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淑梅

作品数:89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文学
  • 36篇艺术
  • 6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禁戏
  • 13篇戏曲
  • 10篇双红
  • 8篇明代
  • 7篇清末
  • 7篇禁毁
  • 6篇戏剧
  • 5篇叙事
  • 5篇演剧
  • 5篇优戏
  • 5篇散曲
  • 5篇明清
  • 5篇唱本
  • 4篇四川唱本
  • 4篇宋代
  • 4篇清代
  • 4篇民初
  • 4篇传奇
  • 3篇杂剧
  • 3篇折子戏

机构

  • 75篇四川大学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龙岩学院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作者

  • 89篇丁淑梅
  • 2篇黄俊
  • 2篇李将将
  • 2篇韦强
  • 2篇李东东
  • 2篇卫晨
  • 1篇陈思广
  • 1篇赵丽
  • 1篇温晓婷
  • 1篇叶玉华

传媒

  • 10篇民族艺术研究
  • 6篇中华戏曲
  • 4篇文化遗产
  • 3篇中华文化论坛
  • 3篇戏剧艺术
  • 3篇戏曲研究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戏曲艺术
  • 2篇江淮论坛
  • 2篇四川戏剧
  • 2篇烟台师范学院...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鲁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古代小说...
  • 2篇励耘学刊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文学遗产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江汉论坛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的傀儡演剧与禁戏被引量:4
2009年
中国古代傀儡演剧因为在时间、地点、场合、氛围等活动场阈上与赛戏、市戏、夜戏的黏附关系,受到历代官方清理异端与整顿风俗的持续不断禁毁。傀儡演剧虽然无法逃脱官方禁戏法与礼的双重禁锢,但其道具搬弄的仪式感、演出效果的狂欢化与集众场阈的开放性社会影响,还是在有限的活动空间里造就了民间演剧的生动镜像。
丁淑梅
关键词:禁戏
明清时期的优戏弄孔与正典禁戏
2005年
唐宋以降,弄孔子、戏儒流、渎乱经传、侮慢圣贤之优戏,多有敷演;明清以后更与杂剧传奇并立而兴。优戏的弄孔侮圣,“谈言微中,亦可解纷”,于娱乐游戏中广涉国政仪礼、民生之苦乃至禁毒禁烟、狎优恶俗等重大社会问题。因其牵动意识形态诸层面的敏感神经,而屡为官方所挟制和禁绝。明清弄孔子优戏的禁与演,可谓戏剧文化与社会政治渗透消长的一种缩影,它以即时即事的形式,演绎了思想史上儒家思想民间接受的另一面,显示了官方文化对民间文化的权力胁迫和禁治,反映出戏剧活动与时代政治、道德、文化之间对峙与渗透的关系。我们应还这些民间形态的“真戏弄”以戏剧史生成活态基因的历史定位。
丁淑梅
关键词:优戏
汉族与少数民族“牛郎织女”故事母题的共同意识被引量:2
2021年
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牛郎织女故事是流传时间最久远、流传范围最广泛的“异类”婚恋民间故事母题之一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下,少数民族中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与汉族的牛郎织女故事相比较出现了同中有异的特点。汉族与少数民族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在仙女下凡、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以及仙女返回天宫等方面呈现出共同意识倾向,如“仙女下凡”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以及“仙女返回天宫”等情节方面,这些共同意识对于分析各民族文学的传播特点、民族信仰以及民俗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李若熙丁淑梅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母题
傩戏的面具与非物质之“道”
2014年
傩戏面具是傩仪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民俗艺术形式,作为中国文化的另类记号,它有自己一整套程式化、结构化的记号概念和演述系统。根据傩戏面具的纹样图案、五官造型考察傩戏面具的层级迁延与群落形态的类型学意义及其细节特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知这一借由行动和表演形成的、与固有的文字书写史相区别的另一维度的演述史。傩戏围绕面具完成了艺术与宗教、物质与非物质的转换机制,演述着与人有关、与天堇有关、与神鸟有关、与人类精神愉悦与灵魂自由有关的密码记号——待时而动、知行合一、超越现世苦难、自由在地行走。傩戏面具的背后蕴含着穿透历史与时光的非物质之"道"。
丁淑梅
关键词:傩戏面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学
双红堂藏清末四川唱本《三匣剑》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三匣剑铁球山》是双红堂藏清末四川唱本64册中抄本独特、本事稀见的一种。此剧以武孝廉与车二姑的姻缘故事为主线,点缀剑侠行踪与清官断狱,通过角色突转、关目措置、道具复现等手法,形成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叙事趣味,呈现出浓郁的川戏风味和地方民俗色彩。考察这一早期川剧的稀见剧目,也同时是清末牵连教案而遭到地方政府禁毁的禁戏,对于了解清末地方戏创演活动及四川社会风俗民情具有极高的价值。
丁淑梅
关键词:四川唱本清末
晚明传奇中的儒释之辨与信仰俗化——以张大复《醉菩提传奇》为例
2016年
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成长的儒释道三教,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的三大思想支柱。经历漫长的发展和论争,明清时期"三教合流"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不同宗教间的相互吸收、补充,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维系社会人际的作用,也造就了明清之际民族信仰的多元性。以张大复《醉菩提传奇》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对宗教的态度也是辨证、宽容的,是社会思潮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时代风尚。
卫晨丁淑梅
明清禁毁戏曲对戏曲生态发展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明清禁毁戏曲对戏曲生态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禁毁剧本剧目的影响是有限而隐性的;对演剧活动的禁毁则走向目的和效果的悖论;禁戒戏曲参与主体而屡禁不止;在禁毁与评赏之间,则反映了统治者对待戏曲的矛盾和困惑。禁毁戏曲与戏曲生态发展参差交锋、利弊相依,显示了官方文化政策的复杂性与封建文化的守成意识。
丁淑梅
关键词:禁毁戏曲
东大本双红堂藏清末四川俗曲唱本九种研究
2012年
东大本双红堂藏清末四川俗曲唱本64册,系长泽规矩也先生旧藏。其中九种俗曲唱本乃是反映清末以来蜀地生活风俗、民情物理的说唱体作品,刻本流播广泛,形制体式丰富,穿缀方言俗语,说唱夹白,流转叙事、乃至拟剧搬演,呈现出鲜明的地域风调和劝勉、劝诫、劝惩的情感取向与主题意涵。
丁淑梅
关键词:清末劝世
宋代弄孔子优戏的俳谐精神与优伶惩戒
2006年
自唐以降,弄孔子、戏儒流之优戏表演绵延不绝,尤以宋代优戏为著。它以戏谑性的妆演,隐含复杂深刻的历史内容,因其牵动道德、宗教与文化学术方面的敏感神经,尤其与时事政治相抵牾,而屡遭官方惩禁,但它渎经侮圣、诋贤叛道、戏儒刺奸、讥时揭弊的俳谐精神,则演绎了儒家思想民间接受的另一面,显示了戏剧文化与社会政治渗透消长的态势,作为早期戏剧不可多得的“真戏弄”,在戏剧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丁淑梅
关键词:优戏
中国古代曲论中的叙事结构论
2002年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结构理论的发展里程、内在承继关系和理性发挥的梳理与探讨,认为以金圣叹和李渔为代表的曲论家对戏曲叙事艺术的认识,一步步丰富着戏曲叙事在情节模式、人物关系及情理逻辑上的结构意识,并显现出古代戏曲叙事艺术的某种递嬗——即由抒情性叙事向戏剧性叙事迁延的思理,其叙事观念的独特内涵和理论价值应予以更为充分的开掘。
丁淑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