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彦
- 作品数:37 被引量:278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毛细胞PMCA2在小鼠内耳Ca2+调节和听觉平衡中的作用
- 目的研究小鼠内耳毛细胞细胞膜 Ca2+-ATP 酶2型蛋白(PMCA2)在听觉平衡生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利用不同基因型小鼠 PMCA2-/-(突变纯合子)、PMCA2+/-(杂合子)和 PMCA2+/ +(野生型)为实...
- 褚汉启黄孝文甄宏韬黄红彦崔永华
- 关键词:内耳钙离子听力毛细胞
- 文献传递
- 自制小鼠显微手术拉钩
- 2010年
- 目的 介绍一种显微手术用磁力底座拉钩及其在小鼠显微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磁力底座拉钩由纽扣磁铁、螺栓、螺母及牙用不锈钢丝弯折而成的拉钩组成.螺栓倒扣在磁铁上组成简易的磁力底座 不锈钢丝拉钩经两个螺母夹持固定在磁力底座的螺栓上,组成简易的磁力底座拉钩 纽扣磁铁具有较强的磁性,可使磁力底座拉钩吸附在不锈钢手术平台上.利用该拉钩辅助小鼠听泡暴露手术,并与传统常规拉钩进行比较.结果 磁力底座拉钩可方便并有效牵引手术切口及肌肉等软组织,牵引方向、高度及强度均可调节,可获得良好的术窗暴露效果 与常规拉钩相比,可明显缩短手术切口,对肌肉及血管损伤少,减少意外出血机会.结论 磁力底座拉钩可方便有效地暴露小鼠听泡显微手术窗口,具有微创特点,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且易于推广的小鼠显微手术器械.
- 周良强褚汉启崔永华黄孝文黄红彦熊浩王燕陈请国张平
- 关键词:外科器械显微外科手术小鼠动物实验
- ABR和DPOAE检测研究NKCC1在不同基因型小鼠耳蜗听觉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技术检测不同基因型NKCC1小鼠的听觉功能,研究NKCC1在耳蜗听觉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BR和DPOAE实验检测不同基因型NKCC1小鼠的听觉功能。结果NKCC1+/+野生型小鼠听力正常,ABR检测的短声(click)阈值为(23.13±3.78)dBSPL;NKCC1+/-杂合子小鼠听力低于NKCC1+/+野生型小鼠,其短声阈值为(38.49±12.29)dBSPL。NKCC1+/+和NKCC1+/-小鼠ABR的阈值均值在各个频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NKCC1-/-突变纯合子鼠的ABR的各个频率在100dB均无反应,呈现全聋。与NKCC1+/+小鼠比较,NKCC1-/-小鼠没有DPOAE的检出。结论耳蜗NKCC1在小鼠的听觉生理中有重要作用,NKCC1缺失或是功能受限均可影响耳蜗的听觉功能。
- 褚汉启周良强王春芳黄孝文黄红彦崔永华孔维佳
- 关键词:NKCC1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 拉莫三嗪对豚鼠娱乐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在豚鼠娱乐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中保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方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只,噪声对照组(每天迪厅音乐暴露2h,连续14d)7只,LTG实验组(迪厅音乐暴露2h/d,每天暴露前腹腔注射LTG,连续14d)27只,实验组又分为A组[20mg/(kg.d),i.p.]、B组[30mg/(kg.d),i.p.]、C组[50mg/(kg.d),i.p.],每组各9只。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 productot oacoustic emission,DPOAE)、耳蜗铺片、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不同剂量LTG对娱乐性噪声所致听阈损失及耳蜗损害的保护作用。结果娱乐性噪声暴露第14天,3个实验组动物较之噪声对照组,有较小听阈偏移幅度及较高DPOAE反应幅值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其中B、C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它们又明显强于实验A组(均P<0.01);3个实验组耳蜗毛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减弱程度比噪声对照组为轻,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扫描电镜示噪声对照组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OHC)静纤毛异常,而各实验组均接近正常。结论拉莫三嗪能减轻噪声对耳蜗的损害,对听觉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冰丹黄红彦倪坤褚汉启
- 关键词:拉莫三嗪
- 丁咯地尔对噪声性听力损伤影响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3只豚鼠随机分为丁咯地尔组(5只),噪声损伤组(5只),正常对照组(3只)。采用105 dB SPL(sound presure level,声压级)白噪声刺激,连续5 d(5 h/d)制造噪声性耳聋动物模型,其中丁咯地尔组在每天噪声刺激前30 min给予丁咯地尔(200 mg/kg)灌胃。豚鼠在给噪前后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给噪后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受损情况。结果噪声损伤组及丁咯地尔组豚鼠噪声刺激前后ABR阈值分别为(17.50±3.80)dB SPL、(16.00±3.94)dB SPL和(67.08±6.20)dB SPL(、49.00±4.59)dB SPL,两组豚鼠经噪声刺激后阈值的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POAE幅值的下降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丁咯地尔组豚鼠ABR阈值的升高和DPOAE幅值的下降与噪声损伤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到凋亡、坏死和缺失的受损外毛细胞,计算其受损率发现,丁咯地尔组豚鼠外毛细胞受损率明显低于噪声损伤组(P<0.01)。结论预防性使用丁咯地尔可以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的损害,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倪坤黄红彦冰丹王春芳张亦农张平
