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艳群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译者
  • 3篇英译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课
  • 1篇大学英语课堂
  • 1篇掩饰
  • 1篇译介
  • 1篇英汉
  • 1篇英汉对照
  • 1篇英语
  • 1篇英语课
  • 1篇英语课堂
  • 1篇职业化
  • 1篇职业化倾向
  • 1篇思政
  • 1篇图画
  • 1篇图画书
  • 1篇主题
  • 1篇注释
  • 1篇晚清

机构

  • 7篇杭州电子科技...

作者

  • 7篇黄艳群
  • 1篇项凝霜

传媒

  • 2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中国出版
  • 1篇科教文汇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语言与文化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译者注之阐释功能——以伍光建英译《英汉对照名家小说选》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译文加注是一种重要的翻译补偿手段,其中阐释类译注最为常见。本文选取伍光建英译的《英汉对照名家小说选》为例,对选集中的阐释类译注进行分类梳理,从释名物、释典故、释文化、释情节和释词义这五大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了解译者注的阐释功能。
黄艳群项凝霜
晚清译者职业化倾向探析
2014年
晚清是翻译文学大盛的一段时期。近代出版业的发展、稿酬制度的建立、翻译小说的兴盛,吸引了众多文人加入翻译队伍。随着晚清翻译事业的发展,译者队伍也开始职业化的萌芽。文章以晚清社会为考察背景,着重探讨晚清译者职业化倾向出现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黄艳群
关键词:晚清近代出版业稿酬
建国三十年外文出版社英译图画书作品考查
2024年
新中国建国后,外文出版社开始大规模向海外译介中国本土儿童文学,并逐渐形成了以图画书为主要载体的对外译介模式。本文通过量化统计发现,这一时期现实主义题材是图画书对外译介的重点,包括革命斗争题材、旧社会苦难题材和新中国题材。同时,这一时期图书外译的选材标准是“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建国三十年间的图画书英译经过建国初的萌芽、文革期的低谷、也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黄艳群
试论译者注的历史演变及多重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注释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学术传统。译者注作为注释的一种类型,起源于三国时期的译经活动。本文通过对译者注的历史考察,总结出译者注在形式、内容和功能方面的演变趋势和背后动因。同时,作为一种副文本形式,译者注对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意义重大。文章认为,译者注在史料建构、文本阐释、译本经典化和译者身份建构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黄艳群
关键词:注释历史演变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混合式大学英语课堂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2021年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发挥语言类课程优势,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学习内容,发挥主流思想的引领作用,提升学生对外传播的能力。同时,要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借鉴混合式学习模式,为课程思政的全方位全过程实施提供支撑。
黄艳群
关键词:大学英语
浅析《城南旧事》方言的英译被引量:1
2013年
方言翻译历来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关于方言翻译的实践和理论都较为匮乏。本文主要以《城南旧事》英译本为例,探讨方言英译的技巧并对文中的个别方言英译提出商榷。
黄艳群
关键词:《城南旧事》
掩饰与暴露:副文本对伪翻译研究的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伪翻译包括伪著和伪译两种文学伪作形式。伪著指借创作之名行翻译之实的行为,而伪译则指借翻译之名行创作之实的行为。副文本对伪翻译研究意义重大。一方面它通过与正文本共谋,掩饰文本真实身份,参与伪翻译文本的身份建构。另一方面,它又可能颠覆正文本、暴露伪翻译文本的身份。副文本在伪翻译中的两面性正是其价值所在。
黄艳群
关键词:副文本伪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