Pr<Sub>x</Sub>(at.%)、Al<Sub>(84-y)<...
- 刘祖铭朱艺添黄立清刘咏黄伯云吴宏陈芝霖黄群杜勇
- 文献传递
- 一种纳米氮化钇弥散强化铁基合金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氮化钇弥散强化铁基合金及制备方法,属于粉末冶金材料领域。本发明所述铁基合金,包括基体和增强相;所述基体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r:12-17%、W:1-4%,余量为Fe;所述增强相包括氮化钇。本发明将基体...
- 刘祖铭黄立清黄伯云段清龙郭旸陈仕奇
- 文献传递
- 一种采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弥散强化铁基材料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超声波分散制备弥散强化铁基材料的方法,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取一定量的纳米氧化物粉末置于醇溶液中,采用超声波分散均匀,然后把铁粉加入其中,使铁粉上表面达到液面高度并与液面平行,再放入真空干燥箱中...
- 刘祖铭黄立清麻梦梅郭薇苏鹏飞陈仕奇
- 文献传递
- 一种非晶/晶体复合结构铝基合金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晶/晶体复合结构铝基合金的制备方法。在成分为Al<Sub>(84-x)</Sub>Ni<Sub>10</Sub>Ce<Sub>6</Sub>Pr<Sub>x</Sub>(at.%),或Al<Sub>(8...
- 刘祖铭黄立清黄群陈芝霖张刘杰李飞刘咏
- 文献传递
- Fe_2O_3对氧化物弥散强化Fe12CrWTiY合金的显微组织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气体雾化Fe-12Cr-2.5W-0.4Ti-0.25Y合金粉末,添加1%(质量分数)的Fe2O3作为携氧剂,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Fe-12Cr-2.5W-0.4Ti-0.25Y高温合金。测定该合金在室温以及550~850℃的高温抗拉强度,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合金的物相组成,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合金的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添加Fe2O3后,合金晶粒细化,平均晶粒尺寸由8.6μm减小到7.3μm。基体中第二相除纳米尺寸的Ti2Y2O7外,还形成20~200nm和1~10μm两种尺度的Y3Fe5O12、Cr1.3Fe0.7O3和(Cr0.88Ti0.12)2O3等多种复合氧化物,以及宽度分别为200~300nm和5~30 nm的板条组织,室温、550℃和850℃下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 257、1 108、和128 MPa,比未添加Fe2O3的合金分别提高50.7%,39%和30.6%。添加Fe2O3增加了氧化物的数量,提高了弥散强化效果,但微米尺度氧化物第二相的膨胀系数与基体不同,在高温下与基体的界面产生分离,优先形成裂纹源,降低高温强化效果。
- 郭薇刘祖铭张刘杰刘咏黄立清李晓峰
- 关键词:氧化物弥散强化氧化铁显微组织高温抗拉强度
- 一种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铁基合金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铁基合金的方法,属于粉末冶金材料领域。采用Y、Ti元素合金化的雾化铁基预合金粉末,在空气气氛中机械球磨12~24h,制备氧均匀分布的含氧粉末,然后进行热固结成形及热处理,得到纳米氧化物弥...
- 刘祖铭郭薇黄伯云段清龙黄立清李志远陈仕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