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芬

作品数:42 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肝炎
  • 14篇病毒
  • 11篇丙型
  • 11篇丙型肝炎
  • 7篇细胞
  • 7篇慢性
  • 7篇肝炎病毒
  • 7篇肝炎患者
  • 6篇乙型
  • 6篇衰竭
  • 6篇肝衰
  • 6篇肝衰竭
  • 6篇丙型肝炎病毒
  • 5篇乙型肝炎
  • 5篇肿瘤坏死因子
  • 5篇坏死因子
  • 5篇基因
  • 5篇干扰素
  • 5篇丙型肝炎患者
  • 5篇病毒基因

机构

  • 40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沈阳市传染病...
  • 2篇沈阳医学院
  • 2篇沈阳七三九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儿童医...
  • 1篇辽宁省公安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鞍钢曙光医院
  • 1篇大连机车车辆...

作者

  • 41篇黄芬
  • 12篇李颖
  • 8篇李智伟
  • 8篇赵桂珍
  • 6篇乔光彦
  • 6篇董亚珞
  • 6篇王玉梅
  • 5篇王占英
  • 5篇冯国和
  • 5篇王兆荃
  • 4篇王雪莲
  • 4篇刘沛
  • 3篇安萍
  • 3篇赵桂珍
  • 2篇杨悦杰
  • 2篇董祥家
  • 2篇王成成
  • 2篇白菡
  • 2篇石理兰
  • 2篇张琳

传媒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实用乡村医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辽宁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实验临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疏肝酶治疗病毒性肝炎478例临床观察
1998年
我院1993年5月~1995年12月应用疏肝酶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瘀胆型肝炎共478例进行治疗观察,并设立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为主的对照组共173例,随机分组(急性肝炎4∶1、慢性肝炎轻度,中重度、肝炎后肝硬化2∶1,瘀胆型肝炎1∶1),...
丛杰黄芬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疏肝酶肝炎后肝硬化急性肝炎总胆红素
肝星状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4
2007年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被认为是ECM的主要来源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另外,各种病因引起肝细胞损伤时,Kupffers细胞(KF),肝窦内皮细胞等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的HSC,影响其增殖,趋化和ECM代谢.因此,HSC及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阐明其关系,有助于以HSC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关系分别综述如下.
杨悦杰黄芬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细胞因子肝纤维化
甲肝并发其他脏器损伤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甲型肝炎并发肝外其他脏器损伤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4例有并发症的甲肝患者与同期住院的407例非并发症甲肝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甲肝患者可并发多种肝外脏器损伤,其中以感染为常见,并发症者总胆红素、住院天数及黄疸持续天数等明显重于对照组;白蛋白低于对照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和甲肝的急性黄疸型与甲肝并发症发生危险性增加有关。结论患甲肝可有多种肝外脏器受累,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甲肝分型、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水平有一定关系。
董亚珞黄芬鄢冬梅刘沛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影响因素
夏秋季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1995年
夏秋季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病科(110003)冯国和,黄芬夏秋季节,气候温暖,土壤湿润,往往给一些寄生虫的滋生与繁殖提供了机会,构成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过去,在广大农村及乡镇地区,由于环境卫生与个人防护条件尚不完善,使得...
冯国和黄芬
关键词:寄生虫病夏秋季
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
2003年
黄芬李智伟鄢冬梅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症
HBV感染者血清及PBMC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HBsAg携带者及正常人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应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肝素化外周血中分离PBMC,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PBMC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结果:(1)血清IL-12:急性乙型肝炎血清IL-12阳性率30%,慢性乙型肝炎50%,HBsAg携带者10%,正常人为0。(2)PBMC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急性乙型肝炎(121.09±97.43)pg/ml,慢性乙型肝炎(57.11±40.51)pg/ml,HBsAg携带者(25.4±15.86)pg/ml,正常人(38.35±33.86)pg/ml。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血清IL-12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急性及慢性乙型肝炎PBMC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显著高于HBsAg携带者,提示HBV感染者血清IL-12阳性率及PBMC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有关。
姜凤鹏喻晓东陈显军黄芬
关键词:乙型肝炎HBSAG携带者PBMCIL-12
成人川崎病1例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成人川崎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成人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川崎病的治疗方案基本治愈。结论成人川崎病少见,易漏诊及误诊,因此临床医生要高度重视提高对川崎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黄芬王雪莲李智伟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现状被引量:3
2004年
黄芬赵桂珍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抗病毒治疗
HCV HVR1准种在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
2004年
目的通过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HCVHVR1)准种复杂性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基因型HCV致病性差异的机制。方法采用C区型特异性引物PCR法进行HCV基因分型,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SSCP法)检测HCVHVR1准种。结果68例丙型肝炎患者中,Ⅱ型49例(72%),Ⅲ型13例(19%),Ⅱ、Ⅲ混合型6例(9%)。Ⅱ型和Ⅱ、Ⅲ混合型HCV感染患者的HCVHVR1准种复杂性(SSCP条带数)明显高于Ⅲ型感染的患者,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结论HCVHVR1准种复杂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基因型HCV致病性差异的因素之一。
李颖张琳黄芬赵桂珍
关键词:丙肝病毒准种基因型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病毒RNA定量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及 HCV RNA量与干扰素 (interferon,IFN)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并利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技术对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 HCV基因分型及 IFN治疗前后血清 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 :HCV- 型患者对IFN治疗的完全应答率高于 HCV- 型 (P<0 .0 5 ) ;治疗前血清 HCV RNA低水平者 ,完全应答率高 ,且完全应答组血清 HCV RNA量明显低于部分应答及无应答组 (P<0 .0 1) ;治疗结束时 3组血清 HCV RNA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但停药后半年 ,部分应答及无应答组血清 HCV RNA量均回升至治疗前水平 ,仅完全应答组保持治疗结束时的低水平状态。结论 :治疗前血清 HCV RNA量及 HCV基因型可作为预测 IFN疗效的参考指标 ;治疗及观察过程中血清 HCV RNA量的变化对 IFN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赵桂珍安萍黄芬李颖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定量PCR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