- 关键词:噪声毛细胞丁咯地尔
- Atoh1基因在耳聋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6年
- 倪坤黄红彦
- 关键词:毛细胞再生感音神经性耳聋基因治疗
- 经口机器人手术治疗口咽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初步探讨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治疗口咽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入路进行的12例口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扁桃体癌6例、舌根癌5例、口咽后壁癌1例。并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局部有无出血、呼吸困难、神经功能损伤,经口进食时间,是否行放化疗等各项指标。结果本组12例口咽癌患者,均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经口入路顺利切除,平均手术时间34.2 min(25~80 min),TORS手术平均出血量20.8 ml(10~50 ml),平均恢复经口进食时间8.4 d(1~30 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均未出现气道梗阻、术后出血、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达到切缘阴性。术后对T3以上或N2以上的患者均建议放疗或放化疗。术后随访4~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入路切除口咽癌,安全、有效、损伤小。
- 徐凯蔡兰军陈红李媛媛王志斌黄红彦褚汉启崔永华刘争陆翔
-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口咽癌微创外科
- 内窥镜下老年鼻出血治疗方法的选择被引量:40
- 2001年
- 为评价内窥镜下治疗老年性鼻出血的疗效 ,将内窥镜下使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微波等方法治疗鼻出血 ,与传统的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内窥镜组止血失败率明显低于鼻腔填塞组 ,且全身及局部反应轻。提示鼻内窥镜下几种方法鼻腔止血准确、迅速、痛苦小 。
- 陶雁玲崔永华高起学黄红彦游学俊
- 关键词:鼻出血内窥镜鼻腔填塞
- 卡铂诱导的听神经病模型大鼠脑干蜗神经核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变化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卡铂(CBP)诱导的听神经病模型大鼠脑干蜗神经核细胞凋亡倾向及地塞米松(DEX)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CBP制作听神经病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组(NS)、卡铂组(CBP)、地塞米松干预+卡铂组(DEX+CBP),每组18只,并设3d及6d时间观察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干蜗神经核Caspase-3免疫反应性;RT-PCR技术检测凋亡酶激活因子1(Apaf-1)mRNA含量。结果在3d及6d时间点,CBP组大鼠脑干蜗神经核腹侧核(VCN)及背侧核(DCN)Caspase-3免疫反应性及Apaf-1mRNA含量明显强于NS组及DEX+CBP组(P<0.05),DEX+CBP组脑干蜗神经核VCN及DCN内Caspase-3免疫反应性及Apaf-1 mRNA含量与NS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6d时间点CBP组蜗神经核Apaf-1 mRNA含量显示强于3d时间点。结论卡铂诱导听神经损伤的同时,也可引起大鼠脑干蜗神经核细胞凋亡倾向,而地塞米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减弱上述的凋亡效应。
- 刘静李正莉何青黄红彦
- 关键词:蜗神经核听神经病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2种钾离子转运蛋白在血管纹性老年性聋发病中的作用(不同基因型小鼠的听觉生理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Na-K-2Cl联合转运子1(Na-K-2Cl cotransporter1,NKCC1)和α2Na,K-ATP酶(α2Na,K-AT-Pase)在血管纹性老年性聋(strial presbycusi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基因型的NKCC1小鼠(杂合子和野生型)和α2Na,K-ATPase小鼠(杂合子和野生型)为实验对象,检测小鼠生长过程不同阶段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耳蜗内电位(endocochlear potential,EP),以观察NKCC1和α2Na,K-ATPase基因缺陷与血管纹性老年性聋的关系。结果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显示,与NKCC1+/+野生型小鼠相比较,NKCC1+/-杂合子小鼠的ABR阈值在所有周龄组的各测试频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KCC1+/-杂合子小鼠的听力随鼠龄增长而下降,与低龄小鼠相比,老龄小鼠的ABR阈值显著升高(均P<0.05)。NKCC1+/-小鼠的EP也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老龄小鼠的EP值与低龄小鼠相比明显降低(P<0.05)。α2Na,K-ATPase+/-杂合子小鼠的听力及EP低于同周龄组野生型小鼠,其听力随鼠龄增长而下降,高龄小鼠的ABR阈值与其低龄时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只携带1个NKCC1或α2Na,K-ATPase等位基因的小鼠(杂合子)可呈现伴EP下降的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耳蜗侧壁的NKCC1和α2Na,K-ATPase基因缺陷可能在血管纹性老年性聋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褚汉启周良强熊浩王燕陈请国陈金李志勇李建玲黄孝文黄红彦崔永华
- 关键词:耳蜗内电位小鼠NA,K-ATP酶老年性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